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UBE)下行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LB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通过PLIF和UBE-ULBD治疗的6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UBE组和PLIF组。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9.8±6.8)岁;PLIF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69.3±6.3)岁。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是否输血、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手术成本情况。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6个月MRI下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及Schizas标准分级。结果UBE组手术时间为(69.2±8.0)min,低于PLIF组的(139.0±15.3)min(P<0.05);UBE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为(19.5±5.6)和(15.0±10.8)ml,低于PILF组的(212.4±34.1)和(169.6±43.8)ml(均P<0.05);UBE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为(1.8±0.7)和(3.0±0.9)d,低于PLIF组的(4.5±1.4)和(7.1±1.7)d(均P<0.05);UBE组手术费用也低于PLIF组[人民币(1.84±0.10)万元比(3.39±0.24)万元,P<0.05],且UBE组无输血病例;UBE组2例发生硬膜囊破裂,PLIF组3例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神经根损伤和1例感染。UBE组术后的腰疼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PLIF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但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UBE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ODI优于PLIF组(均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疼VAS评分和术后6个月和1年的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DSCA均较术前扩大(均P<0.05),PLIF组术后DSCA较UBE组更大(P<0.05);Schizas标准分级上,UBE组术后25例恢复至A级,5例至B级,PLIF组术后30例恢复至A级,4例恢复至B级,两组术后椎管狭窄程度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ULBD在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时能够实现全椎管减压,与PLIF相比,医源性创伤更小,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椎管狭窄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手术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术式,组开展神经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分析效果;手术和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施术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晕迷评分、神经功能;硬膜下积液、颅内出血、发热和感染等的发生率。结果组效果、格拉斯哥晕迷评分、神经功能、手术和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硬膜下积液、颅内出血、发热和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显著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脑积水患者行神经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效果确切。

  • 标签: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积水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联合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神经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了解动脉瘤形态, 观察瘤颈具体位置、与载瘤动脉关系,夹闭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有无狭窄、夹闭不全以及动脉瘤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有无误夹。结果15例动脉瘤夹闭全部成功(15/15),3例动脉瘤夹闭后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神经观察后,发现动脉瘤颈残留,给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或补加动脉瘤夹,有1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后发现误夹脉络膜前动脉,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使用ICGA及神经观察,脉络膜前动脉通畅,有1例A1段动脉瘤夹闭后,使用ICGA及神经观察发现有穿支血管被误夹,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血管通畅,本组患者无手术相关致死、致残病例,也无植物生存状态病例。结论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神经观察穿支血管有无误夹及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较不使用神经和(或)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减少术中脑血管痉挛,减少穿支血管误夹率,避免动脉瘤瘤颈残留,避免载瘤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难治性鼻出血的患者在表麻下行鼻查找出血点,再用双极电凝对出血点凝固止血。结果33例患者经鼻下双极电凝凝固止血后鼻腔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例患者下见双鼻腔息肉,未见明显出血点仅行局部填塞;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下双极电凝凝固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

  • 标签: 双极电凝 鼻出血 鼻内镜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胰腺包裹性坏死(WON)是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当出现出血、感染和胃肠道梗阻等压迫表现时,则需行有创干预治疗。近年来超声(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支架和鼻囊管引流已成为治疗WON的一线方法。然而,支架引流存在支架异位、出血、支架阻塞继发感染、反复更换支架、病程较长等弊端。为克服以上支架引流方法的不足,尝试行EUS引导下经胃胰腺WON开窗切除部分胃壁和囊壁清创术,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包裹性坏死 超声内镜 开窗清创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无痛消化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无痛消化检查患者120例,按照就诊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6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检查期间观察组的疼痛度、HR、SBP及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消化检查术中开展舒适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减轻其疼痛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痛消化内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行经皮下胃造瘘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PEG术的患者1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程,出现局部切口感染的患者6例,出现PEG管堵塞的患者2例,后经相应处理均痊愈。对患者行3个月至2年的随访,无出血、腹腹炎、PEG管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PEG术患者行围术期全面护理,术后可自行注食,营养状况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皮内镜下行胃造瘘术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神经下经眶入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入路对于处理累及到眶尖、海绵窦、Meckel囊等区域的肿瘤有着特殊的优点。当前国内对内下经眶入路处理该部位肿瘤的病例尚无报道。本文结合一例经眶入路处理左侧眶尖海绵窦血管瘤初步探讨经眶入路的手术体会。

  • 标签: 神经内镜 海绵窦 血管瘤 经眶外侧壁入路
  • 简介:摘要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下行肿瘤切除术,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 神经内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下凡士林纱条封堵治疗的支气管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该新封堵技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呼吸下凡士林纱条封堵治疗的14例支气管瘘患者临床资料,男女各7例,年龄16~74岁。回顾术后6~12个月的随访信息,记录术后胸腔引流管是否拔除、瘘口经封堵治疗后是否复发,不良事件(封堵纱条脱落、阻塞性感染、肺不张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支气管瘘患者中,3例为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残端瘘,10例为段支气管及亚段或次亚段支气管瘘,1例同时存在叶支气管残端瘘与亚段支气管瘘;合并胸腔或肺部感染10例;气胸或液气胸5例。14例患者均接受了下凡士林纱条封堵治疗,均在术后取得封堵成功,11例术前有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在治疗后成功拔除胸腔引流管。3例患者在后续随访中取出封堵纱条,瘘口未再复发;余11例患者未取出封堵纱条,在随访中原瘘口未出现复发。未发生因严重并发症导致封堵治疗失败的情况。结论下凡士林纱条腔封堵治疗支气管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支气管瘘 气管 腔内封堵 凡士林纱条 随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