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赫反应最早在梅毒治疗过程中被描述,表现为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使其原有症状加剧。在布鲁菌病抗感染过程中,国外曾报道过类赫反应的病例。本例患者为布鲁菌病并发类赫反应,病程中出现发热、咳嗽和胸腔积液之后,继续原抗布鲁菌治疗方案,患者症状和胸腔积液很快缓解。

  • 标签: 赫氏反应 类赫氏反应 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飞行人员腰椎许莫结节的研究进展,为提高飞行人员腰椎稳定性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许莫结节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资料引用 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36篇。资料综合 腰椎许莫结节被普遍认为是椎间盘组织经断裂的软骨终板疝入椎体内形成的软骨结节,其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因为大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曾一度被认为不具研究价值。然而,对飞行人员腰椎许莫结节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腰椎许莫结节不仅可以引起腰痛,且与腰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飞行人员腰椎许莫结节的形成会影响腰椎间盘的黏弹性,从而影响飞行人员抗荷、抗振动的能力,加速腰椎、椎间盘的退变而诱发临床症状或引起飞行耐力降低。结论许莫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失稳密切相关。许莫结节好发于腰椎,对腰椎整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 标签: 腰椎 许莫氏结节 综述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朱家族商贸档案的发现,丰富了滇南工商业史料,对滇南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演变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述朱家族商贸档案的修补抢救与存储保护手段及方法,提出延长档案寿命方法,以维护历史档案真实面貌,推动历史档案保护建设。

  • 标签: 历史档案保护 抢救 修复 管理
  • 简介:摘要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朱家族商贸档案的发现,丰富了滇南工商业史料,对滇南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演变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述朱家族商贸档案的修补抢救与存储保护手段及方法,提出延长档案寿命方法,以维护历史档案真实面貌,推动历史档案保护建设。

  • 标签: 历史档案保护 抢救 修复 管理
  • 简介:摘要1例6岁女性患儿因过敏性鼻炎给予欧龙马口服滴剂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1个月余,症状未好转。因腺样体肥大加用鲁司特钠咀嚼片(鲁司特钠)4 mg、每晚睡前口服。服药7 d后,出现梦游,1次/周,表现为梦中突然坐起,1 min后躺下入睡。2个月后因患儿鼻部症状减轻停用所有药物,停药1周后未再梦游。1年余后,因患儿鼻炎复发,家长自行予上述3种药物治疗。服药5 d后患儿出现梦游且症状较前加重。继续用药2周后,患儿梦游继续加重。停用鲁司特钠咀嚼片,2 d后患儿梦游减轻,1个月后消失。考虑患儿梦游为鲁司特钠咀嚼片不良反应,改用氯雷他定5 mg每晚睡前口服。电话随访3个月,患儿未再梦游。

