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黄河水污染现状出发,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阐释了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成因为黄河环境法制的不健全和现有环境法律、法规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与此相对应,黄河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力度以及制定一部统一的江河流域性管理法规对黄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 标签: 黄河污染 染成因 染治理
  • 简介:通过武烈河口滦河段人工修复措施,对武烈河口滦河段洪水设计,根据上游水文站系列资料,采用洪水过程错时段迭加的方法,计算出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采用不同方案对比的方法,确定出最优断面300m宽度设计洪水位。经过治理后的武烈河口滦河段,达到了动、静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了橡胶坝和观光桥生态工程,既有实用性,又突出了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 标签: 河道防洪 洪水设计 生态治理 效益分析 武烈河口滦河段
  • 简介:自人民治黄以来,创造了黄河连续55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历史奇迹和综合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目前展现我们面前的是上游源头不断萎缩;中游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游河床仍不断淤积抬高、悬河形势更为严峻;整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关键词黄河治理;疏浚;方案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但由于地理和环境的原因,黄河又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地上悬河河段最长的河流。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时间里,黄河共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人民治黄以来,创造了黄河连续55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历史奇迹和综合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目前展现我们面前的是上游源头不断萎缩;中游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游河床仍不断淤积抬高、悬河形势更为严峻;整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常称“善淤、善决、善徙”为黄河的特点,对“淤”、“决”、“徙”的记载和研究充满了史册和各种文献,一般说法是三千年间,黄河下游(加上中游孟津以下的河段)决口泛滥约1593次,较大的改道26次,常被提到的重大改道有六七次,泛滥、冲积变迁于黄淮海平原上,不断改变着水系的面貌。对黄河河道的重大演变,本文只对现有被认为是大改道的资料成果进行分析,并不完全都以改道的规模变幅大小为判据,而从河道发育演进的总体格局及其特性功能的变化出发,将其分为若干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是一个独特的发育演化阶段。一、现代治黄方略述评(1)人工改道方案由于黄河下游严重淤积,历史上平均每隔100多年就自然改道1次。大堤不可能无限修高,自然决口不如人工改道,于是有人提出了黄河的人工改道方案。方案之一是开辟新河,西起京广铁路桥附近,经封丘、长垣,东至禹城、惠民,由套儿河口东流入海。河长580km,比京广铁路桥以下现河道缩短100km左右。方案之二是平行北移黄河方案,又称三堤两河方案,在黄河下游北岸大堤之北再筑一条大堤,从而形成的新河道,在夹河滩以下缩短约80km,可与现河道交替使用。黄河人工改道的策略自古就有人提及,即使不讨论上中游的改道设想,仅黄河下游的改道,工程量就十分巨大,牵涉面广,未知因素太多,对区域环境,气候的影响风险太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密集的情况下,改道之议更难以得到理解。(2)放淤及淤背方案黄河细沙淤泥肥好,结合引黄河水淤地,发展农业生产并处理泥沙无疑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幸事。历史上北宋的王安石曾放黄淤地,20世纪50年代也实行过放淤造田的方案,但都因土壤盐碱化问题未能取得成功。曾有人提出放淤稻改,从农业着手达到治黄目的,最终导致喝光吃净的后果。分流淤沙方案也有类似效果,总结山东河段及河口三角洲群众放淤改土的经验,曾有放淤治河的多种方案。不过应该想到,若在河道内放淤,缩小过洪断面,影响防洪;在河道外放淤,尾水难归大河,水资源浪费较严重,多数情况下还可能增加引水口下游的河道淤积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3)河道整治方案历代治河专家都想通过“束水攻沙”、“稳定中水河槽”,达到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目的。目前多通过河道整治方案,因势利导,借助修建丁坝等控导工程,所谓“以坝护湾”、“以湾导溜”进行护滩刷槽,形成稳定的河槽,降低洪水水位,使中小洪水不漫滩,从而可用较少的水输送更多的泥沙。由于国家对黄河治理愈加重视,上中下游河段都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不过对于黄河这条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都十分复杂的河流,在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河道整治工程很难“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模型试验发现,在超饱和高含沙状态下,大量泥沙堆积,主槽过流能力锐减,大洪水时河道整治工程很难控导河势,严重时还会出现主流上滩的所谓“滚河”现象。因而,对于治黄来讲,河道整治仅为治标之策。(4)挖河疏浚方案近年来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疏浚航道的事例,提出挖河主张,《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中也已把挖沙疏浚作为一项重要的治黄措施。实际上,该措施在黄河上曾多次运用。如果把此作为辅助性措施,在有堆存泥沙空间的情况下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黄河泥沙挖不胜挖,大规模挖沙治河,必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5)拦沙措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12.95×104km2的多沙粗沙区占入黄泥沙总量的80%,拦截这部分泥沙是黄河的治本之策。建国以来,我国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多座高坝大库,小浪底水库也已投入使用。高坝大库能迅速地控制入黄泥沙,无疑是最易见成效的应急措施。但干支流坝库容毕竟有限,而上游来沙无限,此举终非治本之策。黄土高原历史上群众就有打坝淤地的传统。在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修建沟道坝系工程,就地拦蓄水沙,淤成的坝地水土肥沃,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方法具有投资少、当年见效、群众积极性高等优点。目前应对坝系稳定和优化规划等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当地群众的打坝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加强统一规划和领导工作。(6)调水调沙方案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关专家就提出了调水调沙治理黄河的新方略。即利用水库调节水沙工程,充分发挥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沙减淤作用。根据已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水库调水调沙包括蓄清排浑、留粗排细、控制泄量、人造洪峰等形式,试图将河道泥沙直冲入海。据估算,要输出这部分泥沙,每年得消耗22~24km3黄河水。但由于黄河水资源严重短缺,凭借自身的径流量进行调水调沙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在已经实施的各种治黄措施中,只有“拦、排、调”最为有效,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调”好水沙,才能有效地“拦”和“排”;没有“拦”和“排”,水沙也就无从“调”起。要解决黄河全流域的防洪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而今在黄河上最为重要的三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中,龙羊峡、小浪底水库已经修建,只有位于其中的大柳树水利枢纽没有动工。该工程具有承上启下、反调节径流、统筹兼顾的功能,能够同龙羊峡、小浪底两水库联合运用,构成全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此外,大柳树水库可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反调节要求,使其充分发挥调节效益。因此,必须把兴建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放到治理黄河的高度去认识。作者简介刘忠磊(1979年—),男,山东东平人,河道修防工高级工,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 标签:
  • 简介:建国50年来,治理黄河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和统筹规划,综合管理方面为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为此提出了治理黄河的50年设想,总括起来就是:三点——建立三门峡~小浪底、龙门(碛口)、大柳树三组水库群;三线——下游河槽整治刷深、引黄入淀、西线南水北调;二面——水土保持、节约用水与污水回用;一把抓——水行政部门统管。这一设想的实施将在今后50年把治理黄河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黄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

