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其余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且远低于渔业水质标准限值;表层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基本属于无污染区;本区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比岛内周边区典型红树林湿地略偏高;红树林暗滩沉积物中重金属比东寨港水底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表明河口湾潮滩上的红树林区可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区,东寨港目前可能受到了陆源污染的影响;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 标签: 海水 沉积物 海洋生物 重金属 东寨港
  • 简介:利用涌浪影响下短时段内的冲流带滩面高频高程数据和碎波带波流资料,在奇异谱分析(SSA)的基础上,以比研究了不同形态滩面的冲淤变化趋势、趋势分布形状、冲淤变化周期和冲淤变化强度,以及同一条剖面不同桩点间各因素间的变化关系:用交叉谱方法探索了每分钟滩面高频冲淤变化与碎波带长重力波间的作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滩角韵律地形引起的冲流分流作用促进了滩脊向滩谷的泥沙转运,冲流带滩面存在明显的长重力波频段的周期性冲淤振动,滩面冲淤振动强度由滩面下部向上部递减,碎波带长重力波对滩面高频冲淤变化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冲流带 奇异谱分析 长重力波 交叉谱
  • 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 标签: 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污损生物 食物吸收 营养盐释放
  • 简介:海岛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海岛旅游地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有助于优化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析2015年浙江省和福建省的10个县域和市域海岛旅游地的生态安全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从现状评价看,各海岛旅游地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浙江省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高于福建省,其中舟山市的生态安全水平最高;从影响因子看,各海岛县的环境压力较大,经济状态较好,其次是环境状态和社会状态,环境响应较好;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状态与海岛面积、海岛面积占地域面积比重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标签: 海岛旅游地 旅游生态安全 影响因子 PSR模型
  • 简介: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沉积物中Cu-Cd、Pb-Cr、Cr-As3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分别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黄河口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运用生物效应浓度法对其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对黄河口海域环境中生物的负面效应偶尔发生,Cu、Pb、Zn、Cd、Cr和Hg暂时不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

  • 标签: 黄河口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估
  • 简介:通过与不同型号单波束测深仪的多种方式和角度的比测试验,验证了SEABEAM1185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全覆盖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测深精度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突出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介绍了SEABEAM1185系统的组成及其技术性能,并具体分析了系统在监测广东省某河道堤防险段的使用情况应用价值。

  • 标签: 海底地形测量 多波束测深 堤防监测 大断面 测量精度
  • 简介:硫酸盐-甲烷界面在富甲烷和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沉积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识别边界。在硫酸盐-甲烷界面之上,沉积物中的硫酸盐因参与分解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反应而被消耗,而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甲烷则不断生成,含量逐渐增加。根据该界面附近硫酸盐浓度和甲烷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区甲烷流体通量的大小,从而指示下伏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赋存状况。南海北部陆坡的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数据的分析显示,其硫酸盐-甲烷界面埋深比较浅,表明该海域的甲烷通量较高。这种高甲烷通量很可能是由下伏的天然气水合物所引起的,并暗示着该区下伏海底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赋存。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通量 硫酸盐-甲烷界面 下伏水合物
  • 简介:对大连湾、大窑湾外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大致的沉积特征。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同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34%)和粉砂(平均含量52%)为主,粘土含量比较少(平均含量14%),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水下台地之上,各组分相对含量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地形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深较浅,距离物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物粒度较粗;向南随水深增加水动力减弱,东部为一水下台地,沉积物粒径偏细。分选较好,粉砂和粘土组分在该区域最为富集,沉积物可能来自于通过东部海域自西向东进入研究区的远源物质;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该区域在黄海环流体系的作用下,接受了较多来自包括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粗颗粒物质。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大连湾
  • 简介:2009年南海主权争端激化,恰逢是年日本民主党上台首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坛轮换。然而,鸠山由纪夫下台后,在其继任的民主党菅直人和野田佳彦两任首相任期内日本南海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此前较为低调克制的战略渗透逐步转向公开介入,在政策立场、介入姿态和路径手段上都表现出新的变化。究其缘由,寻求缓解对美外交压力、弥合政坛朝野关系、转移国内矛盾以及提振民众支持的国内政治考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出日本国内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潮泛滥和对美从属外交路线僵化的根本问题。菅直人和野田佳彦两任内阁在南海政策上的急转弯凸显其短视的战略视野和稚嫩冒险的外交风格,为其后安倍内阁的南海政策运筹提供了干涉的基本范式,并且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 标签: 日本民主党 菅政权 野田政权 南海政策 国内因素
  • 简介: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式,建立廉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型来重现廉州湾周边海域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廉州湾周边海域K1、O1和M2分潮的同潮图,并计算了由此三个分潮引起的潮汐不对称的变化情况。K1和O1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驻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转化为前进波;M2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前进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前进波特征更为明显。K1和O1分潮流在廉州湾外以旋转流为主,在廉州湾内以往复流为主;M2分潮流在整个研究海域以往复流为主。由潮余流场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自南向北由外海进入廉州湾的潮余流,在冠头岭处分为两支,一支逆时针转向西,另一支被冠头岭阻挡在其南侧形成顺时针封闭环流。在廉州湾内部同时存在两个环流系统,湾顶的气旋式环流和口门处的反气旋式环流。

  • 标签: 廉州湾 FVCOM 潮汐 潮流 余流
  • 简介: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其代谢和分布一旦被植入的记录较少。在这项研究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和肌肉植入大鼠灌胃壳聚糖与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组织学法、凝胶色谱法。植入后,壳聚糖在分布到不同器官中逐渐降解。测试的器官中,肝脏和肾脏被认为是第一个在壳聚糖含量最高,这是符合降低心,脑和脾脏。尿被认为是壳聚糖消除的主要途径,而80%的壳聚糖给药大鼠的尿不可追踪的。这说明壳聚糖大部分在组织中降解。平均来说,在不同的器官对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和尿被发现的分子量为<65kDa。这进一步证实了壳聚糖在体内降解的作用。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新的证据,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材料的强化和安全的应用。