  • 标签: 梦行症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孟鲁司特钠 梦游
  • 简介:摘要2014年0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2014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作出新的规定和释义。为了落实国家发改委14号令及能源局36号文有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姚电厂在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本文重点对姚电厂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方案进行梳理、分析,旨在从实际工作中探索工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开展的思路、方法,提高电厂工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 标签: 电力监控 工业信息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清醒无血无止血带局部麻醉(wide-awake)技术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针顺行交叉固定治疗第四、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仁慈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第四和/或第五掌骨颈闭合性骨折患者19例,均为男性,年龄11~45岁、平均20.8岁。第五掌骨颈骨折14例,第四掌骨颈骨折3例,第四、五掌骨颈骨折2例;横行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2例(其中1例骨折累及掌指关节);骨骺板未闭4例。19例均采用wide-awake技术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针顺行交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2)手术相关并发症;(3)术后随访观察患侧第四、五掌骨颈掌屈角度,骨折愈合情况,骨骺板闭合情况,掌指、近指间及远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和抓握力;(4)末次随访时,按指关节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系统方法以及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Quick-DASH)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46 min、平均31.8 min。术后18例患者获随访6~12个月,1例失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3周,无一例并发感染、局部疼痛、骨折再次移位、掌骨缺血性坏死或掌指关节退行性征象以及断针或退针等并发症,其中骨骺板未闭4例均未见骨骺早闭。末次随访时患者第四、五掌骨颈背侧成角角度从术前的45.6°±14.6°降至1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P < 0.001);患者的掌指及近、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良好,握力良好,无指体旋转畸形;按指关节TAM系统方法及Quick-DASH评价,18例患者疗效均为优。结论采用wide-awake技术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针顺行固定治疗第四、五掌骨颈骨折,固定可靠,对关节无影响,愈合时间短,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折 掌骨颈 完全清醒无血无止血带局部麻醉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1例,女94例;年龄11~89岁,平均43.8岁。统计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跌落高度、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脊柱骨折例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70例(9.40%)发生脊柱骨折。单纯跟骨骨折患者和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单或双侧跟骨骨折、ISS评分及跌落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25, 95%CI:0.095~0.532, P=0.001)、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OR=3.582, 95%CI:1.705~7.526, P=0.001)、ISS评分(OR=5.229, 95%CI:1.605~17.035, P=0.006)及跌落高度(OR=49.820, 95%CI:23.068~107.597, P<0.001)是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处坠落(>3 m)、高ISS评分、双侧跟骨或男性跟骨骨折患者需要高度关注脊柱损伤。

  • 标签: 跟骨 骨折 脊柱骨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腓骨骨折线治疗后Pilon骨折,并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经腓骨骨折线治疗2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平均42.2岁;坠落伤10例、摔伤9例、交通损伤7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合并腓骨骨折。俞光荣分型为Ⅰ型11例,Ⅱ型8例,Ⅲ型7例。AGH分型为Ⅰ型10例,Ⅱa型5例,Ⅱb型2例,Ⅲa型5例,Ⅲb型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撑开腓骨骨折线方法治疗,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9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其中解剖复位23例,复位可3例,解剖复位率为88%(23/26)。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0~100分,平均89.9分,其中优17例,良9例,优良率为100%(26/26)。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复位丢失、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结论经腓骨骨折线治疗后Pilon骨折能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关节面和后踝骨折间隙,能直视下复位和固定,解剖复位率高,临床效果好且安全。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踝关节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到来,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直接相关,在骨质疏松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应地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指初次骨折后,由于骨骼的密度及质量没有改善,骨骼受到低能量外力作用再次发生新的骨折。再骨折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自理能力、心理预期及依从性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多危害,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防治再骨折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国外关注的热点。目前,在这一防治领域,临床医生、社区医生都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临床管理存在短板的问题,如再骨折防治管理规范不明确、各级各类医生分工不明确、提高患者依从性措施不明确。对此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再骨折、再骨折防治管理等特点,提出和阐述再骨折防治管理核心要点,需明确防治管理的相应内容、固定团队、专有数据库或专有台账等,为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临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采用骨折联络服务模式预防发生二次骨折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入丽水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选出15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接受骨折联络服务模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各79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为(88.15±5.04)分,骨质疏松确诊率为29.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5±4.88)分和13.92%(t=10.77,χ2=4.54,均P < 0.05)。观察组衰弱评分为(7.21±2.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4±1.79)分;观察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113.14±4.35)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56.94±4.9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69±5.71)分和(51.53±4.31)分(t=5.05、12.94、7.35,均P < 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χ2=4.24,P < 0.05)。结论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护理 老年人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 预防 二次骨折 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 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难治性皮下曼裂头蚴感染合并肺吸虫感染病例。患者曾有食用蛙类及醉虾等流行病学史,反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伴皮肤瘙痒,经多周期口服治疗剂量的吡喹酮后痊愈。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在处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病例时,需要认真筛查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 标签: 裂头蚴病 吸虫 嗜酸粒细胞增多
  • 简介:摘要始于南北朝徐熙的徐世医,被范行准称之为南北朝时门阀中的世医,其世系大多仅述及隋末唐初。今从地方志、墓志、史书及有关医学史料,考察徐医学世家元明时期传承情况。元代自徐月翁始,徐后人多为地方医官;明代,徐枢、徐彪、徐伟、徐文元累任太医院使、太医院院判,其中徐伟嘉靖年间曾官右通政掌太医院事,万历年间升至太仆寺卿,是徐家族在元明时期品级最高者。徐家族在元明两代呈现官医世家的现象,与元明两代的医户制度当有一定的关系。徐家族至清代仍有从医者,但不再担任医官之职。清代徐后裔有以科举入仕途者,其中徐士芬官至户部右侍郎。

