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IntroductionInGuixiSmelter,copperanodeslimewastreatedbymeansoftechnologicalprocesofvolatilizingSeinarotarykiln,pickingcoppe...

  • 标签: PT and PD DISPLACEMENT OPTIMIZATION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PD-1 and PD-L1 inhibitor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Method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D-1 and PD-L1 inhibitors in HNSCC. Outcomes: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and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TRAEs).Results:Eleven trials reported data on 1088 patients (mean age: 59.9 years, range: 18-90). The total mOS was 7.97 months (range: 6.0-16.5). Mean mPFS for all studies was 2.84 months (range: 1.9-6.5). PD-1 inhibitors had a lower rate of RECIST Progressive Disease than PD-L1 inhibitors (42.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6.29-49.06 vs. 56.79%, 95% CI: 49.18-64.19, P < 0.001). The rate of TRAEs of any grade (62.7%, 95% CI: 59.8-65.6) did not differ.Conclusions:Meta-analysis shows the efficacy of PD-1 and PD-L1 inhibitors in HNSCC and suggests a possible difference in certain RECIST criterion between PD-1 and PD-L1 inhibitors. Future work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is warranted.

  • 标签: antibodies disease progression head and neck neoplasms humanized meta-analysis monoclo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eck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的主动监测规则。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6至2020年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病例报道,并收集相关指南/共识及北京医院现有5种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药品说明书,经全面分析后形成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风险信号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的用户自定义功能,采用触发器技术和文本信息提取技术,将风险信号与智能监测系统中的4个数据模块(文本模块、医嘱模块、检验模块和检查模块)进行匹配,形成初始监测规则。经1个月试运行对初始监测规则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与HIS电子病案系统匹配且贴合我院医师电子病历书写习惯的监测规则。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6日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PD-1/PD-L1抑制剂全部患者的电子病历,应用该监测规则进行肺损伤风险信号挖掘,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初始监测规则涉及智能监测系统中除外检验模块的其他3个模块,文本模块确定了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和18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医嘱模块确定了触发药物(5种PD-1/PD-L1抑制剂和3种/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检查模块确定了进行过胸部CT检查并在CT检查报告文本中出现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中的任一关键词/短语。在3个模块中均探测出风险信号者为预警病例。经1个月试运行后形成的监测规则增加了5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删除了1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并在文本表述方面进行了修改。应用该监测规则对设定时间内303例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了风险信号挖掘,检出预警病例41例,通过人工筛选及因果关系评价,最终确定15例患者(5.0%)存在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的识别准确率为36.6%(15/41)。结论成功建立了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规则可行性和准确性良好。

  • 标签: 药物监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肺损伤
  • 简介:摘要在亚洲食管癌确诊病例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占90%以上,且恶性程度高。目前针对ESCC免疫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关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研究。在ESCC中研究最多的PD-1/PD-L1抑制剂主要有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阿特珠单抗、SHR-1316和度伐利尤单抗,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部分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部分研究还在进行中。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PD-1 PD-L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但风险较高。有肺部基础疾病与既往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易发生肺炎,但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生存获益下降。及早延缓免疫疗法并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 标签: PD-1 PD-L1 免疫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PD-L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例组(17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82例对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与对照组(50例癌旁组织及50例非肿瘤肠黏膜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D-1、PD-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中PD-L1表达与年龄密切相关(P<0.0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表达与年龄、TNM分期以及浸润深度(P<0.05)密切相关。癌间质PD-1表达与性别和肿瘤大小(P<0.05)密切相关。结论结直肠癌中PD-1、PD-L1表达显著升高,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二者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结直肠癌 PD-1 PD-L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癌的组织标本180份,包括浆液性癌120份,黏液性癌30份,子宫内膜样癌15份,透明细胞癌15份;从中随机选取50份癌旁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并分析PD-1及PD-L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PD-1表达于癌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中,PD-L1表达于癌细胞的细胞膜;在癌旁的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均呈阴性表达。卵巢癌、正常卵巢组织中PD-1及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均为18.3%(33/180)、2.0%(1/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卵巢癌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卵巢癌组织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浆液性癌均高于非浆液性癌(包括黏液性癌、子宫内模样癌、透明细胞癌),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发病模式为Ⅱ型者高于Ⅰ型,肿瘤累及侧别为双侧卵巢者高于单侧卵巢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PD-1、PD-L1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PD-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61个月,PD-L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61个月,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及PD-L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的正常卵巢组织,特别是浆液性癌较为明显;晚期卵巢癌患者PD-1及PD-L1的表达较高,表明PD-1及PD-L1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 标签: 癌,卵巢上皮 卵巢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已在多种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展现疗效。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已取得较大的突破。其中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为此,本文就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的研究作简要分析。

