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疗效、安全性及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至少4个月的中重度哮喘患者79例,男30例,女49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50岁。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及不良反应等。两两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配对Wilcoxon分析,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独立样本Mann-Whitney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分析。结果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哮喘患者哮喘控制评分(ACT)从17.0(13.0,19.0)分升至20.0(18.0,24.0)分(P<0.001);急性发作次数从1.0(0,1.0)次/4个月减至0(0,1.0)次/4个月(P<0.001);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从16.5(13.8,27.3)%降低至10.4(6.0,16.2)%(P<0.001);PEF占预计值%从71.7(51.4,91.6)%升高至87.5(65.2,105.5)%(P<0.001);FEV1占预计值%从73.6(53.9,90.8)%升高至80.6(68.7,91.8)%(P=0.007);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维持剂量从12.0(10.0,20.0)mg/d减至5.0(0,17.5)mg/d(P=0.001)。治疗总体应答率达74.7%,其中过敏性哮喘治疗应答率(77.3%)较非过敏性哮喘(25.0%)高(P=0.019)。5例完成1年期治疗资料显示,治疗1年后ACT评分、急性发作次数、PEF占预计值%、PEF变异率及OCS维持剂量较治疗前仍有改善。共有3例(3.8%)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次(0.6%)。分层分析显示,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达到推荐治疗剂量(足剂量)组ACT评分改善程度及PEF变异率下降程度[3.0(1.0,8.0)分,6.5(3.5,15.8)%]均较未达到推荐治疗剂量(不足剂量)组[1.0(-0.3,3.0)分,2.9(1.5,5.0)%]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80.0%)较不足剂量组(50.0%)高(P=0.019)。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70.3%),其次是患者认为症状已改善不需继续用药(21.9%)及疗效不及预期(7.8%)。结论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初步观察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更高。经济因素是奥马珠单抗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奥马珠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度牙周炎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牙髓炎症和坏死,需要牙周牙髓联合治疗;还可能出现牙齿扇形移位,需要联合进行正畸治疗。本文介绍1例通过牙周、牙髓、正畸、种植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重度牙周炎,纵向观察6年,成功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状态,重建了牙周支持组织,改善了咬合关系,达到长期稳定、良好的牙周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结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光动力疗法结合果酸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痤疮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后结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粉刺效果优于单纯的光动力治疗且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果酸
  • 简介:摘要伴有错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病情较复杂,其治疗应在完善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以达到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及改善前牙美观的目标。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整体移动、伸长、压低以及直立患牙等进行辅助治疗。本文报道1例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病例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分析正畸压低在改善前牙区美学缺陷中的作用,并探讨牙周再生性手术与正畸治疗时机的个性化选择,以期为重度牙周炎的多学科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何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1899
  • 简介:目的:分析在重度子痫前期护理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从本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选择50例,随机分2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8.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护理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开展可以降低血压,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度子痫前期;系统护理干预;血压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对中重度宫腔粘连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4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Association,AFS)评分法将其分为两组:中度组AFS评分5~8分,共79例;重度组AFS评分9~12分,共69例。所有患者均运用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宫腔粘连分解术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如雌激素、物理屏障、生物凝胶等。通过病例调查、电话以及门诊随访,收集其术后复查的宫腔情况、月经及妊娠结局,随访时间为术后24~36个月。结果①术后宫腔的恢复情况:80.41%(119/148)宫腔粘连的患者宫腔环境较前改善,其中79例中度患者中,有65例患者宫腔环境较前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2.28%(65/79);69例重度患者有54例宫腔环境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8.26%(54/69)。②术后宫腔AFS评分的变化情况: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AFS评分降低(4.10±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AFS评分降低(7.12±0.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术后前3个月,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共72例(91.14%)月经较前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57例(82.61%)月经较前改善。术后3个月后,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共52例(65.82%)月经较前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41例(59.42%)月经较前改善。