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感觉"——这是我拥有电脑后最初打出的两个字,我知道我是一个相信感觉的人,这种感觉,就像干涸的土地上随风散落的一粒种子,只要有一滴明亮的水珠,便蓬勃的疯长起来。我执著的守候着,直到漫山遍野。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一切恍若梦境。就在昨夜,我与雯雯面对面坐在酒馆的雅座

  • 标签: 小波 感觉 爱情 小说 主页 广告公司
  • 简介:最好的惠特妮·休斯顿用一款宋朝上好的丝绸装帧那声音吧。用丝绸上滑落的水,滋润枯竭的心灵。再给她取一个隽永的名字:卓文君、李清照,或苏小小……。用水衣子、水袖,将她装扮成西子湖畔的幽灵。

  • 标签: 感觉 休斯顿 李清照 苏小小 丝绸 心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发生情况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二级精神专科医院2019年1~12月抑郁障碍患者85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躯体化症状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13.61±6.07)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平均(9.54±4.06)分,SDSS评分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程度密切相关。躯体症状问卷(PHQ-15)评分越高,SDSS评分越高,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呈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躯体化症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管理,从而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症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园艺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以及精神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计 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2)与并行园艺疗法干预实验组( n=42),评估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上下肢 FMA评分与 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焦虑( SDS)与抑郁(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园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园艺疗法 脑卒中 躯体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园艺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以及精神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计 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2)与并行园艺疗法干预实验组( n=42),评估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上下肢 FMA评分与 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焦虑( SDS)与抑郁(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园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园艺疗法 脑卒中 躯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影响 。 方法:研究时段: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76 例;分组: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连续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躯体功能、心理情绪。 结果:研究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能够增强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促进机体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连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应用效果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 简介:90年代以来,在新潮作家那里,躯体写作已成为一种时尚,举两个口碑不错的作家为例:做爱时,他们还不时掉头去看录像.……余宏让她跪着趴在床上,隆起臀部时,她就多少有些夸张地喊受不了…….他们躺下来,胸脯压着胸脯,浸在汗水里.他们都感觉到快要进入高潮了.小岚拱起臀部,扭摆腰肢要余宏动,余宏不动.余宏撑起上身,往上看小岚潮湿晶莹的双乳,乳沟里一片水渍.

  • 标签: 写作悖论 躯体写作
  • 简介:十一岁,她已被注定是一个舞者之身。好扭摆躯干、拉扯面孔、生性古怪的她似乎是为此行而生。而此前每一步都很幼稚的她,现在开始学习压迫自己富有弹性的韧带和过分灵活的关节;她谨慎而耐心地一次又一次潜入脚趾、踝骨、膝盖;贪婪袭击那瘦削的肩膀和修长手臂的肘关,悉心监督那紧绷绷躯体的嬉戏。即便是对最生动的舞蹈,她也随心播撒着彻骨冷意。

  • 标签: 《舞者与躯体》 德国 短篇小说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当代
  • 简介:躯体化作为现代医学界一大困扰,因其缺少器质性依据而徒有症状表达而被划分心理疾病的范畴。这一划分实质上体现了西方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但这一理念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民族。世界各地不同的躯体化报告率为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契机,其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不同身体观与疾病观以及相应治疗惯习。在一个素来提倡身心合一的文化中,躯体化更应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求诊动机与主诉方式,而不是难以理解的心理障碍。

  • 标签: 躯体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躯体化 跨文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 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 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 标签: 躯体形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口特征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 简介:歌唱感觉是声乐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它既包含着歌唱者在歌唱状态下由肌体感官刺激引起的生理运动感觉,又包含了以歌唱心理活动为中心的歌唱心理感觉,更包含着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整体认知及歌唱感觉综合属性的判别。本文将作为该项目的一个独立分课题,拟对与歌唱生理感知相联系的歌唱感觉及其体验作一尝试性的探索研究。

  • 标签: 歌唱感觉 感觉体验 内感 外感 联觉
  • 简介:Neurometer是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神经功能检测仪器。应用Neurometer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部位,不同频率下感觉神经功能测定。发现糖尿病组电流感觉阈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高频和低频时差异更显著;有神经症状较无症状者更为明显。还发现一些无神经病变症状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电流感觉阈值。该仪器可用于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测定。糖尿病时大,小神经纤维均受累,应在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症状之前进行神经功能的检查。

  • 标签: 检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测量仪
  • 简介: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也是知识建构的源泉.在幼儿期,感觉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却是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视、听、味、嗅、触及平衡感,这六种感觉可以决定婴幼儿大脑、神经体系及身体感官的互助协调.

