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然湿地是我国景观系统中比较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本文以东营黄河湿地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并提出黄河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在开发的时候做好保护工作。

  • 标签: 湿地旅游 开发 保护
  • 简介:摘要:《诗经》是产生于黄河流域的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与黄河湿地的独特景观有着天然的联系,挖掘《诗经》的审美内涵,发挥区域优势,建立黄河美育实践基地,实地体味千年《诗经》文化,不妨作为落实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路径。

  • 标签: 《诗经》 黄河口 美育实践基地
  • 简介: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东省作协、东营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黄河报告文学创作高端论坛”在山东东营举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炳银,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福生,中共河口区委副书记赵明印出席并讲话,张陵、张健、丁临一、李忠效、长江、李青松、徐锦庚、任林举、佟鑫等来口全国各地的40多位作家、评论家及东营当地的30余位文学爱好者参加论坛活动由东营市文联党组成员袒树海主持。

  • 标签: 报告文学创作 黄河口 论坛 中国报告文学 中国作协 文学爱好者
  • 简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黄河拦门沙疏浚后,尾闾河道水位、流速和水面比降的变化以及疏浚部位的回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河口拦门沙疏浚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尾闾河道发生溯源冲刷.在施放不同典型年的水沙条件下,尾闾河道可在疏浚点以上21~35km范围内发生溯源冲刷,同流量水位最大下降0.24~0.47m.同时,疏浚河槽始终处于回淤状态,经过一个汛期回淤量可达到70%~80%.

  • 标签: 黄河口 拦门沙 疏浚 泄洪 排沙
  • 简介: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黄河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沉积物中Cu-Cd、Pb-Cr、Cr-As3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分别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黄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运用生物效应浓度法对其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对黄河海域环境中生物的负面效应偶尔发生,Cu、Pb、Zn、Cd、Cr和Hg暂时不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

  • 标签: 黄河口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估
  • 简介:以2016年8月26日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针对特征变量数目可影响分类精度和运算速率问题,采用一种基于特征优选的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了黄河滨海湿地高精度信息。首先,采用Relief(relevantfeatures)-F算法,对全部特征变量进行权重排序,剔除不相关变量;然后,分别采用基于特征优选的随机森林模型、最大似然方法和神经网络分类算法,提取黄河滨海湿地信息,比较基于特征优选的随机森林模型与其它两种分类方法在滨海湿地信息提取应用中的精度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特征优选的随机森林模型滨海湿地分类效果最佳,总精度为86.39%,Kappa系数为0.81,明显高于最大似然和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其中,河流湿地分类精度最高,为95.83%,盐田分类精度最低,主要原因在于盐田与养殖池、水库/坑塘的光谱和几何特征极为相似,易于混淆;但与最大似然分类和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提取效果明显改善,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16.84%和4.44%。本研究结果证明,采用Relief-F算法特征优选的随机森林模型提取滨海湿地信息的方法,具有分类精度高、运算速率快的优势,适用于滨海地区不同类型湿地高精度信息提取。

  • 标签: 黄河口 滨海湿地 Relief-F算法 随机森林模型 信息提取
  • 简介: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模拟研究了黄河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中潮滩碱蓬(Suaedasalsa)和低潮滩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可能影响。沿水盐梯度,设中潮滩和低潮滩2个分解小区,每个分解小区分别设无沉积(0mm/a)、当前沉积增加(100mm/a)和未来沉积增加(200mm/a)3种固定沉积处理。结果表明,沉积强度对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分解具有一定影响,强沉积下残体的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一般较高。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二者残体的分解速率分别将增加138.10%~235.56%和8.89%~10.20%,95%分解时间分别将减少58.01%~70.24%和7.94%~9.13%。未来沉积增加处理下,中潮滩碱蓬残体的氮含量最大,其次为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低潮滩碱蓬残体在未来和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相当,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中潮滩碱蓬残体在分解阶段将大多表现为氮累积特征,而低潮滩碱蓬残体将一直表现为较强氮释放特征,C/N对二者残体分解过程中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研究发现,当不同沉积强度下潮滩环境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其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其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分解环境的养分供给状况。

  • 标签: 残体分解 沉积 碱蓬盐沼 黄河口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语境之下,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发掘黄河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历史与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支撑,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具有重大而又现实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化学分析分别对黄河大米和外地大米测定了4种营养成分,通过ICP-MS测定了8种金属元素。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的大米进行含量分析和差异比较,并进一步对基于金属元素的产地识别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黄河大米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外地大米。在实验所测钙、铁、镍、铜、银、镉、钡、铅等8种金属元素中,除银、铅外,其它6种元素在实验样本中均有检出;且钙、铁、钡三种元素之间存在相同的增减趋势,镍和镉之间存在相同的增减趋势,黄河大米镉、镍等元素含量低于外地大米,铁、钙、钡、铜等元素高于外地大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根据金属元素含量将黄河大米与外地大米进行初步分离,体现出大米中的元素含量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性,为更有效的大米产地识别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大米 营养成分 元素 主成分分析 地域性
  • 简介:储集层流体解释评价一直是油气勘探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黄河凹陷的二级构造带中东部走滑带、中部走滑带、西南斜坡带共计76口井的录井资料为基础,以统计学的判别分析为切入点,分别利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和核Fisher非线性判别方法对研究区的储集层流体进行识别,其应用效果证实核Fisher判别分析法在黄河凹陷流体识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经反复分析验证可知,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方法的符合率均达85%以上,证明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利用常规气测录井资料识别储集层含油性是可行的,对于油水层快速识别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其他区块的储集层流体识别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黄河口凹陷 流体识别 核FISHER判别 FISHER判别
  • 简介:听了东营市领导关于东营市市情介绍和关于黄河文化调研报告起草情况介绍,加上看录相和实地参观考察,对于黄河文化六个专题报告的思路、理念、意义以及实践品格,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和了解。

  • 标签: 东营市 黄河口文化 文化建设 研讨会 发言提纲 评估意见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河治理应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河床演变的特点,与整个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相互适应,采取各种技术、经济和行政措施,平衡沿河各地区的利害关系,求得全流域最大的综合效益,现提出以下治理方略:

  • 标签: 经济发展规划 行政措施 技术 自然条件 流域 综合效益
  • 简介:摘要:通过对黄河入海径流变化条件的研究,明确河口附近海域盐度的扩散情况,能够为海域生物资源多样性维护创造有利条件。实际研究时,相关人员可利用黄河下游水文站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资料,以及具体的分析模型,了解径流变化对黄河海域盐度的影响。本文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出发点,对黄河入海径流对河口海域盐度影响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论述了具体研究模式的构建策略。

  • 标签: 黄河 河口 海域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