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甲维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甲维盐的质量分数,甲维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43nm,其浓度对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4x+0.0052。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和不同芯壁材比例对甲维盐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的甲维盐包封率在62%左右,甲维盐质量与芯壁材比例和壁材浓度有关,合适的壁材浓度以及合适的芯壁材比例有利于提高质量。

  • 标签: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囊 复凝聚法
  • 简介:目的研究润肠片的制备工艺及其润肠通便功效。方法用化法制备润肠片,考察制剂的形态、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用肠水分实验、小肠推进实验、排便实验研究了润肠片对在体小鼠肠功能的影响,探讨了润肠片的药理作用。结果所制制剂为淡黄色片剂,检查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润肠片4g.kg-1能极显著增加小鼠肠水分、小肠推进率和排便数(P〈0.01),并且作用强于润肠丸(P〈0.05)。润肠片2g.kg-1能极显著增加小鼠肠水分与小肠推进率(P〈0.01),显著增加小鼠排便数(P〈0.05),并且增加肠水分与小肠推进率的作用强于润肠丸(P〈0.05)。结论润肠片具有较润肠丸更显著的润肠通便功效,说明本文设计的润肠片的制备工艺合理、有效。

  • 标签: 微囊化 制备 润肠片 质量评价 药效学 润肠通便
  • 简介:悬浮剂是指多数有效成分高度分散被高分子材料包裹形成(颗粒)剂,通过特定助剂在水中形成的悬浮剂。作为一种特定微胶囊剂,属于缓释剂型。由于该剂型同时具有使药剂水性化、稳定化、控释化等诸多优点,尤其是环境相容性好,无刺激性气味,非常适合室内环境应用,在卫生领域的应川会越来越多。

  • 标签: 悬浮剂 质量分析 技术指标 微囊 缓释剂型 室内环境
  • 简介:摘 要:为了选择适宜机体的阿司匹林剂,本文以阿拉伯胶、明胶、壳聚糖、海藻酸钠作为壁材,阿司匹林作为核心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成三种不同的阿司匹林。以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阿拉伯胶-壳聚糖载药量大、包封率较好、缓释效果好、质量稳定且对胃刺激性较小,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制备依据。

  • 标签: 阿司匹林微囊剂 制备 性能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以及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藻类在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河流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不仅影响水体的景观作用,严重时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形成黑臭水体危及饮用水安全。

  • 标签: 富营养化,微囊藻毒素,水处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中的藻毒素类物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藻毒素-LR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水样无需前处理,直接进样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经  BEH shield RP18 色谱柱分离,以 0.1%甲酸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源模式(ESI)下使用正离子多反应(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监测模式液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藻毒素-LR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0,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21 µg/L,并且该方法检测速度快、适用性强,能为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微囊藻毒素-LR 直接进样
  • 简介:目的探讨人心房肽(hANP)cDNA转染细胞的化技术,测定其ANP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ANP分泌的近日节律;通过人工调控,改变ANP分泌的近日节律,达到有效治疗高血压或心衰的目的。方法将人ANP基因(cDNA)转染入CHO细胞,然后将细胞包被在聚己内酯(PCL)管内形成,并检测转基因CHO细胞长时间存活情况和分泌的ANP。检测化转基因细胞分泌ANP的生物节律,并用褪黑素(melatonin)进行调整。结果在培养期间,长度20mm直径3mm的PCL管内转染CHO细胞在2ml培养基中24小时分泌的ANP水平可达210.3ng/L;ANP的分泌呈近日节律性变化,日间高,而夜间低;近日节律变化的时相是4:15,用melatonin处理,近日节律的时相移至7:55。结论ANPcDNA转染的CHO细胞包被在PCL管内并能向管外分泌ANP.将来可能话于植人人体.此项研奔为心房肽治疗高血压或心衰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受体 心钠素 时间生物学 节律性
  • 简介:文章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叶黄素酯肠溶,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首先以明胶为材采用单凝聚法通过超声辅助制备叶黄素酯,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和BeckmanCoulterLS230激光粒度仪表征表面形态及粒径,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其包封率和载样量进行测定,依据药典测其在肠中的溶出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考察。通过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经考察,最终处方和工艺如下:温度55℃,搅拌速度为400r.min-1,叶黄素酯与明胶的质量比为1∶6。通过本次研究考察,制备得到的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肠溶性能,平均粒径约为70μm。

  • 标签: 叶黄素酯 肠溶微囊 单凝聚法 超声辅助
  • 简介:摘要胞外泡(EV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之间交换分子,帮助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在病理条件下(如胶质瘤),肿瘤细胞释放EVs对肿瘤环境的不同组成部分造成影响,介导细胞外基质修饰、免疫调节、肿瘤进展和侵袭。本文就EVs的结构与分子组成、对胶质瘤环境的影响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胞外囊泡 肿瘤微环境 生物标志物
  • 简介: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由此而导致的蓝藻污染水质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作为蓝藻的一个种类,藻经常被提及,其产生的藻毒素(microcystin,简称MC)对水质影响极大。