④妊娠结局:79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中有44例妊娠,37例活产(其中自然妊娠19例,辅助生殖妊娠18例),活产率为84.09%。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有33例妊娠,20例活产(其中自然妊娠15例,辅助生殖妊娠5例),活产率为60.61%。结论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环境,降低AFS评分,改善月经,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宫腔粘连 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中重度手外伤患者136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家庭功能评估表对患者家庭功能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总得分(142.85±25.64)分,其中在各维度中得分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角色(27.46±5.81),行为控制(25.34±4.93),总体功能(24.85±4.136),患者的家庭功能处于低下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疼痛程度、居住地、心理状态、伤后经济来源、医疗付费方式等均为影响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居住方式、医疗付费方式均为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居住方式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均为影响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因此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促进其家庭功能的提升,对患者恢复生活能力、早日回归社会、生活及工作岗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重度手外伤 家庭功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重度哮喘更是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研发了包括抗IgE单克隆抗体、抗IL-5/抗IL-5R、抗IL-4R、抗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抑制KIT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等用于重度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的新药。本文对重度哮喘生物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重度哮喘诊治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重度贫血的痛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醒全科医生加强对痛风患者的早期识别及诊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命质量。

  • 标签: 痛风 痛风石 肾功能不全 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牙周基础治疗联合低能量激光照射对需要拔除患牙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重度牙周炎患者18例(共43颗患牙,每例均有2颗及以上牙周炎患牙需要拔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9例(20颗患牙),试验组9例(23颗患牙)。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第1、2、7天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808 nm Ga·Al·As半导体连续激光,输出功率80 mW,能量密度4 J/cm2,光斑面积0.28 cm2,患牙每个牙周袋内照射时间15 s)。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同时收集两组患者的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龈沟液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年龄、PD、CAL、SBI、b-FGF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两组间PD、CAL、b-FGF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SB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0.97比4.13±0.78,P<0.05)。治疗后4周,试验组的SB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6±0.96比3.75±0.72, P<0.01);两组间PD、C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b-FG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35.28±5.41) pg/30 s比(33.45±2.37) pg/30 s],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23±1.73) mg/L比(5.79±0.63) 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疗法可短期内有效降低需要拔除患牙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SBI,但对减少PD、改善CAL意义不大;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患牙龈沟液中的b-FGF水平,有利于重度牙周炎症的控制。

  • 标签: 激光疗法,小剂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重度牙周炎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皱襞平行双小切口与单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微创根治重度腋臭的临床效果,并明确重度腋臭患者腋窝大汗腺的组织学深度。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的重度腋臭患者54例,其中行双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27例(试验组),单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27例(对照组),试验组中随机选取6例患者行腋窝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2组术后治疗有效率及术后血肿、表皮坏死、切口裂开、感染及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有效率为100%(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24/27)(P<0.05),而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9/2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显示,大汗腺分泌部集中分布于真皮下方与脂肪交界区及0.5 cm内脂肪浅层,脂肪深层未观察到大汗腺结构。结论腋皱襞平行双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微创根治重度腋臭,术式实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术中修剪大汗腺的深度应达皮下脂肪层0.5 cm。

