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panax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活性。

  • 标签: 五味子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 简介:以采自不同污染区3个种共18个地衣样本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铅、镉含量,评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铅其中个样点中重要沉积物,在各地衣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积累,离子积累浓度与污染源相对位置具有直接关系.根据累积浓度不同,可以推测当地空气质量.

  • 标签: 地衣 累积效应 重金属 大气监测
  • 简介:2004-2005年春夏秋3季,在江西省九江地区4个地点分别采集健康银杏(Ginkgobitoba)植株,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98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为6目、7科、22属。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生真菌分布存在季节差异、组织部位差异、年龄差异;优势菌群组成与数量随采样地点、分离组织部位、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真菌不同而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银杏植株内生真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内生真菌分布与地域具有相关性,体现了内生真菌生态分布多样性。

  • 标签: 银杏 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优势菌群
  • 简介: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者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未来发展.

  • 标签: 竹黄 竹红菌素 人工培养
  • 简介:报道了我国牛肝菌科1个新记录属——黏盖牛肝菌属(Mucilopilus),在我国云南发现该属1种,即栗色黏盖牛肝菌(M.castaneiceps)。另报道该科红孢牛肝茵属(Porphyrellus)2个新组合[烟褐红孢牛肝菌(P.hdophaeus)和黑红孢牛肝菌(P.nigropurpureus)]及我国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1个新记录种[小粉孢牛肝菌(T.胁nw)]。文中对这4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

  • 标签: 牛肝菌科 中国 新组合 新记录 分类
  • 简介: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成员之,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东北部。报道了梵净山地衣物种119种,其中106种为梵净山新记录,79种为贵州新记录,2种为中国新记录:Dermatocarponintestiniforme(Koerb.)Hasse.和ThelotremaNylander,同时对梵净山地衣进行了初步地理学分析。从而为该地区地衣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地衣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相关资料。

  • 标签: 地衣 梵净山 地理学分析 多根皮果衣 薄壁疣孔衣
  • 简介:菌寄生真菌能寄生在其他真菌并抑制其生长这特性,在防治病原真菌时显示巨大潜力。综述了近年来菌寄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识别、信号传导、侵染机制等方面的研充进展,并讨论菌寄生真菌应用前景。

  • 标签: 菌寄生真菌 识别 信号传导 侵染 水解酶
  • 简介:记载和描述了伞菌目(Agaricales)、小皮伞科(Marasmiaceae)、脉褶菌属(CampanellaHenn.)真菌3种,确认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暗淡脉褶菌[Campanellatristis(G.Stev.)Segedin]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提供线条图。

  • 标签: 伞菌目 小皮伞科 暗淡脉褶菌
  • 简介:为获得高效抗氧化菌株,采用直接提取方式从20个大型真菌菌株菌丝体培养液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法测定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OH及DPPH-均有清除作用,其中菌株N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H-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75.56%;菌株02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37.51%;菌株E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66.91%.

  • 标签: 抗氧化 菌的筛选 菌丝体培养 粗提液 真菌菌株 清除效果
  • 简介:采用叶碟诱捕法从2007年进口美国大豆携带土壤和2006年从黑龙江感病大豆田采集土壤中分离出2株疫霉菌菌株,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出现典型大豆疫病症状;采用大豆疫霉特异性引物PCR检测,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50bp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2株病菌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etGerdemann)。

  • 标签: 大豆疫霉 分离 鉴定 分子检测
  • 简介:为结合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优点、克服液体菌种不能长距离运输不足,对杏鲍菇液体培养菌丝球与基质结合再固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菌丝萌发力与生长速度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杏大"基质配方为玉米芯78%,麦麸20%,石膏2%,与其他基质配方相比差异显著(P〈0.01)。25d内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萌发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优化再固化菌种在不同保藏时间进行呼吸强度和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再固化菌种呼吸强度随着保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25℃保藏35~45d时菌丝呼吸强度急剧上升,在45d时达到最大1.1328mg/(g·h);纤维素酶活随保藏时间下降,菌种活力下降,因此再固化菌种保藏时间在35d为宜。

