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对天然、绿色、安全性化妆品日益需求,天然香料在化妆品中也随之被广泛应用。天然香料主要分为植物性天然香料和动物性天然香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天然香料定义及其分类,天然香料在化妆品中应用以及国内外可用于化妆品天然香料工业发展等,并且根据天然香料在化妆品中应用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其中,在对天然香料定义和分类中,除了明确天然香料定义外,还根据其中含有的不同类型和功效成分,分为天然香料中芳香成分、药用成分、营养成分和其他成分。天然香料在化妆品中应用,主要介绍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动物类天然香料以及花类、叶类和果实类等植物性天然香料。此外,从三方面对天然香料在化妆品中应用提出建议,主要为新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改进技术并提高天然香料产量和质量,开发治疗性、保健性天然化妆品等。

  • 标签: 天然香料 化妆品 植物香料 动物香料 应用现状
  • 简介: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是在大肠杆菌F质粒基础上建成高容量、低拷贝质粒载体。BAC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文库构建及筛选、基因组测序、新基因发现、图位克隆、BAC微阵列、转基因和动物品种资源保存等方面。本文综述了BAC载体发展及其应用。

  • 标签: BAC载体 文库构建 基因组测序 转基因 动物品种资源保存
  • 简介:胃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恶性肿瘤之一,在东亚地区尤其显著。针对胃癌治疗手段仍是传统手术联合化疗、放疗为主,尽管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但其对晚期胃癌疗效仍然有限。胃癌免疫治疗作为独特治疗手段,在近十多年发展较为活跃,特别是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不断有创新。过继性免疫治疗主要依赖回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细胞,目前回输细胞由具有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向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演变,特别是嵌合性抗原T细胞治疗出现,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有一种潜在选择。本文对胃癌过继性免疫治疗中采用不同免疫活性细胞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强治疗靶向性、降低免疫逃逸研究方向。

  • 标签: 胃癌 过继性免疫治疗 免疫活性细胞
  • 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强有力工具之一,该技术使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实时检测成为可能,并且灵敏度高、无需标记。通过分析传感图谱及分子相互作用响应值获取分子相互作用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是能够定性和定量。SPR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研究及新药开发等领域。本文主要就SPR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抗体活性检测、抗原表位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SPR 免疫学 抗体 表位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BNP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关系及预后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无症状组、心功能不全II级、III级、IV级3,另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BNP、D二聚体水平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患者组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BNP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LA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D二聚体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与LAD直线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1000pg/mL以下治疗有效率80.2%,疗效优于1000pg/mL以上者(Riditz=15.245,P=0.000),D二聚体5μg/mL以下者治疗有效率85.4%,疗效优于5μg/mL以上者(Riditz=26.354,P=0.000)。结论:BNP和D二聚体与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预后预测。

  • 标签: 脑钠肽 D二聚体 心功能不全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70例重症肌无力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序号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6.55±1.35)d以及总住院天数(17.15±3.65)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激素 丙种球蛋白 重症肌无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纳洛酮(naloxone,NLX)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acutealcoholintoxication,AAI)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救治水平有效措施。方法:选择同期内急诊治疗60例AAI患者,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将以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急诊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措施基础上加行NL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中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患者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期患者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结论:在AAI患者急诊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对较重AAI患者,加用NLX辅助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临床转归时间,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酒精中毒 急诊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大鼠不同状态脑内递质功率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脑涨落图仪。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状态脑内递质功率显著下降(P〈0.05);大鼠死亡后脑内(死亡当时-死亡后48小时)6种递质功率都降低到10-5级别(P值均大于0.05),说明死亡后不同时间脑内6种递质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清醒状态到麻醉状态再到死亡状态,大脑抑制程度逐渐加深。

  • 标签: 脑电 神经递质 功率 时间 脑死亡
  • 简介:免疫调节剂是能调节免疫功能药物,在临床上能够有效治疗与免疫有关疾病。免疫调节剂作用是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可以根据来源不同进行分类。免疫调节剂作用主要是影响免疫系统中任一环节反应和作用,如刺激免疫细胞功能或是拮抗免疫分子发挥作用。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肿瘤、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都依赖于免疫调节荆作用。因此,研究免疫调节剂作用机理、开发有效免疫调节剂具有重要意义。免疫调节剂发展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新希望。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 免疫抑制剂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在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例阵发性房颤和1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BNP进行比较。结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前,两房颤组BNP水平无显著差别,且均高于对照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两房颤组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分泌,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生化指标。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钠肽 心律转复
  • 简介:目的:探究中空硅纳米粒在细胞线粒体内定位。方法: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及荧光影像分子,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中空硅纳米粒与线粒体分子探针在线粒体内共定位。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进一步确认硅纳米粒在线粒体内聚集。结果:与线粒体分子探针为共定位参照,中孔硅纳米粒在线粒体中分布皮尔逊系数为0.758±0.033,线粒体提取结果显示,进入细胞纳米粒有90.01±3.89%分布于线粒体。结论:中空硅纳米粒具有自发聚集于线粒体能力,可以作为药物靶向递送载体,为线粒体类疾病治疗提供新平台。

