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丹纪行图》经凌利中考订为元代画家顾园所作,然查《顾氏大宗世谱》及“玉山雅集。相关文献,未见顾园记载。通过爬梳及考证,本文认为顾园应为顾瑛从子顾元用。另,《丹纪行图》为现存年代最早也是元代流传下来的唯一一幅纪行图,解索皴的运用和文献证据显示,此国深受王蒙《太白山图》的影响。从流传史的角度看,《丹纪行图》并未进入明代纪游图引领者沈周的视野,而沈周对《太白山图》的收藏却“意外地”引起明代纪游图的兴盛。从类型史来看,《丹纪行圈》创立的风格在后世未见继承和发展,体现出风格史上某种程度的断裂。在此意义上,顾园的《丹纪行图》不仅是画家现存的孤本,也是艺术史意义上的孤本。

  • 标签: 顾园 顾元用 《丹山纪行图》 《太白山图》 纪游图
  • 简介:释文: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问登,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 标签: 《祭侄文稿》 颜真卿 名家
  • 简介:看仲济昆的油画作品,我首先想到了质朴与壮美这样两个美学概念。在这些作品中,仲济昆展示了对风景创作与写生的热情。在厚重而奔放的笔触中,我读到作者对自然世界充满个性的诠释。从古至今,人们寄情于山水,并从山水中引发出对生命以及人生观的感思。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即属此类。在儒家的心目中,自然山水是作为人的品格的外在映照而获得审美意义的。排除儒家寓于其中的伦理说教意味以外,

  • 标签: 自然世界 作品 风景画 客观对象 境界 油画艺术
  • 简介: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较为强盛的时期,尤其是陶瓷工艺,艺术成就空前绝后。各窑系在这一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征。其中有我们熟知的五大名窑,以及各地派生出的无数窑场。陈设瓷是用于摆设、观赏、宗教祭祀或供奉的非日常生活用瓷,严格说来与日用陶瓷没有本质区别,有许多较美观的日用瓷从欣赏角度也可成为陈设瓷。

  • 标签: 艺术特征 陈设 造型 潮州 陶瓷工艺 经济文化
  • 简介:一、宗旨:书堂山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西北部,风光秀丽,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父子曾隐居于此。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纪念书法大师欧阳询父子,经有关部门批准,特举办此次大赛。这次活动是一次权威性、高层次的竞技活动,特诚邀书法、绘画爱好者积极参赛。

  • 标签: 书堂 欧阳询 书法 父子 征稿启事
  • 简介:明代中期社会经济得以提高,文化生活有了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大的变化。在生活上由明初的“尚简”之风交为趋向豪奢,“民日滋繁,俗日滋降。虽平日号士大夫者,矜夸矫作,相习以非,相尚以利”,在思想上对孔孟提出了怀疑。物质基础不断增强,使得人们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和收藏。到了明代晚期,尽管社会已经千疮百孔,可是从家居园林、到饮茶,到书画鉴藏,早已经被纳入士大夫文化体系之中,深入人们的生活。晚明文人的生活艺术不具有宗教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体现的是精致温和的生活气息。

  • 标签: 明遗民 文化生活 傅山 美的 书学 社会经济
  • 简介:南京博物院藏《摄栖霞寺图》、天津博物馆藏《摄图》以及上海枫江书屋藏《摄游屐图》,这三本"摄图’"画心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不难看出应是同胞之作。但它们卷后不同的长诗题跋,却分别勾勒出三次不同的摄之游。本文就三次摄之游的具体情状、三本同胞画作的作者身份、以及三本"摄图"背后的创作因由,略作考究,以期勾勒一个由政治力重塑的地景。

  • 标签: 摄山 栖霞 尹继善 曹庚 纪游图
  • 简介: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夏圭以擅绘山水而与同代的李唐、刘松年、马远一起被并称为“南宋四家”。在四家之中,夏圭更以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的“边角景”构图,与同僚马远齐名,号称“马夏”。《山水家法》论他:“气韵尤高,宜为一代名士”;《图绘宝鉴》评他:“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以此可见其在画史之中的地位。

