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1981-2021年贵州省84个观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经30年来贵州省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贵州全年有暴雨发生,5-9月为贵州主汛期,占中暴雨数的90%;2.月暴雨日数为范围1-6次;3.暴雨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致;4.暴雨空间分布与地形有明显相关,贵州安顺暴雨最为频发;望谟132次最多,汇川28次;5.喇叭口地形促进暴雨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在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30至7月2怀化市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天气系统前倾结构明显,大气蕴含大量不稳定能量,不稳定度高,低层弱的动力抬升就可触发强降雨发生,模式预报的不稳定性以及预报员对数值预报有限的订正能力,导致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漏报。

  • 标签: 盛夏暴雨 漏报原因 前倾槽
  • 简介:摘要水害严重影响着铁路行车安全和正常的运输秩序。本文从水害常见种类、成因及应对措施为着手点,通过甘泉铁路K79+320-K79+330、K79+430-K79+450两段水害的具体事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铁路水害的具体应急整治措施,并提出了确保线路质量稳定的加固设计建议,对于类似突发情况应对及处理,确保线路安全畅通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路基水害 类型 成因 整治 加固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NCEP 1°× 1°逐6h资料对2019年8月10-11台风“利奇马”影响永城市,造成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台风影响,11永城出现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雨量34.2mm,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陈官庄62.9mm。这次台风暴雨的天气特点是降水时间长、多阵性、降水量分布不均,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台风倒槽、高空低槽、低空急流。受偏北风急流影响,水汽从渤海向我市输送,暴雨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和低空急流出口区。冷空气南下造成不稳定层结维持,低空急流的长时间维持也提供了垂直运动条件。本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是渤海,西风槽冷空气入侵也是产生这次降水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台风,暴雨,天气形势
  • 简介:摘要: 2016 年 6 月 1 酒泉市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等多种资料重点从暴雨实况、环流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等角度针对此次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高空槽、柴达木低涡、低层东南暖湿气流、高层冷平流及中低层切变线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再加上 700hpa 偏南气流的持续维持与发展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上层辐散,中下层辐合的环流形势极易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不仅引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还为产生强降雨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低槽 水汽条件 对流云团 酒泉市
  • 简介:摘要: 2020年 7月 2,上饶地区出现暖区中尺度对流性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分析显示了该过程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结构特征,各项不稳定指数符合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条件。对地面辐合线抬升作用的考虑不足,是此次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从雷达回波可以发现,强降水发生区域有多个中尺度对流回波单体和回波带在发展中经过,而发展中的中尺度对流回波单体的降水效率非常高,引发多地的短时强降水,这种“列车效应”的影响下,最终造成此次大暴雨天气。

  • 标签: 中尺度对流 物理量场 地面辐合线 列车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2014年7月20-22河口县一次夏季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动力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西行台风减弱为热带低压影响,导致河口出现3站以上的大范围暴雨天气;700hPa的低压切变和850hPa的辐合抬升触发;700hPa比湿位于10~12g/kg之间,850hPa位于15~17g/kg之间,且河口地区都为水汽辐合,辐合中心强度值达-5;湿层深厚,低层水汽输送显著;大气层结不稳定,有不断地上升运动将低层水汽输送至高空,为暴雨提供持久的动力条件,导致了此次河口夏季的持续性暴雨天气。

  • 标签: 夏季暴雨 西行台风 热带低压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收集正安县各降水区域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正安县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点、中小河流、山洪的资料,整合正安县近十年来因暴雨致灾的所有案例,建立地区划分台账,确立正安县辖区内暴雨致灾阈值。通过灾情普查调研,完成正安县暴雨内涝风险隐患点的普查,建立正安县暴雨洪涝致灾预警服务相关的资料图集。利用2010~2020年汛期(6~9月)正安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量数据、正安县水务局的汛期排水记录、正安县民政局暴雨洪涝致灾记录,对比分析,找出正安县暴雨洪涝致灾阈值,为正安县暴雨山洪洪涝监测预警支撑能力建设打下基础。