  • 标签: 黄河 治理 防洪 水土保持 河槽整治 统筹管理
  • 简介:<正>当清季道光朝“内政废弛”,纲纪不振之际,林则徐能严于律己,勤于任事,并能以身作则,“办事认真,”要求“察吏莫先于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然后能以验群吏之尽心与否。”这就是“民颂之日林青天”的林则徐。林则徐先后多次任事于豫省,历时虽均短暂,但其办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官场中是突出的,尤其在豫东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 标签: 治理黄河 林则徐 实事求是 豫东平原 道光朝 栅门
  • 简介:摘要按照“三条黄河”的现代治河思路,今后黄河治理将先通过对原型黄河现状的分析,提出黄河治理决策的基本需求及物理参数,然后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数学模拟,提出方向性方案,最后通过黄河模型反复进行实验,为实际的黄河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理方案。按照“三条黄河治理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淤体系,确保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保证黄河在一般年份不断流。

  • 标签: &ldquo 三条黄河&rdquo 治理规划 防洪减淤体系
  • 简介:也许是冥冥之中一种机缘和巧合,黄万里一生的命运都和与他同姓的那条不到万里也有好几千里的黄河息息相关.当年他放弃铁路桥梁工程师的优厚待遇,出国改学水利,是因为1933年黄河多处决口,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他"听说黄河是最难治理的,便立志学水利治黄河".1947年在甘肃水利局长任上,他已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万里也参加了.此后为黄河治理,为三门峡大坝,黄万里倾注了大量心血.

