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脑出血疾病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疾病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脑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骨折的愈合影响,以及NGF与PDGF在骨折的愈合中是否有协同效应。方法将4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北京斯贝福生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于骨折断端局部应用NGF(NGF组)、PDGF(PDGF组)、NGF+PDGF(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后14 d和28 d选取6只大鼠,检测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处死后检测骨痂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测定骨痂平均骨小梁宽度(TW)和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OB),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4 d,NGF组、PDGF组、联合组、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含量依次为(235.25±16.33)、(245.40±17.84)、(351.45±17.19)、(212.21±17.96) pg/ml,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且联合组最高(F=10.459,P<0.05)。术后28 d,NGF组、PDGF组、联合组、对照组骨痂中IOB依次为(356.94±20.30)、(347.35±17.62)、(397.44±22.35)、(301.68±14.20) mm2,其中联合组高于NGF组、PDGF组和对照组(F=54.992,P<0.05)。结论NGF及PDGF局部应用对骨折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NGF及PDGF联合应用对骨折愈合具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 标签: 骨折愈合 颅脑外伤 神经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清洁级成熟雄性SD大鼠48只,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GF组、BFGF组、NGF+BFGF组、对照组4组,各12只;每组大鼠按观察时间点不同随机分为术后2周及术后4周2个亚组,每亚组6只。48只大鼠均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并行1 mm克氏针髓内内固定。术后第3天于骨折断端周围局部经皮注射给药:NGF组注射NGF 0.8 μg+0.3 mL生理盐水,BFGF组注射BFGF 1.2 μg+0.3 mL生理盐水,NGF+BFGF组注射NGF 0.8 μg+BFGF 1.2 μg+0.3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0.3 mL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术后2周、4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采集各组大鼠股动脉血液标本后,采用颈椎离断法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左胫骨骨痂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将骨痂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点;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计算切片中骨组织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OB)、骨小梁宽度(TW)、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V);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结果(1)术后2周、4周X线摄片:NGF、BFGF、NGF+BFGF三组大鼠骨折愈合均较对照组快,以NGF+BFGF组愈合最快。(2)ELISA检测:对照组、NGF组、BFGF组、NGF+BFGF组术后2周骨痂组织中ALP的含量分别为(110.02±1.92)、(140.87±2.22)、(136.12±1.23)、(187.44±0.90)ng/mL,术后4周骨痂组织中ALP的含量分别为(91.23±1.47)、(106.62±1.64)、(104.83±1.05)、(130.59±1.18)ng/mL;各观察时点4组间比较,NGF+BFGF组含量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织学观察:不同时间点上NGF、BFGF、NGF+BFGF三组大鼠在骨痂的生长、骨小梁形成均较对照组明显,且NGF+BFGF组优于其他组。骨小梁形态学指标测量显示,不同时间点4组间比较,对照组、NGF组、BFGF组、NGF+BFGF组大鼠骨痂内骨小梁IOB、TW、TV均呈上升趋势,NGF+BFGF组最高;组间两两比较,除NGF组与BFGF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蛋白芯片检测:不同时间点4组间比较,除VEGF含量在术后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术后2周及BMP-2、IGF-1术后2周、4周时,NGF组、BFGF组、NGF+BFGF组均高于对照组,NGF+BFGF组含量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8.285、368.060、2006.017、33.332、292.643,P值均<0.05)。结论NGF及BFGF均能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且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BMP-2、IGF-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骨折愈合 骨痂 大鼠 胫骨骨折 神经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局部注射 蛋白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于缓解脊柱骨科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疼痛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6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骨科疾病患者6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脊柱骨科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疼痛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品管圈”活动,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能够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QCC活动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该模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减轻患者的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所产生的疼痛程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行。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脊柱骨科肌肉 鼠神经生长因子 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神经营养因子(NGF)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8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治疗。对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康复期生活质量(KPS)评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14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6个月随访KPS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NGF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有预防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中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口服甲钴胺片,并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换用银杏提取物注射液静滴,给予肌注神经生长因子。于治疗前后检查两组患者纯音听阈提高幅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64.51%(P<0.05),试验组听力阈值提高34.50+-5.60dB,明显高于对照12.60+-10.05dB(P<0.05),说明银杏提取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提取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杏提取物 鼠神经生长因子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离体幼鼠脑皮质培养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24h内的SD乳脑皮质细胞,体外培养至第7日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损伤组、及10、50、100ug/l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组。各预处理组分别以对应浓度的药物进行预处理,24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予20μmol/L谷氨酸损伤0.5h,换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24h后进行观察。检测神经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苏本素-伊红(HE)染色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各浓度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药物损伤组,LDH漏出量和细胞凋亡率不同程度的低予药物损伤组;各药物预处理组细胞形态的受损程度均较药物损伤组轻。三个预处理组中以50ug/l组效果最佳。结论: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提前24h预处理离体幼鼠脑皮质培养细胞对脑I/R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中50ug/l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效果最佳。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谷氨酸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神经生长因子,对两组患儿语言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语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康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康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小儿脑性瘫痪 语言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进行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两组都进行4周的治疗,30天后对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肢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促使患者患肢肌力较快恢复。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58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神经生长因子每日一次,每次4ml肌肉注射。其余的常规治疗两组相同,连续20-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5.12-2017.12期间我院诊治的1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5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情况,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值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出血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是神经保护因子中被研究的最多的因子之一,细胞包囊技术(encapsulatedcelltechnology,ECT)为CNT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损伤等眼部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CNTF与眼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包囊技术 视网膜色素变性 青光眼 全色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5例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椎管减压加内固定手术,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43%(P<0.05);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大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12.96%明显低于对照组31.37%(P<0.05).结论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甲泼尼龙;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0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生长因子联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神经生长因子30ug肌注,同时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0.9%Nacl10ml静注,每天1次;另40例为对照组,单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0.9%Nacl10ml静注,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DPN的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老年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价,并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同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神经症状总评分减少,测得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8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脑出血患者,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制剂,配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的方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血蛋白,血细胞,血肌酶,血激素水平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对照组31例,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法进行诊治,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疗效治疗。结果实验的治疗效率评价为98.7%,对照组的评价有效率为78.9%,两者效果差异明显,对此后3个月随访来看,实验组的疼痛率为0%,但是对照组后疼痛率为50%,两组治疗类型的不同,具体统计科学意义(P<0.01),对患者血蛋白,血细胞,血肌酶,血激素水平进行比较,都有了较好的恢复。讨论采用实验及对照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两者的对比情况下进行分析,治疗后复发率低,但各有利弊,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依达拉奉 脑出血 临床效果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腹腔注射(ip)对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方法:采采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模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以神经生长因子(NGF)250-4000B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于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3、5、10、15d测定小鼠痛阈,观察NGF对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损伤后第10d,与损伤对照组比较,NGF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损伤小鼠的痛阈,其中NGF2000BU/kg使小鼠阈下降31.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使损伤神经的恢复时间由15d缩短10d。结论:NGF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痛觉恢复 腹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