  • 标签: 夏圭 马远 画院 李唐 画史 气韵
  • 简介:米芾(1051-约1108),初名黻,元佑六年改作芾,字元章。自号有“襄阳漫仕”、“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历官十八任,曾任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晚年号“老米”。

  • 标签: 米芾 书法 襄阳
  • 简介: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极佳方法.中国的山水画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和笔墨意念,经过数千年历史的传承和沿革,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东西,包容在小小一张山水画中的大干世界令人玩味不已,其古典气息背后所隐藏的现代构成法则同样使中国山水画在现代的艺术体系中长盛不衰.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笔墨 气息 临摹 艺术 独特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虞深秀,尚湖明净,鱼米富庶,文化昌盛,自古以来,就是历代书画艺术家生活和仓U作理想的环境,可谓人杰地灵。自先贤言子道启东南、文开吴会以来,读书、著述在常熟渐成风尚,自唐至清,共涌现483名进士,其中状元8名,榜眼3名,探花4名,文章魁首累世不绝;琴棋书画、诗文曲赋等诸多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流派纷呈,人才辈出,构成了书画家们社会活动的理想氛围。加之常熟士人历来尤重收藏。诸如赵琦美之脉望馆、钱谦益之绛云楼、毛晋之汲古阁、瞿氏之铁琴铜剑楼等等广收天下艺术珍品,

  • 标签: 书画作品展 常熟 虞山派 历史文化名城 铁琴铜剑楼 传承
  • 简介:2001年的国际博览会上,曾匆匆看过王生才先生的大写意水墨。那种清风拂面、春雨沁沁的感觉依然铭心刻骨。遗憾的是至今无缘与画家谋面、攀谈。今购得画册有机会再细细端详;甚快!面对这两抹静山一叶轻舟;三杆枯莲一只侧鸟;一枝折梅两身闲影有一种清心涤肺的陶然。画家笔下这古树、闲亭简得不能再简,几乎变为符号。那远山近水淡能不能再淡,仿佛薄雾。其高就高在

  • 标签: 国际博览会 画集 精神内涵 大写意 古树 符号
  • 简介:龚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家之首。工诗文,擅画并理论,著有《香草堂集》和《柴丈人画说》。1.绘画理念与特色概要龚贤在画论中有"先言笔法,再论墨气,更讲丘壑,气韵不可说,三者得则气韵生矣"的论断,强调笔法、墨气、丘壑、气韵这四个方面是画家最应该注意和依从的绘画法则。就笔法来讲,他在作画时秃笔、尖笔兼用,喜欢以中锋笔式直取,笔意古朴苍拙,沉着稳重。秃笔线条与点比较圆润苍劲,无论是山石的勾勒皴擦,

  • 标签: 溪山无尽图 山水画
  • 简介:由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广西艺术学院和漓江画派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美术作品展于2010年12月17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为了此次画展,2009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先生,率领百名漓江画派的艺术家组成的采风团到防城港市进行采风写生,成为防城港市建以来人数最多、时间最长.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防城港市 漓江画派 作品展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 简介:《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图诗并临米帖合装》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考辩。

  • 标签: 清宫旧藏 董其昌 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
  • 简介:黄弗同教授,生长在书画之家,自幼即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薰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少年时代就“诗致不凡”,后经长期磨练,作诗填词更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清词丽句,时发乎篇。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补拙书屋诗集》(1999年出版),收黄弗同旧体诗词三百三十首,反映了诗人“近六十年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读来倍感亲切。这里只论其中的纪游诗.

  • 标签: 黄弗同 纪游诗 美学追求 写实风格 传统文化 审美观念
  • 简介:审美心灵的诞生,在忘我无欲的刹那。这一刹那的心态特征,古代美学理论用“虚静”二字概括。千百年来这一审美理论,不仅作为中国艺术的主导精神之一被延续,且作为一种审美人格学对艺术家的治学态度与胸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古语云:“佛心静似含玉,文气清如水养鱼。”这是指人的一种心态。

  • 标签: 绘画艺术 审美理论 心态特征 “虚静” 美学理论 主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