  • 标签: 北京 黄河水利委员会 三门峡大坝 水利局 局长 待遇
  • 简介: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人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 标签: 河道整治 &ldquo 二级悬河&rdquo 黄河口治理 泥沙 水资源 黄河下游
  • 简介: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

  • 标签: 河道整治 黄河 水沙变化
  • 简介:为研究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的影响,在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中分别选择典型的植物残体干扰斑块和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调查了其中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并取样测定了土壤盐度、含水量、容重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芦苇种群的密度、生物量等明显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芦苇的形态特征也明显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这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土壤盐度、容重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的生长起到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缓解物理胁迫而产生的。

  • 标签: 芦苇生长 植物残体干扰 促进作用 盐沼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为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整治开发和保护,维护珠江河口的泄洪纳潮功能,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防洪.防潮、供水、岸线及滩涂保护与利用,航运,采砂,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支撑珠江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组织编制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

  • 标签: 综合治理规划 珠江河口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青龙河是滦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流域总面积6340km2。青龙河入滦河河口段为迁安、卢龙两市(县)的界河,左岸为卢龙县城,右岸村庄密集。该段河道没有正规堤防,河道防洪能力偏低,从地形条件及洪水组成分析,该河段两岸遭受洪灾的机遇及灾害程度较高,是亟待解决的防洪安全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在以往有关工程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优化堤防布置方案,论证工程规模,计算工程投资及效益,为防洪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 标签: 青龙河 洪峰流量 治理工程
  • 简介:摘要:黄河流域还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并且上中下游都有各自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如果使用同一种治理办法来治理黄河的话,效果不会很好。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来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案。让黄河流域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治理方案,进行有效的治理。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开展黄河系统治理的研讨会,召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来探讨,如何科学系统有效的治理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鉴于此,本文对黄河流域规划与黄河流域系统治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黄河 复杂性 水沙关系 系统治理 对策建议
  • 简介:北宋时期,在黄河决溢和修治不断的形势下,广大民众在治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承担了巨大的贸担。民众这种对河役的多方面投入,不仅仅体现为规模的浩瀚性,也呈现出时间的持续性,严重干扰着民众自身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生产的顺利开展。为躲避由河役所引发的沉重经济和劳役负担,大批民众无奈地以外迁乃至武装反抗等途径作为对政府的一种抗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严重制约和限制了北方社会的正常发展。

  • 标签: 北宋 黄河治理 河役负担 民众抗争 水利
  • 简介:摘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西北、华北地区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命之源。黄河流域侵蚀严重,河床不稳定,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 标签: 黄河 综合治理 方略
  • 简介:摘要黄河河道工程整治与治理工作是黄河防洪建设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控制黄河河道走向的作用,特别是其能够实现稳定河势、疏导水流及防洪等诸多方面内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它对控制河道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何种类型的坝、垛、护岸等,归根到底都要满足稳定河势、疏导水流、利于防洪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黄河的不断演变,当前对黄河治理工作又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黄河河道工程整治与治理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对黄河河道工程整治与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黄河 河道 工程 问题 整治 治理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要求“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我们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对黄河宁夏段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作了研究,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 标签: 黄河 治理 生态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滩区189.5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河的矛盾已成为相关部门和鲁豫两省关注的焦点之一。系统总结了滩区在洪水泥沙处理中的作用、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变化、滩区分区运用调整可行性、滩区产业发展以及人口搬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未来黄河泥沙情势和滩区沉沙功能战略定位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二是大规模群众搬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异常复杂,单靠行政手段推动滩区群众全部搬迁以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不足;三是滩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下游防洪治理协同推进模式缺乏研究。提出了急需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从战略层面加强滩区治理方向研究、从方案层面加强滩区不同治理方案影响研究、从技术层面加强下游水沙输移及河道演变关键技术和加强不同滩区发展优势与潜力研究等。

  • 标签: 功能变化 产业发展 人口搬迁 蓄滞洪区 滩区治理 黄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