  • 标签: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
  • 简介:针对星载脉冲多普勒(PD)雷达的地杂波仿真问题,介绍了基于视频信号的模拟方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原理和步骤;从理论上分析了星载PD雷达的地杂波谱;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主瓣杂波与天线视角的关系,以及主瓣杂波与地球转动之间的关系。其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表明这种估算地杂波的方法精确有效。

  • 标签: 星载PD雷达 地杂波 仿真 天线视角 地球转动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参与免疫检查点调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甲状腺癌中,PD-L1的表达及PD-1阳性T细胞的增多可能预示着更高的侵袭性与更大的复发风险。抗PD-1/PD-L1治疗在许多肿瘤中已有显著疗效,但在甲状腺癌方面的疗效还比较局限,需要寻找能够更好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了解PD-1/PD-L1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治价值以及与其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为甲状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与思路。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疗法 PD-1/PD-L1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DAC)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初治MDS中符合WHO2008分型WPSS预后分层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接受DAC(20mg/m^2d1-d5,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的18例患者,同时以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于DAC治疗前后收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PD-1和骨髓单核细胞PD-L1的变化;QPCR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D-1mRNA、PD-L1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化疗缓解组(n=5)和未缓解组(n=13)PD-1/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FCM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D-L1比例分别为(11.43±1.88)%、(11.46±1.60)%和(16.59±0.72)%,高危组分别为(16.36±3.71)%、(16.59±3.81)%和(18.69±1.60)%,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上PD-L1的比例分别为(18.51±2.62)%和(19.03±2.18)%和(19.22±1.40)%,高于缓解组(P〈0.05)。QPCR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32±3.37和2.88±1.72,高危组分别为12.55±6.27和7.47±4.90,均高于治疗前(P〈0.05)。MDS未缓解组外周血PD-1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mRNA的相对表达为16.28±4.64和9.16±5.40,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DAC治疗后中、高危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PD-1/PD-L1表达明显上升,尤其是未缓解组,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介导DAC耐药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 地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1/PD-L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MM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并对其与MM的临床分期及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初治MM外周血T细胞上PD-1的表达较健康体检者高,且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D-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MM的免疫逃逸及恶性增殖,有望成为MM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及预后指标.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PD-1;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5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中柯里拉京对PD-1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检测其相应的病理改变。方法采取颅内注射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方法在Balb/c小鼠中诱导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动物模型。本实验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病毒感染组,地塞米松组,和柯里拉京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PD-1,PD-L1,和Foxp3的表达变化,并且采用HE染色法检测相应的神经病理。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小鼠脑组织中PD-1,PD-L1和Foxp3的表达量在病毒感染组中明显降低(P<0.05)。与病毒感染组相比,柯里拉京组这三个分子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此外,柯里拉京组脑内的病理变化如出血和坏死等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均明显减轻。结论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动物模型中,PD-1,PD-L1和Foxp3的表达下调;而柯里拉京治疗可以升高这三个分子的表达并改善相应的病理改变。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PD-1, PD-L1 Foxp3,柯里拉京。
  • 简介:摘要:肺癌极高的病死率使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肺癌的防治也成了长久以来医学界重点的研究课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最高,现行治疗手段难以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生存几率,需要探索新疗法打破瓶颈。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可谓是医学史的里程碑事件,本文主要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D-1 PD-L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但仅有部分患者临床获益,其影响因素之一是恶性肿瘤PD-1/PD-L1的表达水平。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完整单克隆抗体和抗体片段等制成靶向PD-1/PD-L1放射性核素分子探针进行显像,可无创、实时、动态地监测肿瘤PD-1/PD-L1的表达并量化其表达水平,进而筛选适宜治疗的患者、全面评估治疗疗效和预后。笔者综述了靶向PD-1/PD-L1放射性核素分子探针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标签: 放射性核素显像 分子探针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B7-H1抗原 肿瘤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表达于多种活化细胞表面,是B7/CD28协同刺激分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员。PD-1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负性调控免疫应答,诱导T细胞的凋亡。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使表达PD-1的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杀伤。以协同抑制分子PD-1为靶点的抗体,对于几种难治肿瘤能够诱导出显著和持久的抗肿瘤效应,促进有效和持久的宿主肿瘤免疫力的发生及可控制的自身免疫性毒性。在脑恶性胶质瘤中研究综述。

  • 标签: PD―1/PD―L1抗体 免疫检查点 脑恶性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