  • 标签: 暴雨洪涝 阈值 监测预警。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长春龙嘉机场地面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8月18发生在长春龙嘉机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由高空低槽、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导致的。通过对此次暴雨天气的天气形势分析,以期为长春机场的降水预报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天气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河南2021年“7.20”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深厚东南急流和稳定低涡切变及太行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强辐合抬升效应,使得强降水区维持少动;高、低空急流耦合使得抽吸效应加强,中低层切变线与中尺度涡旋的发展,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特大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深厚的上升运动;因边界层与台风外围互通的水汽通道,使得降水效率偏高,再加上持续性的强水汽输送引发了特大暴雨天气。

  • 标签: 特大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河南
  • 简介:摘要:天山中段南部的库车市地形地貌复杂、天气多变,尤其是短时强降水、暴雨灾害天气多发、频发增大了旅游安全风险,本文从气象服务角度探讨了加强降水精密监测需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强降水相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降水资料的可靠性是提高旅游、交通安全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基础,在旅游活动中为有效应对暴雨灾害、及时防范和减少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及趋利避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精密监测 旅游安全暴雨灾害趋利避害
  • 简介:摘要:利用民航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收集的数据以及人工观测资料,对温州机场近30年(1991-2020年)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暴雨量的年、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以期为温州机场进行暴雨预报及暴雨防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温州机场,暴雨,统计特征,热带气旋
  • 简介:摘要:长江航道四川段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航段弯曲,周边山岭阻隔,通航环境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频发加剧了航运安全的风险,由气象灾害造成航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对导航设备落后的轮渡和小型船舶的航行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本文利用气象、水文等数据运用FloodArea模型计算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深度再结合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以及历史灾情数据划分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等5级的暴雨致灾危险性评估图。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 NCEP 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对台风“温比亚”造成郑州机场暴雨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郑州机场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是温比亚长时间维持在河南区域,大风、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同时产生;鉴于机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局地性和超短临特点,通过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是提高郑州机场台风应急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温比亚,郑州机场,暴雨,应急保障
  • 简介:【摘 要】在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中,老舍先生沿用了我国传统的以景写人和抒情的技法。用了大量的篇幅,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环境,为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衬托祥子的痛苦生活,突出主题思想,起了极好的作用。可见老舍先生的高超的写作艺术功力,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 标签: 老舍 景物描写 抓住特征 紧扣主旨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项城市2002~2019年降水、暴雨天气观测资料来分析项城市暴雨特征,并阐述了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8年项城市年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85.324mm/10a;项城市暴雨日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77d/10a;2002~2019年一共出现暴雨日数49d,出现大暴雨6d; 项城市年内暴雨较为集中,春季与秋季均较少,冬季基本上不会发生暴雨天气。(2)暴雨天气会导致田间积水严重,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导致田地被冲毁,给农业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项城市夏季暴雨天气出现频率较高,2017~2018年两年夏季因为暴雨天气的发生而造成极大的农业损失。

  • 标签: 项城市 夏季气候特征 暴雨天气 物理量场
  • 简介:摘要:本文对虎林市 2019年 8月 14-17一场大范围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前期受台风“利奇马”残余云系影响,后期台风“罗莎”北上与东北冷涡合并汇聚,带来充分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造成虎林市境内 14至 17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

  • 标签: 台风 东北冷涡 暴雨
  • 简介:摘 要: 利用 MICAPS系统下各种资料 ,对 2012年 8月 31— 9月 1兰州市大雨局地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欧亚中高纬度两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中产生的,槽线和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大暴雨发生前,低层有较强的水平能量输送和较强的能量积聚,同时整个暴雨区的大气运动由下沉运动转变为上升运动;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与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完全一致,“抽吸作用”和反馈作用对大暴雨的形成非常有利,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暴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卫星云图
  • 简介:摘 要: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5月30-6月10桂林发生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从天气形势、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这次连续暴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2020年5月30-6月10连续性暴雨过程主要由500hPa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地面弱冷空气及地形的共同影响造成的,200hPa高空广西都是反气旋性环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每次过程都具有很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此次过程桂林基本处于副高西北侧,大环境背景较稳定,高空槽和冷空气活跃,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使得切变线一直在桂林及附近区域来回影响,桂林处于辐合系统过渡带,处于强对流降水带附近,天气尺度系统的频繁发展造成这次过程的连续性。降水回波的强度强,最大强度达到50dBz,降水效率高,且多次出现列车效应,是造成桂林的中部、西部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原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