  • 标签: 中空硅纳米粒 线粒体靶向 药物递送
  • 简介:目的:对客观记录脑电图数据进行仅波功率谱分布特性研究,为正确划分正常人α波主要分布范围提供基础实验依据和理论根据,并为以此为依据而进行其他研究做基础分析。方法:对α波显著出现后头部及枕部电极得到脑电图数据进行相关运算、功率转换和曲线拟合,得出脑电图数据功率和频率之间二维关系图以及α波不同相关系数下拟合图形,通过这些研究得出α波主要分布范围。结果:相关系数在(1,0.45]内时仅波显著出现,在(0.1,0.45]内时不能确定是否出现,而小于0.1时判定为不出现。结论:自相关系数越高,α波出现就越显著并且分布集中,随着自相关系数降低直至为零,α波出现也越见减少并且松散。逐渐至不出现状态。

  • 标签: 脑电图 Α波 自相关系数 最小二乘法
  • 简介::随着医学教育方式不断被创新与改善,单一医学课程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新形势下医学生培养。医学课程整合可以将学科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有机融合。其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特点,便于医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应用。目前,在实行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参差不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缺乏以及缺少统一课程整合评价标准等现状问题。因此有效实施医学课程整合,仍需各医学院校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提升师生素质,建立起有效评价措施等手段来促进与改善医学课程整合。

  • 标签: 医学课程整合 现状 措施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研究建立可靠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腹股沟区域,将供者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与受者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28天,始剂量16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动物模型。

  • 标签: 髂骨皮瓣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135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和非冠心病组(non-CHD),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纽(AMI),动脉堵塞程度用Gensini评分量化,采用SIMENSBNII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仪测定总IgE水平。比较CHD和non—CHD组患者及SAP、UAP和AMI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清IgE等级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相关性。结果:non—CHD患者血清kE水平(32.3(13.5,61)KU/L)明显低于CHD患者(69(26.4,169)KU/L)(P=0.001),UAP和AMI患者血清IgE水平(78.6(37.0,191.0)KU/L、118.5(75.3,148.1)KU/L)均显著高于SAP组(36.7(20.7,96.7)KU/L)(P=0.034和P=0.001),且多支血病变组患者血清IgE水平(67.2(30.9,249.0)Ku/L)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34.6(18.1,59.0)KU/L)(P=0.039)。IgE水平根据四分位间距分为四个等级,随着IgE分级水平增加冠心病Gensini积分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血管堵塞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辅助冠心病诊断及病情监测。

  • 标签: IGE 冠心病 GENSINI积分 肥大细胞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肠淤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讨淤血再灌注肠神经组织损伤机制,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阻断门静脉1h后开放方法建立大鼠小肠淤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只进行同样腹部手术操作但不夹闭门静脉,正常组不手术。6小时后取各组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距回盲部15厘米处肠管1厘米,采用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肠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小肠壁肠神经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见,正常组、对照组为正常肠道管壁结构,实验组肠壁各层有比较明显淤血、出血,小肠绒毛固有层水肿,黏膜上皮有脱落、坏死;实验组MAP-2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肠淤血再灌注可能导致肠道神经元数量减少,其机制可能与肠淤血再灌注造成自由基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有关。

  • 标签: 肠淤血再灌注 MAP-2 SOD MDA
  • 简介:目的:探索体外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实验组采用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采用共培养液培养;对照组采用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观察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结果:共培养液培养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化情况没有差异。7d后,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明显高于4d时(P〈0.05):实验组GFAP和CNPase阳性细胞绝对数以及CNPase百分比较4d时显著增加(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培养液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嗅鞘细胞 共培养液培养 细胞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及对Cobb’S角与椎体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D、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个月、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后1个月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后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Cobb’S角 椎体功能
  • 简介:目的:明确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变化能否预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肺损伤(ALI)发生。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年龄≤36月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患者相关资料,检测体外循环(CPB)术后2h、12h、24h、48h和72h血浆NGAL水平,分析NGAL与术后发生ALI之间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术后发生ALI患者9例(14.8%)。所有患者CPB术后5个时间点变化趋势为:CPB术后2hNGAL浓度开始升高,均值为27.28μg/L,至12h达到最高峰,均值为30.61μg/L,24h开始下降;其中12h、24h和72h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组显示,NGAL浓度变化趋势主要在ALI组:ALI组患者12h、24h、48h和72hNGAL浓度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变化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NGAL峰值浓度出现在12h,其均值为40.82μg/L;而无ALI组患者NGAL浓度只在24h和12h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I组患者5个时间点NGAL浓度均比无ALI组患者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GAL在早期预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LI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肺损伤、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