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刑事法律制度中,追诉时效据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刑罚理论如报应论、预防论、改造论都不能为追诉时效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根据功利主义的立场,考虑到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考虑到时间因素对受害人和犯罪人的影响,追诉时效具有一定合理性。基于此种考量,应对追诉时效的期限予以合理设定。

  • 标签: 追诉时效 报应 功利
  • 简介: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起算后,可能会由于权利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导致其无法行使请求权,对此法律通过时效中断制度来变相延长时效期间,以使权利人有机会行使请求权,从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我国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规定入手,阐述了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法定事由和效果,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将来制定民法典、完善诉讼时效中断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 标签: 民法 诉讼时效 中断制度
  • 简介:追诉时效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我国《刑法》第78条第1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里的“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是指犯罪行为是连续犯或者继续犯,这两种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实施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认定挪用公款犯罪究竟是不是继续犯,对于确定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时效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挪用公款罪 追诉时效 追诉期 犯罪行为 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分子
  • 简介:物权请求权虽源于物权但有别于物权,其性质属于请求权的分支,是物权的权能之一,应有相对的独立性,故有适用诉讼时效的余地。同时动产返还请求权会因权利人的长期不行使而使他人产生外观的信赖,故有适用诉讼时效的必要。诉讼时效制度对于物权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在我国的现行立法中尚无定论,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加以明确。

  • 标签: 物权请求权 性质 诉讼时效
  • 简介:21年前,在河南省新密市的一条乡间小路旁的废弃土窑内,年仅8岁的女孩郭某某被发现遭人强奸杀害。此案一度在当地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案发时的废弃土窑也成为附近家长和孩子们的噩梦。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局限,警方未能及时查明犯罪嫌疑人。所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1年后,警方通过DNA比对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新强,最后在新疆克拉玛依将其抓获。然而,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根据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而刘新强归案时,已经过了21年,也就是说,已经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实施犯罪者的刑事责任可能不再被追究。

  • 标签: 追诉时效 刑事责任 犯罪嫌疑人 法定最高刑 克拉玛依 司法机关
  • 简介:在传统民法中,取得时效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古老的制度,被正式规定在十二表法中,与消灭时效共同构成传统大陆法的时效制度。这一制度首先被法国民法典所吸纳,后来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中广泛适用,至今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并正式立法规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立法上对此一直没有规定,然而在实践中呼吁该制度立法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为构建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立法势在必行。

  • 标签: 取得时效 立法体例 缺失 制度构建
  • 简介:关于我国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溯及力问题,目前争议较大。本文首先对于聚讼焦点进行详细梳理,之后分别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刑法溯及力的适用范围、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价值取向以及刑法第12条的立法原意出发,认为适用追诉时效终止制度应当体现"从旧兼从轻"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要求,并且提出对刑法第12条的修改建议。

  • 标签: 追诉时效 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 罪刑法定
  • 简介:2016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总草案》)。草案将民法中最为抽象的一般性规则予以规定,包括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以及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就该草案第九章“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规则,笔者认为仍有改进和完善之处,

  • 标签: 诉讼时效制度 民法总则 草案 批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对处理新刑法生效前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问题,应以“从旧兼从轻”为基本原则。时效延长应一律从旧,适用对被告人较为有利的旧刑法;对于追诉期限,应严格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根据新、旧刑法中较轻的法定最高刑予以确定。

  • 标签: 从旧兼从轻 追诉时效 时效延长
  • 简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64条关于海上保险时效规定的理解和适用,司法界、理论界颇有争议。保险赔偿请求权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即可行使,时效也因此起算,将时效起算点确定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并无不妥。除保险赔偿请求权外,还有其他与保险有关的请求权。因此以保险请求权受损害时为海上保险时效起算点更为合适。不能将非海上保险的时效制度引入到海上保险中来,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整体出发看待海上保险的诉讼时效制度。最后提出了修改该时效规定的具体建议。

  • 标签: 海上保险 保险赔偿请求权 诉讼时效
  • 简介:时效,在民法上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关系的需要,为确认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产生的。时效制度始于古代罗马法,并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时效制度:既规定了取得时效,又规定了消灭时效。其后,世界各国在民法典中都承袭了这一制度。我国的《民法通则》由于受前苏联民法典的影响,只规定诉讼时效,而不承认取得时效;认为取得时效助长“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思想,不符合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理念。而实际上,取得时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需要这一制度。同时,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诉讼时效时过于简单,存在着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

  • 标签: 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 时效制度 民事法律 取得所有权 法国民法典
  • 简介: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起算历来存在不同理论观点,司法实务中也不尽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问题虽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理论层面的争论依然存在,特别是该规定是否适用于海上保险,值得探讨。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权利性质出发,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出台背景加以深入剖析,并结合海上保险的特点和海商法时效制度的特别规定,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诉讼时效起算的法律适用提出建设性方案,以期在保险人与有责任第三人之间的利益保护方面取得平衡,并为有权机关进一步完善保险代位求偿时效的规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海上保险 代位求偿 诉讼时效
  • 简介:<正>案名:许某丁、罗某坤滥用职权罪等案集刑法上的追诉时效是指一国刑法所规定的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最长期限。追诉时效制度为国家公权力设定了时间上的界限,为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限制公权力的肆意行使提供了保障,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在刑法规范中明确设置了追诉时效制度。我国刑法典也不例外,该法典第

  • 标签: 追诉时效 滥用职权罪 国家公权力 法定最高刑 即成犯 犯罪行为
  • 简介:2004年修订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贸易法领域继《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间公约》后又一重要的全球性统一时效法文件。者在制定背景、法律性质、具体制度、适用途径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反映了晚近时效立法的国际趋势,在整体上更为先进。但在某些特殊问题的处理上,《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间公约》的规定却更为细致与合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能否有效地推动时效期间制度的统一化,有待实践的长期考验。

  • 标签: 时效期间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间公约》
  • 简介:如果通过法院判决,吴刚的误工费、护理费、医疗费以及营养费大概在5万上下。但被害人吴刚一方咬定了30万的赔偿款,而犯罪嫌疑人张会明一方则认为10万是赔偿上限,双方一时僵持不下张会明怎么也想不到,为自己亲姐姐家建房子这样的好事也会惹上麻烦,

  • 标签: 和解 犯罪嫌疑人 法院判决 误工费 护理费 医疗费
  • 简介:针对英国法下裁决书的时效问题,通过对近期GoodChal-lenger案例的详细探讨,得出目前在英国法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裁决书时效不断延长的最新结论;针对裁决书的执行问题,通过对近期两个贵族院案例的分析,得出英国法院无权命令伦敦银行的海外账户将款项支付给裁决的胜诉方的结论。

  • 标签: 英国法 裁决书 时效 执行
  • 简介:亲属身份权是基于亲属身份关系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包含配偶权、亲属权、亲权,这些基本亲属身份权利可派生出诸多具体权利。亲属身份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于理论上争议颇多,相关论述多为举例说明而缺乏全面论述。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首次规定了亲属身份权诉讼时效问题,但仍有欠缺。亲属身份权的诉讼时效研究应该以亲属身份权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为基础,从其具体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 标签: 诉讼时效 适用范围 亲属身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