  • 标签: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再固化菌种
  • 简介:为研究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脱蛋白后透析,再经DEAE—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柱进步分离纯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试验结果得到3个多糖纯化组分JZP1、JZP2、JZP3;粗多糖(JZPC)、精制多糖(JZPJ)和纯化多糖(JZP3),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最大增殖率分别为59.04%(1000μg/mL),44.58%(20μg/mL),39.76%(20仙g/mL)。JZP1和JZP2在1000μg/mL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15.66%和13.25%。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粗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强于纯化多糖,不同多糖组分表现出不同免疫学活性,并且其免疫活性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桦褐孔菌菌质 多糖纯化 淋巴细胞 增殖作用
  • 简介:Excel常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笔者采用基于ExcelVBA编程方法,编写了“多项式三角函数拟合单峰曲线”程序,经教学科研工作中使用,获得了理想效果。文中发表了该程序源代码及使用方法,供广大科教人员下载使用。

  • 标签: EXCEL VBA编程 多项式的三角函数 单峰曲线
  • 简介:截至2010年,通过对全世界范围蘑菇邮票收集和统计得知,世界上76个国家和地区共发行了蘑菇属24个种计126枚邮票,从中大致了解世界范围上蘑菇属真菌资源分布和栽培状况。

  • 标签: 邮票 蘑菇属 资源
  • 简介: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昆虫病原真菌 座壳孢 分类研究
  • 简介:通过对平菇孢子dsRNA检测、单双杂交和单单杂交,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2个方面来研究平菇病毒dsRNA传播途径,结果表明:病毒dsRNA通过孢子垂直传播几率很小,通过细胞融合水平传播几率相对比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平菇病毒dsRNA主要传播途径还有待进研究。

  • 标签: 平菇 dsRNA病毒 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
  • 简介: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文献为依据,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文献中称为'桑黄'[包括: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P.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3种]药用菌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发酵胞外物研究进展.结果:桑黄的人工栽培(日本、韩国学者采用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固体、液体发酵培养均已获成功.其主要化学成分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胞外多糖,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甾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主要为多糖)、胞外多糖在抗发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功效.桑黄各种产品(包括: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桑黄茶、桑黄口服液等)市场需求量很大,表明桑黄有广阔发展前景.

  • 标签: 桑黄 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多糖 药理学
  • 简介:根据多年野外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对小孢发属(BryoriaBrodo&Hawksw.)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报道新疆小孢发属地衣10种。其中Bryoriachalybeiformis,Bryoriafuscescens,Bryorianadvornikiana和Bryoriasimplicior为中国新记录种,Bryorialanestris,Bryorianitidula,Bryoriatrichodesssp.trichodes,Bryoriapseudofuscescens为新疆新记录种。

  • 标签: 小孢发属 分类 新记录种 新疆
  • 简介:利用CID-31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叶状体地衣犬地卷[Peltigeracanina(L.)Willd.]光合速率及其与气候要素关系,结果表明叶状体地衣生长与湿度(水分)关系密切。犬地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日在日出后湿度最高时刻,积极地进行光合作用;天内最高光合速率在上午9:00-10.00时之间(东经87°地方时间为准),其余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进行光合作用时温度变化范围不大。

  • 标签: 犬地卷 叶状体 光合速率 气候因子
  • 简介:对胶陀螺药材性状、显微特点、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初期呈黄褐色球形,并带有黄棕色麻点,顶端逐渐开裂,产生至多个不等裂口,裂口不断扩大,最后整个子实体表面呈黑色皱缩。子囊棒形。外囊盘被由圆形细胞组成,圆形细胞外侧生绒毛,细胞内含类似载色体物质;中囊盘被由埋在胶质中交错菌丝组成。采用子囊孢子弹射分离法所得菌丝有橘黄色菌丝和长有棒状等分生孢子有隔菌丝无色;从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状,无色,其中生有黑褐色或黄棕色圆形细胞,呈念珠状。胶陀螺子实体DNA序列与菌丝DNA序列同源性为99.65%,胶陀螺子实体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AY789345比对,其同源性为99.80%。

  • 标签: 胶陀螺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