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指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就叫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简称SFE)。其基本原理为:当C0,处於临界点以上时,同时具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它既近似於气体,粘度与气体相近;又近似於液体,密度与液体相近,但其扩散系数却比液体大得多,是一个优良的溶剂,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将许多物质溶解。同时’

  • 标签: 液体 气体 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 溶剂 溶解
  • 简介:摘要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一种高效、绿色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食品医药领域。本文从全球、中国的申请态势、区域分布、申请人排布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超临界流体色谱起步晚,但近来发展迅速。日本、美国全球申请量和影响力遥遥领先,注重在中国的专利布局。中国专利申请量近来迅速增加,但申请质量整体与美、日还存在差距。

  • 标签: 超临界流体色谱 医药 专利
  • 简介:摘要:自1822年人们首次发现并描述物质的超临界流体状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工业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首的萃取技术在化工、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中医药品等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并概述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标签: 超临界流体 绿色化学 萃取技术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应用
  • 简介:为了实现低温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在混合工质ORC循环发电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CO_2临界循环与其耦合的发电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相应热力学模型,并编写计算程序,确定系统运行条件,分析蒸发温度T1、跨临界蒸发压力p01及热源温度T_g等参数变化对耦合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采用相同混合工质的ORC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提高,跨临界循环部分输出功逐渐增加,而ORC部分由于冷凝温度提升所减少的输出功逐渐降低。在T_g为373.00K时,若T_1为340.00、354.00K,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输出功分别增加15.77、113.53kW。随跨临界蒸发压力p_(01)变化,耦合系统输出功及效率均有先减小后增加再降低的规律,存在一最佳跨临界压力,且表现为随热源温度降低,耦合系统性能优越性逐渐明显。若T_g为373.00或403.00K,则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分别增加19.16、7.18kW。在蒸发温度较高或热源温度较低时,采用耦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O2跨临界循环 耦合系统 蒸发温度 热源温度 跨临界蒸发压力
  • 简介:利用定态流法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咖啡因水溶液进行研究,测定咖啡因水溶液在CO2中的溶解度数据,并采用P-R状态方程对文献中SVE体系咖啡因的溶解度数据和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得到相应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标签: 咖啡因 超临界CO2 溶解度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工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超临界流体技术利用物质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独特性质,为化工分离、化学反应和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阐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工分离、化学反应和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案例。同时,本文也讨论了超临界流体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工工程领域应用的全面认识,并推动其在未来化工生产中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超临界流体技术 化工分离 化学反应 材料制备 应用
  • 简介:细菌和植物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更有用的化合物,但人类仍在努力通过实践实现这一挑战。现在,面对这一方向开发的催化系统,以高的周转率使CO2还原为CO已迈出新的一步。

  • 标签: 二氧化碳转化 CO2 催化系统 化合物 周转率 还原
  • 简介:有了合理的碳税政策,石油企业的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便有了最基本的原料保障。该项技术就可以大规模推广,整个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产业链会变得更加完整,运行更加顺畅。

  • 标签: 碳税 CO2 驱油技术 二氧化碳 石油企业 产业链
  • 简介:摘要作者针对在药物研究中超临界流体技术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以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微粉化,最后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药物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用于挥发油、黄酮、生物碱、皂苷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和分离糖类和萜类等有效成分的特点,证明了这一技术优于传统工艺的优点和效果,并讨论了这一技术在专利保护方面的发展过程。这一技术未来的挑战和研究方向的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中药提取分离和中药现代化的前景。

  • 标签: SFE 中药 提取分离
  • 简介: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法制备生物柴油技术,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流程、工艺条件、反应动力学、原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概述了超临界流体法的优势、问题及发展前景。

  • 标签: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超临界醇 超临界流体
  • 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取得迅速发展的新兴分离技术,对治理环境应用前景广泛。文章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环境分析申的应用作了阐述。

  • 标签: 超临界流体 环境保护 萃取技术
  • 简介:从1999年8至10月,2000年的4至6月,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在平均树高为26米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用红外气体分析仪(2250D,LI-CORInc.和LI-COR,820)测定了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测定的数据,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在白天和夜间是不同的,在接近地面处CO2浓度始终最大。从季节CO2廓线看出,在植物生长季节林冠处CO2浓度有明显的成层现象,不同高度(60~2.5m)的CO2浓度3月份变化较小差值为10mmol穖ol-1,而在7月份变化较大,差值为60mmol穖ol-1。7月份林冠处(22,26,32m)CO2浓度梯度较大,浓度差为8mmol穖ol-1。计算位于涡度相关仪器之下的40米高空气柱中CO2贮存状况表明,年际贮存是负值,但对NEE的贡献很小。图4参11。

  • 标签: CO2浓度 CO2廓线 CO2贮存 阔叶红松林 垂直分布 浓度梯度
  • 简介:根据东白城子河段近十几年试验监测资料,采用几种化学计量关系,分析论证了该河段的侵蚀CO2和游离CO2的含量周期性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这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河段的水质监测评价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 标签: 有氧光合成 评价 化学计量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五味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提取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五味藤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14个化合物;SFE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25个色谱峰,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论]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苯甲醛和α-亚甲基-γ-丁内酯,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β-石竹烯。两种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 标签: 五味藤 挥发油 CO2超临界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介绍了化肥厂利用排空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固定层煤气炉的气化剂,他能够有效提高半水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为企业创造效益。

  • 标签: 二氧化碳 煤气炉 气化剂 一氧化碳
  • 简介:通过介绍全球及我国近年来CO2的排放状况,首先指出了CO2回收的迫切性及资源化利用的优势,并以CCS(碳捕集与封存)和CCU(碳捕集与利用)为例,分别介绍了诸如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等规模化回收利用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回收原理、工艺路线、安全环保性、技术优势和工业化案例。通过分析CCS各技术的封存能力、封存效果、技术瓶颈及其工业化推广的进度和潜力,指出CCS技术的全球化应用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制约:通过对比CCU各技术研究重点、转化瓶颈以及工业化进度等,指出化学转化法是目前最有效的CO2规模化回收利用技术:还介绍了其它几种具有规模化潜力的CO2利用新技术。

  • 标签: 二氧化碳 减排 封存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