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的历史来源具有悠久性与复杂性,其语言、文化习俗具有丰富性与相通性.该族群至今仍保存有一些人类早期文明的诸多形态和特性,因而在人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大多濒临消亡,民族文化特征也因受所处主流文化环境的强势影响及相互间的融合而渐趋淡化.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对其抢救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组成考察组,自2002年开始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调查工作,此次对黑龙江省五常、阿城满族语言文化现状的考察是总体抢救调查工作中的一部分.本文是对这次考察情况的报告.

  • 标签: 满-通古斯语族 阿尔泰语系 语言文化 满文 五常 阿城
  • 简介:校园语言环境建设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对促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之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市高校语言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校园语言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校园语言环境建设的对策,有效地促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 标签: 语言环境 问卷调查 人文素质
  • 简介:摘要通过田野调查,首次揭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混镇布朗八甲人的语言使用现状,由于长期使用傣语及其文字,布朗八甲人已经丢掉了自己的语言而转用傣语,兼用汉语。母语傣语和汉语的使用呈现和谐共存和相互竞争的现象。

  • 标签:
  • 简介:以云南省迪庆州的藏族为研究对象,从藏语、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使用情况,语言习得状况,汉语学习途径,学校语言教育状况和语言态度五个方面,调查云南省迪庆州藏族的语言使用现状。调查显示:迪庆藏族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藏语使用能力有弱化倾向,汉语在交际中的地位有所增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发展与民族杂居的因素,也有教育水平提高和语言态度转变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少数民族语言规划,釆取必要的语言政策和行动措施,是保护、扶持和促进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迪庆藏族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语言规划
  • 简介:<正>营业员的礼貌语言可以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类,前者指营业员主动向顾客使用的礼貌语言,如"同志,您要些什么?"、"走好"、"下次再来"等等;后者指营业员回答顾客的主动性礼貌语言时所使用的礼貌语言,如常用的"不客气"、"没关系"、"再会"等。作为一个服务人员,主动性礼貌语言显然更为重要,它更直接地反映出营业员的服务态度、职业修养程度,但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看问题,我们把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礼貌语言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 标签: 上海商店 使用礼貌 商店营业员
  • 简介:通过对宝应县河西人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不同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频率的考察,发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布类型是影响语言使用能力的有效因素,河西人对宝应话和河西话的使用,在使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使用的场合出现分离,河西人几乎都是不同程度的双方言者,但河西地区不是双方言区。

  • 标签: 宝应县 河西人 语言使用能力 双方言
  • 简介: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李光耀双语基金的资助下,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展开一项“新加坡华族儿童语言调查”,以深入了解本地学前孩童的华文水平及使用华语的语言环境。从而为改进学前母语课程和教学法提供实证依据。

  • 标签: 语言调查 新加坡 华文 儿童 华族 《联合早报》
  • 简介:"被调查人大多对普通话表示肯定,同时认为黄梅戏唱词与道白应坚持安庆方言的重要地位;老年人对方言的认可度比年轻人高"等调查结果折射出当前黄梅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观众年龄偏大、观众群逐渐缩小、语言的地方风格越来越模糊"等。鉴于以上问题,一是无论黄梅戏的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都应立足于安庆方言的音韵特点;二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庆方言积淀了安庆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语言资源,急需加以保护和传承,这既是对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也是促进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有力举措。

  • 标签: 黄梅戏舞台方言 安庆方言 普通话 观众语言态度
  • 简介:双语教育中,语言是否是影响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关键因素一直是双语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何时实施何种模式的双语教育。研究选取了新疆部分地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学生学习情况与语言情况,以明确语言对课程学习情况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双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会受到双语学生母语语种、母语水平、汉语水平、课堂语言使用情况及接受第二语言教育阶段的影响。

  • 标签: 双语学生 课程学习情况 语言 关系
  • 简介:摘要:中年族群的语言变化处于老年和青年之间,群体内部语言能力差异较大。东北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中年族群在语言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从中年族群语言环境、本族语习得条件、本族语活跃程度以及语言态度,可获知该语言的活力状态。

  • 标签: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 中年族群 语言使用
  • 简介:摘要:东北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传承面临困境,本族语单语人减少。老年族群是使用本族语人口最多的群体。以达斡尔族为例,从语言环境(家庭、社区)、本族语习得情况(时间、方式、水平)和本族语活跃程度(接触途径、使用频率)等层面,可观察老年族群语言使用现状。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老年族群 语言使用
  • 简介:维吾尔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能够提高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具有新疆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它为培养汉维双语人才,为支援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希望能提高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

  • 标签: 维吾尔语 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
  • 简介: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已为专家和学者所公认,它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定量分析研究,旨在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 标签: 高职院校 应用英语专业 学习策略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堂师生关系等的认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英语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英语新课程改革。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科学、合理,但存在教学观念落后于教学行为的现象。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并指导教学行为。

  • 标签: 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英语新课标》 调查
  • 简介:学习观念影响课程设置与教学决策。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探讨相应的教学技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在语言学习观念基础上实施的教学方案调整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了教师作为“课程发展者”的作用。

  • 标签: 学习观念 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技巧
  • 简介: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理论创新不足、缺乏原创性成果。分析我国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语言研究大多跟随国外的语言理论转,或多或少存在食“洋”不化的现象;缺乏扎实的个案积累。因此,建立中国语言学的必经之路在于加强语言实证研究。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成就与不足 实证研究
  • 简介:目的为了解护理人员与老年住院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应用,为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非语言性沟通问卷对12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自评前3位使用的技巧为: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采用手势辅助表达;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的人际距离合适;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身体姿势合适。护士自评后3位使用的技巧为: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会触摸患者;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有目光接触;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时的沟通时间合适。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比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护士的沟通能力强。结论护士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能力存在差异。

  • 标签: 护士 老年患者 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