  • 标签: 微创手术 顶泌汗腺 腋臭 治疗结果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无线镇痛管理系统数据库内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22日行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均采用术后智能化PCA管理,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72 h内静态或动态疼痛数字评分(NRS)分为中重度疼痛(中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4~6分,重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7分)组和非中重度疼痛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指标、镇痛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394例患者,中重度疼痛组1 194例,非中重度疼痛组3 200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例(3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纳入标准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达60°以上患者,排除标准为存在其它继发性膝骨关节炎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治疗。评估术后、康复出院时以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评估术后康复措施的疗效。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结果在21例患者中,15例(26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5)个月。术后膝关节VAS评分中位数为7(6,8)分,康复出院时为2(2,3)分,末次随访为0(0,1.7)分,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平均为(30±13)°,康复出院时(8±5)°,末次随访为(7±10)°,3个时间点屈曲挛缩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01)。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6±21)°,康复出院时(99±11)°,末次随访(88±18)°,3个时间点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功能康复治疗后,可实现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挛缩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为(3.29±0.27)g/L,D-二聚体(DD)为(1.85±0.68)mg/L,低于对照组的(4.56±0.43)g/L、(2.91±0.53)mg/L,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为(43.69±4.97)、(13.87±1.24)s,高于对照组的(34.67±4.85)、(12.63±1.16)s,P<0.05。观察组剖宫率(11.11%,4/36)、胎儿窘迫发生率(8.33%,3/36)及产后出血率(2.78%,1/36)均低于对照组[44.44%(16/36)、27.78%(10/36)、22.22%(8/36)],P均<0.05;观察组胎盘早剥率及新生儿死亡率为5.56%(2/36)、2.78%(1/36),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8.33%(3/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6/36)]略高于对照组[11.11%(4/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因子水平,优化妊娠结局,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阿司匹林 重度子痫前期 低分子肝素 凝血因子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呈现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索可能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目标circRNA。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3例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差异表达的circRNA,通过|log2FC|≥1, FDR< 0.05判定circRNA是否具有表达差异。选择差异程度最大的5个circRNA,根据circRNA的miRNA海绵功能,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circRNA可能靶向的miRNA,而后预测miRNA相关靶基因。通过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靶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且具有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依据,筛选与抑郁障碍相关的circRNA。结果通过差异程度最大的5个circRNA(hsa_circ_0020959、hsa_circ_0005959、hsa_circ_0033064、hsa_circ_0006862、hsa_circ_0027732),预测出13个靶向的miRNA及靶基因,通过靶基因预测出了多个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如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白介素-7的反应、神经系统发育、Wn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等。结论5个circRNA均富集出了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其中hsa_circ_0005959、hsa_circ_0033064、hsa_circ_0006862、hsa_circ_0027732与女性重度抑郁障碍的关联可能更密切。

  • 标签: 重度抑郁障碍 女性 环状RNA 生物信息分析 高通量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平原地区人群急进高原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重度急性高原病(AMS)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赴青海玉树的30例健康医务人员,根据Lake Louise评分(LLS)将30例医务人员分为重度AMS组(5例)和非重度AMS组(25例)。比较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及其进入高原后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LL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进高原后30例医务人员中重度AMS的发病率为16.7%(5/30)。重度AMS组体质量[(53 ± 6)kg vs.(68 ± 8)kg]、体质量指数(BMI)[(19.8 ± 0.8)kg/m2 vs.(23.9 ± 1.9)kg/m2]、血氧饱和度[(84.0 ± 1.0)% vs.(87.7 ± 2.7)%]、血红蛋白[(135.0 ± 2.0)g/L vs.(161.1 ± 22.7)g/L]及红细胞计数[(4.5 ± 0.4)× 1012/L vs.(5.3 ± 0.5)× 1012/L]表达水平均较非重度AMS组显著降低(t = 1.093、2.789、3.386、7.872、0.028,P = 0.020、0.008、0.031、0.021、0.028);而HIF-1α蛋白[(3.4 ± 0.3)vs.(0.9 ± 0.7)]表达水平较非重度AMS组显著升高(t = 2.870,P = 0.00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与LLS评分呈正相关(r = 0.883,P = 0.004),而血氧饱和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BMI与LLS评分均呈负相关(r = -0.648、-0.750、-0.967、-0.549,P = 0.031、0.008、< 0.001、0.002)。结论HIF-1α、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BMI可作为预测和评价重度AMS的良好指标。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重度急性高原病 Lake Louise评分
  • 简介:摘要重度张口受限条件下拔除埋伏阻生智齿常较困难。本文报道1例重度张口受限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上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的病例,探索针对重度张口受限患者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