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刑事推定已在刑事法律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刑事推定理论的论述,阐发了肯定刑事推定证据规则的观点,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李新华窝藏毒品案发表了与生效判决截然不同的意见。

  • 标签: 刑事推定 窝藏毒品案 毒品犯罪 案例 证据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晚近德、日刑法理论经历了从绝对的报应刑论到相对的报应刑论直至新报应刑论的变化,三种报应刑理论倡导的量刑基准各有利弊。这对我国的刑罚目的论、量刑基准论和量刑规范化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在刑罚目的论中,应当正确界定刑罚目的和刑罚本质、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刑罚目的是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在量刑基准论中,应当处理好责任和预防、一般预防内部及其与特别预防的关系;在进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时,需要完善目前的量刑步骤和关注现行规范下死刑裁量基准的适用。

  • 标签: 绝对的报应刑论 相对的报应刑论 新报应刑论 刑罚目的 量刑基准
  • 简介:中国律师论坛经过几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主办的最具影响力的论坛之一.这说明中国律师界的话语权大大加强了中国律师已经成长为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基本设计图的一支重要力量。《法制日报》作为本届论坛的主要媒体支持单位.既责无旁贷.又深感荣幸。

  • 标签: 《法制日报》 中国 论坛 律师 第五届 致辞
  • 简介:在传统中国的家族伦理和社会心态下,家庭"虐待"并非是"可视"的。这是因为施暴者在伦理和法律上的优势地位,使众多当今被视为虐待的行为在当时看来只不过是维持家庭日常运作不可缺少因而也是合乎情理的"督责"。此类行为即使超出了情感上可以认同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也会被认为是"家务事"从而被排除在日常的司法管辖范围之外。直至近代以来,随着西式的家庭观念以及法治观念在中国的散播,"虐待"开始成为法律所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于是,对这一时期"虐待"的公众观感和法律规范的考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在梳理1914~1917年间《京话日报》中所出现有关"虐待"报道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所隐含的民众态度和舆论转向,随后通过对比清末法制改革之前与之后法律对于相关问题的文本规定以及司法实践,试图发掘出国家对于此类"家务事"的态度变化及其程度;最后,我们将试图从更深层的时代背景中挖掘出这些态度的社会基础,同时指出各种意识之间的冲突与交融。

  • 标签: 家庭暴力 虐待 弱势群体 法律文化 社会意识
  • 简介:近年来,沧州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在沧州市检察院和新华区委的正确领导,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力监督与支持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不断深化省检察院党组提出的“五检”总体工作布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举措适应新常态,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 标签: 检察院工作 人民检察院 公平正义 沧州市 新华区 执法为民
  • 简介:2013年8月28日,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公证法》颁布8周年之际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以“改革让公证事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为题,从法治功能和社会价值日益彰显、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逐步健全、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公证队伍执业水平不断提高、为公证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五个方面.总结了公证法颁布八年来公证行业在不断深化改革、推进自身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阐明了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也永无止境.公证工作必须矢志不渝走改革之路的深刻道理。

  • 标签: 机构体制改革 《法制日报》 《公证法》 公证事业 记者采访 副部长
  • 简介:一、客户与证券经营机构签订合同。约定由客户将资金交付给证券经营机构,委托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期限内投资于证券市场,并由证券经营机构按期向客户支付投资收益。此类合同属于委托理财合同。二、客户与证券经营机构在委托理财合同中约定,由证券经营机构保证客户的投资收益达到一定比例,不足部分由证券经营机构补足。此类约定属于委托理财合同中保证本息固定回报的条款,即保底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证券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客户证券买卖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上述保底条款因违反该规定而无效。因保底条款属于委托理财合同的目的条款或核心条款,故保底条款无效即导致委托理财合同整体无效。

  • 标签: 证券经营机构 借款合同 中国光大银行 科技实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委托理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