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物理学场理论提出至今,已经在生态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场理论同样对环境风险领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针对环境风险的主要特点,借鉴物理学场理论,探索环境风险场的理论研究.在对环境风险场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环境风险场的四个基本特征维度,进而从环境风险场研究、环境风险场相关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环境风险场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环境风险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系统整合传统环境风险领域内的重要概念,如概率、损失、脆弱性、感知风险等,构建内涵明确的概念模型,从而确立风险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同时也为解决脆弱性等热点问题的量化与表征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风险场 环境风险 范式 脆弱性 感知场
  • 简介:灾害社会学是社会科学对灾害危机研究的重要力量,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较,其对灾害问题的科学研究传统最为悠久、学术影响亦更大,经过长期发展,灾害社会学已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本文聚焦美国灾害社会学的学术共同体发展演进与趋势,重点对学术共同体的缘起、发展以及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对美国灾害社会学主要研究机构进行一般性的介绍,以求为中国灾害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 标签: 灾害 社会学 美国 学术共同体
  • 简介:组织生存必须时刻侦测内外部环境,否则就容易遭遇危机。环境扫描是近30年来组织分析与诊断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常用方法,也是组织面对环境实施战略管理的常规活动。本文以“组织如何使用环境扫描方法侦测环境危机”为线索。梳理了环境扫描方法应用与发展,并指出,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组织不仅将环境扫描作为一种全息扫描技术。用来搜寻、分析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信息的活动。而且将环境扫描作为一门管理技巧用于准确诊断组织内在危机,更将其作为组织分析与诊断专业人员应掌握的一项技能,用作即时明辨组织内外部风险,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在复杂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环境扫描应用于组织侦测环境危机过程中虽有失败的案例,但它使组织对环境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指出,未来还需要加强环境扫描研究,为公私组织适应复杂、敏感和不确定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

  • 标签: 不确定性 环境扫描 信息 组织战略
  • 简介:我国近年雾霾灾害爆发日益频繁,而灾害治理方式中多以政府单方面领导为主,治理效果不明显。因此,本文提出以"公私协力"为核心的新型治霾机制。"公私协力"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看作一种平等互惠的伙伴关系,通过这一框架分析国外雾霾治理实践表明,这一治理模式具有很好的现实可行性。本研究强调,"公私协力"一方面,可以弥补雾霾灾害发生时政府反应滞后、监管不到位等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发展社会力量,形成全民治霾理念,做到治理与防护并存。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结合公私部门的治理优势,立足于中国国情,正确处理"公部门"与"私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摒弃原有"上传下达"低效治理方式,形成"协议—合作"治理方式,是未来雾霾灾害治理的有效途径与发展趋势

  • 标签: “公私协力” 雾霾治理 环境污染
  • 简介:2001年之前,由于没有一个既有共识的有关国土安全概念、范围、标准与方法之知识体系,因此各大学并没有国土安全名称之课程.9·11事件后,随着国土安全法通过及国土安全部成立,国土安全课程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国土安全概念也因为国土安全战略报告之提出及接续四年期国土安全报告检讨等内容之充实,才比较明确地确定下来.

  • 标签: 国土安全 国土防卫 国内安全 国土安全国家战略 四年期国土安全检讨报告
  • 简介:传统军事危机文化起源于兵学的萌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而逐渐完善成熟。战争实践是传统军事危机文化的成长环境,兵书典籍是其思想源头,军令制度是其制度基础,其具有深受战争文化影响、以"道"为核心的战争观、系统的危机应对和"重道轻器"等主要特点。本文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古为今用"原则,深入研究我国传统军事危机文化的发展脉络、成因和特点。目的在于吸取前人处理危机的经验教训,总结传统军事文化中体现的危机观,为现代危机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

  • 标签: 传统危机文化 军事文化 军令制度 危机管理
  • 简介:我们在谈论“学科(discipline)”这一概念时,主要有两个语境:一是作为知识生产的“学科”,例如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种意义上的“学科”主要目的是生产知识,以达成知识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二是作为知识规训的“学科”,例如按照学科目录设置专业并讲授课程,这种意义上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传承知识,以实现知识的扩散与传承。

  • 标签: 知识生产 风险社会 共同体 科研 学术论文 专业期刊
  • 简介:经历阪神大地震的冲击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在加强自身灾害管理的基础上参与国家灾害管理。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日本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考察发现,日本企业在防灾参与能力、备灾参与能力、应急参与能力和参与重建能力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阪神地震时停留在灾后捐款捐物的低水平向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无论从企业自身还是国家相关政策上看,其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都还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日本政府需要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完善灾害管理体系中的企业参与制度设计,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灾害治理体制机制;日本企业则应以"3·11"地震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基于战略优势的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使参与灾害管理常态化、专业化、战略化。

  • 标签: 日本 企业 灾害管理 阪神大地震 3·11大地震 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