  • 标签: 元明清时期 徐复 徐枢 徐彪 徐伟 徐文元 医学世家
  • 简介:摘要目的以柯模型为理论框架评价中华护理学会首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4月抽取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参加中华护理学会2020年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25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问卷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方面评价培训效果。共发放问卷259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为65.3%。结果反应层方面,25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网络理论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3.83±8.20)分,对基地的总体满意度为(97.15±6.61)分。学习层方面,25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为(82.90±6.42)分,操作考核成绩均>90分;16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理论知识、专科技术与能力、沟通咨询与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自评得分分别为(8.17±1.23)、(8.39±1.15)、(8.82±1.18)、(6.36±1.99)、(7.91±1.60)分。行为层方面,36名(21.3%,36/169)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反映培训前后开展/承担的工作无变化。50%以上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开展的静脉治疗临床工作(如置管、维护、并发症处理等)、带教/培训、加入静脉治疗小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会诊工作方面无变化。结果层方面,16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均分为(4.36±0.51)分。结论柯模型有效评估了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能够为培训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开展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能够提高临床护士的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和职业认同感,但网络课程设计有待优化,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 标签: 护士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柯氏模型 培训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1例因常规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异常患者就诊眼科。经长期随访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及外周血染色体基因检查,诊断为唐综合征相关视网膜病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73-474)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罗尔斯顿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少见条件致病菌,患者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典型的表现,易导致诊断不明确或误诊。本例患者被发现晕倒在粪水池内,呼之不应,表现为发热、憋喘和烦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部片状高密度影,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出院。出院5 d后因再次发热入院,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提示皮罗尔斯顿菌感染,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

  • 标签: 感染 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皮氏罗尔斯顿菌
  • 简介:摘要常规血管路径通畅是经静脉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重要条件。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的狭窄或闭塞会增加起搏器植入难度。本文介绍1例尿毒症左上肢血管造瘘患者,因起搏系统感染行导线移除术后双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成功完成经肝静脉永久希束起搏的病例。

  • 标签: 血液透析 肝静脉 希氏束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05年至2019年15年来中国单中心的2042个无亲缘关系的杜/贝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家系进行DMD基因突变回顾性分析,探讨DMD基因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结构特点及相应的期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中心就诊的2042个无亲缘关系的DMD/BMD家系,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二代测序、Sanger测序技术进行DMD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结果2042个中国汉族DMD/BMD家系中,1986个家系检出突变,56个家系未检出变异,检出率为97.26%(1986/2042)。DMD和BMD分别占78.60%和21.40%,其中包括33名女性先证者。大片段缺失、重复和小突变分别占71.85%,8.76%和19.39%。其中,最常见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类型分别是第45~50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重复,在小突变中未发现热点。调查了1595个家庭的DMD家族史,遗传率为58.62%(935/1595),新发突变率为41.38%(660/1595)。在本研究中,可以通过已有的基因治疗方法缓解症状的患者比例为34.28%(700/2042)。结论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量的DMD家系突变研究,为97.26%的DMD患者提供了明确分子诊断,为患者家庭的再次生育提供了有效的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丰富了DMD基因的突变谱,为研究DMD基因突变机制及探索DMD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杜氏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二代测序 DMD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