  • 标签: 感觉统合 幼儿期 实践研究 音乐感 功能 心理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检测研究口咽部感觉功能,探讨正常人口咽部感觉功能检测方法,并分析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58例正常受试者,收集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的信息。受试者年龄20~76(43.27±13.52)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育龄期17例,绝经期17例)。BMI:偏轻6例,正常39例,超重10例,肥胖3例。使用Neurometer CPT系统,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的电流刺激受试者双侧腭舌弓及舌根并记录CPT值,分别评估受试者咽部Aβ、Aδ和C类感觉神经纤维的功能,CPT数值大小与咽部感觉功能成反比。比较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评价受试者的口咽部感觉功能。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舌根部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左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58、-2.65、-2.54)和右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47、-2.37、-2.77)均明显降低(P<0.05),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t=-0.03、-0.51、-0.49、0.06、-0.16、0.13,P>0.05)。男性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1.55、0.27、0.78、1.44、1.26、0.35、0.77、1.27、0.24、0.78、0.96,P>0.05)。与育龄期妇女的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绝经期妇女左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3.90、-3.64、-2.14)、右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4.20、-4.28、-4.28)、左侧舌根(t值分别为-3.52、-4.46、-3.41)、右侧舌根(t值分别为-3.63、-4.66、-2.86)的CPT值明显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双侧腭舌弓、舌根处的CPT值增加,其中20~3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TP值明显低于所有40岁以上的4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5.57、-6.22、-10.18、-11.00,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9、-8.79、-6.39、-15.61,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7.09、-5.57、-9.26、-15.23,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3.11、-3.88、-7.60、-8.55,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1、-10.59、-8.52、-10.60,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69、-5.09、-8.70、-7.07,P均<0.05);30~4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明显低于所有60岁以上的2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10.91、-12.42,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25、-10.87,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5.53、-11.01,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8.62、-10.12,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89、-7.82,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13、-6.48,P均<0.05)。结论CPT检测可用于评估口咽部感觉功能,舌根感觉敏感度低于腭舌弓;正常人左右两侧之间及男女性之间口咽部感觉功能无明显差异,口咽部感觉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口咽部感觉的敏感性。

  • 标签: 咽部感觉 电流感觉阈值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的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的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同步康复组(简称同步组)和针刺联合康复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其中同步组患者上述疗法同步实施,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法非同步实施,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量表(reNSA)及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FM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reNSA深、浅感觉评分及F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reNSA复合感觉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屈肘肌MAS评级及FIM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同步治疗 手功能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躯体功能和虚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病房确诊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共100例。记录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使用器械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和虚弱评分,记录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指标,以虚弱评分5分为界限,≥ 5分为虚弱组,<5分为非虚弱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协变量,以虚弱评分为因变量,做协变量与因变量的直接和间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病史、心率变异性中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平方均值的平方根(SDANN)、三角指数,超低频率(ULF)、极低频率(VLF)、ADL、I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U=1 700,t=-17.52,t=- 18.34,U=1 204.00,U=3 407.56,t=17.90,t=21.89,t=12.21,P<0.05)。年龄、糖尿病病史、心率变异性中的SDNN、SDANN、三角指数、ULF、VLF、ADL、IADL是虚弱的独立影响因素(B=1.14、0.98、- 0.46、- 0.45、- 0.79、0.57、0.53、- 0.67、- 0.79,P<0.05)。年龄、糖尿病病史、SDNN、SDANN、ULF、VLF可通过间接影响ADL/IADL进而影响虚弱评分(B=0.54/0.23,0.16/0.07,- 0.34/- 0.04,- 0.54/- 0.03,0.99/0.21,0.47/0.22,P<0.05)。SDNN、SDANN和ULF能够显著预测虚弱,约登最大值对应的敏感值分别为98 ms、97 ms和236 ms2/Hz。结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如果年龄偏大,糖尿病病史较长,心率变异性指标中的SDNN大于98 ms,SDANN大于97 ms,ULF大于236 ms2/Hz的患者需进一步评估虚弱量表。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率变异性 虚弱 躯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躯体活动功能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73例患者,根据患者躯体活动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及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基础资料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关怀度,并采取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护理对策。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躯体活动功能评分为(37.15±4.59)分,且良好组(评分>32分)共有患者121例,占全部患者的70.35%,不良组(评分≤32分)共有患者51例,占全部患者的29.65%,且以患者术后躯体活动功能评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伴有并发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锻炼频率低、遵医情况差及家庭关怀程度低为躯体活动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躯体活动功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并发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情况、遵医情况及家庭关怀程度,因此,针对该类患者应强化健康宣教工作,并针对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及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监护工作,并通过加强随访监督等措施改善患者术后躯体活动功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躯体活动功能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