  • 标签: 生物降解作用 壳聚糖 药代动力学 体内 大鼠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简介:20世纪以来,海上危险物质泄漏的事件频发,油污损害事故最为突出,在海上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引发的污染事故的赔偿问题上,由于《国际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赔偿公约》尚未生效,现行国际法背景下,该公约本身具有复杂性,涉及了摊款、基金、账户等问题,以上问题使得公约面临着诸多生效障碍。以议定书形式尽早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公约生效,并借鉴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成功经验方为解决之策。

  • 标签: 有毒有害物质 海洋环境污染 损害赔偿 HNS
  • 简介:研究了台州湾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评价了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规律,探讨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85.4~167.6ng/g,平均值为138.62ng/g,总多环芳烃的最大值是椒江码头。表层沉积物中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占总多环芳烃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42.1%,33.3%,9.6%和7.2%,三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为532.7~1068.9,平均值为807.5,单组分菲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22.7,最小的是苯并(a)芘为2.7:台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部分来源于石油烃类物质的直接污染。

  • 标签: 台州湾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PAHs) 浓度水平
  • 简介:在水温为16~20℃、盐度28.2±2.1、溶解氧为(7.5±0.7)mg/L、pH为8.0±0.3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规格多棘海盘车(Asteriasamurensis)对4种规格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的摄食量、摄食选择性和摄食昼夜差异。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随魁蚶底播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不同规格多棘海盘车对同一规格魁蚶摄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最小壳长组的摄食数量最大;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软体部摄食量与魁蚶规格呈成显著正相关;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昼夜差异且夜间的摄食数量大于昼间,魁蚶规格越大,多棘海盘车对魁蚶最大摄食数量时间出现的越晚。结果表明:魁蚶适宜底播密度在30ind/m2左右,底播规格越大越能有效防御敌害。根据多棘海盘车对贝类捕食特点,可采用浅水低值贝类作为诱捕生物对多棘海盘车进行清除。

  • 标签: 多棘海盘车 魁蚶 摄食量 摄食选择性 昼夜差异
  • 简介:基于对罗源湾可门水道的25小时连续走航ADCP观测,本文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共12个站位的连续海流时间序列,并对这些站位的潮流、余流以及潮通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门水道内的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流,驻波性质明显,涨潮首先出现在水道中下层而退潮则首先发生在水道上层。水道内潮流为往复流,水道南部M2分潮流流速较大,并且其倾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此外,水道两端的浅水区域内浅水分潮M4振幅较显著。可门水道内余流呈现出两层结构,20m以浅余流沿东北向流出海湾,并且出流的核心位置偏南,而20m以深的余流沿西南向流入湾内,入流的流核位于偏北的近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积分计算表明通过可门水道进入罗源湾的潮通量约为4.81×10^8m^3。

  • 标签: 走航ADCP 潮流 余流 潮通量
  • 简介:给出了光散射、后向散射以及拉曼后向散射等基本概念,推导了后向散射截面与后向散射微分截面的基本关系,以及散射微分截面的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出了振动拉曼散射、振动一转动拉曼散射、转动拉曼散射、瑞利散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647nm红光的拉曼后向散射检测海面以及区分海面与陆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载激光海洋测深的精度。

  • 标签: 激光测深 散射 后向散射 散射截面
  • 简介:美国联邦法院在《1990年油污法》通过后的近三十年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作出判决。该法适用于与可航水域实际相邻的非可航区域或湿地发生的溢油。在两船发生碰撞导致一船漏油的情况下,如果责任方主张由碰撞他船承担责任,则必须证明碰撞完全由于他船过错导致,并且与碰撞他船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溢油船舶一方作为责任人仍需负责清污,并且有权基于分摊或代位向他船索赔清污费用。美国法院就依据《油污法》索赔的步骤和材料提交作出裁决。此外,美国法院在重大油污事故案件中,依据普通海商法支持惩罚性损害赔偿。美国油污法司法实践对于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1990年油污法》 船舶油污 损害赔偿 第三人
  • 简介:新出《南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志》是一方颇具文献史料价值的墓志,可与地方史料互相补充佐证,为研究墓主的生卒年月、家族渊源以及南宋年间嵊县一带经济社会情况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考察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官年问题提供了一个著例。另外,通过这方墓志也可揭示周氏家族与南宋温州状元王十朋之间的一段因缘。

  • 标签: 周汝士 生平 墓志 王十朋 官年
  • 简介:语言态度是近二十年来国内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多集中在大城市,围绕语言政策对语言态度的影响,鲜有探讨语言态度的反作用。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视角,结合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就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个案分析,探讨舟山中小学生对舟山方言的语言态度差异,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变化趋势,揭示舟山方言生态,以求进一步丰富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实证研究。

  • 标签: 语言态度 生态语言学 中小学生 舟山方言
  • 简介:研究了台州湾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评价了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规律,探讨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85.4~167.6ng/g,平均值为138.62ng/g,总多环芳烃的最大值是椒江码头。表层沉积物中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占总多环芳烃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42.1%,33.3%,9.6%和7.2%,三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为532.7~1068.9,平均值为807.5,单组分菲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22.7,最小的是苯并(a)芘为2.7;台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部分来源于石油烃类物质的直接污染。更多还原

  • 标签: 台州湾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PAHs) 浓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