  • 标签: 液相色谱 微囊藻毒素 检测
  • 简介: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物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温度响应型吡唑醚菌酯。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该的形貌、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表征,同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其释放性能,并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其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μm,包封率为78.30%,载药量为15.66%。吡唑醚菌酯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特征,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28.2℃,当环境温度高于28.2℃时能够快速释放活性成分,而低于该温度时其释放行为受到抑制。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值为有效成分4.48mg/L,较吡唑醚菌酯原药的提高了90倍以上,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 标签: 温度响应型微囊 吡唑醚菌酯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法 透析袋法
  • 简介:摘要: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藻毒素(RR),针对水中藻毒素含量低,难检出问题,对常规高效液相色谱做了两种优化改进,在线富集进样、大定量进样,大大降低检出限,获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液相色谱 在线富集 大定量进样 微囊藻毒素 检出限
  • 简介:摘要: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藻毒素(RR),针对水中藻毒素含量低,难检出问题,对常规高效液相色谱做了两种优化改进,在线富集进样、大定量进样,大大降低检出限,获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液相色谱 在线富集 大定量进样 微囊藻毒素 检出限
  • 简介:摘要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藻类及藻毒素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对饮用水中蓝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藻毒素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饮用水 蓝藻 藻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泡型多肝及超声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泡型多肝患者22例,均展开超声检查,并与MR影像加以对照.结果21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4%,误诊率为28.6%;MR诊断符合率100%.经超声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结论虽然超声诊断泡型多肝的准确性不如MR,然而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是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关键词泡型多肝;超声诊断;超声分型Clinicalvalueofultrasonicdiagnosisandtypingofpolycysticliverdisease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valueofultrasoundindiagnosisofpolycysticliverdisease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andultrasonictyping.Methods22patients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weretreatedbyourhospitalfromJanuary2003toJanuary2015,patients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wereexamined,andcomparedwiththeimageofMR.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ratewas21in71.4%cases,themisdiagnosisratewas28.6%,andthecoincidencerateofMRdiagnosiswas100%.8casesoftypeI,casesoftypeII,weredividedinto13cases.ConclusionAlthoughtheaccuracyofultrasonicdiagnosisofsmallbubbletypepolycysticliverdiseaseisnotasgoodasMR,butithastheadvantagethatitcannotbeignoredisthefirstchoiceforthe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thediseaseK.eywordsPolycysticliverdisease;Ultrasonicdiagnosis;Ultrasonictyping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2-01

  • 标签:
  • 简介:基于谷胱甘肽(GSH)解毒作用探讨了藻毒素-RR(MCRR)在不同动物肝脏和肾脏合作下的代谢机制。通过人工合成MCRR的谷胱甘肽代谢物(MCRR-GSH),腹腔注射至鲫鱼和大鼠体内,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定量检测MCRR-GSH及其下游半胱氨酸代谢物(MCRR-Cys)在组织内的代谢动力学变化。在72h的暴露实验中,实验组鲫鱼和大鼠体内均定量检测到MCRR-GSH和MCRR-Cys。MCRR-GSH在肾脏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鲫鱼和大鼠体内累积浓度分别是(0.161±0.001)和(0.116±0.005)μg·g^-1DW。同样的,MCRR-Cys主要分布于鲫鱼和大鼠的肾脏组织。鲫鱼肾脏中MCRR-Cys的浓度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肝脏和胆汁内的MCRR-Cys浓度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大鼠肾脏内MCRR-Cys的浓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浓度范围为(8.899±0.817)μg·g^-1DW至(3.336±0.263)μg·g^-1DW。基于以上结果推测,藻毒素在肝脏和肾脏合作下的解毒过程为:MC在肝脏内经GSH结合作用生成的代谢物MC-GSH随血液循环转运至肾脏,在肾脏内MCGSH快速地转化为下游代谢物MC-Cys以促进排泄。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鲫鱼 大鼠 谷胱甘肽 解毒机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产生的最常见的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藻毒素的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摘要:饮用水水体的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导致藻类产生“水华”,其产生的藻毒素(Microcystin,MCs)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本文简述了影响水体中 MC产生的内因和外因,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在分析与检测 MC方面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提出MC检测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环境水 饮用水 水华 微囊藻毒素 快速检测方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吻合技术应用于鼻内镜下泪鼻腔造口术的优越性及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我科从2012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49例(58眼)慢性泪炎患者,采用瓣吻合技术应用于鼻内镜下泪鼻腔造口术中,并给予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随访2~12月,治愈48例(57眼),好转1眼,治愈率为98.2%。结论将瓣吻合技术应用于鼻内镜下泪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炎,并予以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面部无切口疤痕、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微瓣吻合技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