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微波频率约300Hz~300GHz,波长100cm~0.1cm的电磁波.导体能反射微波,绝缘体能透射微波,电介质能吸收微波.根据上述特点可以进行微波消化.

  • 标签: 微波消解 消解浅析
  • 简介:氯酸钾KclO_3,是白色粒状或粉末。味咸,有毒,比重2.32,熔点368℃,在400℃分解而放出氧气。溶于水和碱溶液,绥绥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乙醇,有强氧化性。在高温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以MnO_2作催化剂时在200℃左右可按另种方式分解。2KclO_3=2Kcl+3O_2当温度不是太高时则分解成高氯酸钾和氯化钾。

  • 标签: 氯酸钾 分解机理 氯化钾 氧气 温度 活化能
  • 简介:氯气溶于水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IO.次氯酸是氯元素的一种重要含氧酸,它具有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弱酸性三大性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 标签: 考点例析 次氯酸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含氧酸 氯元素
  • 简介:分析了在氯酸盐生产过程中次氯酸产生的原因及对工艺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增加电水贮存时间减少次氯酸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加入还原剂尿素、甲酸、过氧化氢的条件及各自优缺点。为减少在氯酸盐生产过程中的次氯酸提出建议。

  • 标签: 氯酸盐 次氯酸 处理工艺
  • 简介:当今社会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这种社会文化结构深刻影响了社会道德发展和个人道德能力生成。本文从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图景出发,分析了道德虚无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对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探究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个体道德能力反消解的方法。

  • 标签: 多元文化 个体道德能力 道德虚无主义 科学主义
  • 简介:在中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两个化学方程式:Cu+4HNCO2(浓)=Cu(NO3)2+2NP2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可见,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不少同学认为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只是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的结果;

  • 标签: 浓硝酸 稀硝酸 氧化性 还原产物 化学方程式 中学教科书
  • 简介:摘要:水处理次氯酸钠添加系统是对水进行消毒,用水泵调速控制给药的方式。根据变频调速的原理,采用变频器调速控制电机转速,即控制了水泵的流量,最终达到保证水质的目的,节省电能和药剂。通过采用可编程控制与变频调速技术对旧次氯酸钠添加系统进行改造,解决原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了自动控制、节能的目的。经过安装、调试,投入运行以来,运行的结果证明,次氯酸钠添加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水处理系统 自动化设计PLC 传感器
  • 简介:因果关系切断说认为,共犯关系的消解的唯一判断标准是,是否消解了自己先前的参与所给予的因果性影响。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结果避免措施之际,不是考虑着手实行之前还是着手实行之后这种形式性区别,而应关注共谋的内容是否已经被部分现实化,并由此形成了容易以此为前提继续实施犯罪的状况。不过,即便没有消解因果关系,倘若共谋者通过一定努力,消除了自己的参与行为的重要性,或者消除了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共同性,该共谋者就从共同正犯降格至帮助犯。另外,被其他共犯单方面地排除在共犯关系之外,这不过是意味着排除了自此之后的心理的、物理的因果性,但并不意味着切断了先前的参与所具有的因果性影响。

  • 标签: 共犯关系的消解 因果关系切断说 心理因果性 物理因果性 共谋的射程
  • 简介:“德育佯谬”是指道德教育或者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无效的:如果要想让学生按照已有的道德规范行事,德育需要采用强制的不道德的方式对待学生;如果不用不道德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长大以后,或许连什么是道德所要求的,什么是道德所禁止的都可能分不清楚。“德育佯谬”之所以在当代社会凸现出来,是由于自由、民主、平等等社会价值观开始兴起、并有了进一步发展。协商对话是交互理性的对话性过程,通过协商对话,德育能够走出“德育佯谬”的困境。

  • 标签: 协商对话 交互理性 “德育佯谬”
  • 简介:重大文学人物、政治人物的形象消解是近年的文化潮流,从神坛上走下来的历史人物无数,对杜甫的戏谑不过是最浅显程度的消解。合理的消解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缺乏建构。一方面,经济发展后的消费主义与文化上的消解、祛魅潮流一拍即合。另一方面,文化的无根和虚无让人无所适从,破除消解之后的空虚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加极端的消解

  • 标签: 消解 杜甫 文化潮流 文学人物 政治人物 历史人物
  • 简介:在电解槽里生产了氯酸和碱金属氯酸盐的水溶液,电解槽中有一个阳极室、一个阴极室及在阳极室与阴极室之间的至少一个离子交换室。该过程如下:送碱金属氯酸盐的水溶液到离子交换室,在阳极室里电解阳极液产生氢离子,从阳极室传递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离子交换室置换碱金属离子,并产生氯酸和碱金属氯酸盐的水溶液,从离子交换室传递碱金属离子进入阴极室,从离子交换室排出氯酸和碱金属氯酸盐的水溶液,而且,增加氯酸盐离子

  • 标签: 氯酸 碱金属氯酸盐 二氧化氯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活饮用水中氯酸盐和亚氯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水样经过0.2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使水样中待测阴离子随碳酸盐-重碳酸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柱系统,根据分离柱对各阴离子的不同的亲和度进行分离,以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高或面积定性和定量,定量方法选择外标法。结果氯酸盐的整体回收率均能达到89.9%左右,相对标准偏差约为1.22%,亚氯酸盐的整体回收率达到87.0%左右,相对标准偏差则约为0.94%,氯酸盐和亚氯酸盐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能达到0.9995以上。结论离子色谱测定法在操作方面具有简洁的优势,且检测速度非常快,精密度与灵敏度偏高,分离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其回收率还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将其应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氯酸盐和亚氯酸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氯酸盐 亚氯酸盐 离子色谱测定法
  • 简介:解应用题的实质是根据已知条件去求解未知量。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了算术解法。上了初中,由于使用了字母表示数字,引入了方程思想,应用题就可以用方程解决,即用代数法解应用题。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既可以用算术法也可以用代数法,但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用代数法解决较简单一些。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说明一下代数法与算术法的不同,并进行比较。

  • 标签: 解应用题 代数法 算术法 代数解法 未知量 字母表示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图解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直观是照亮认识途径的辉光”。在数学中,数和形都是高度抽象的,但相比之下,图形则显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一些。所以,人们(包括数学家们)在研究不少数学问题时,总喜欢借助于图形。在小学,从儿童的认识特点出发,尤其需要利用图形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因此形成了一条重要的解题原则:形象化

  • 标签: 图解法 初中毕业生 折线图 矩形图 高中毕业生 数学奥林匹克
  • 简介:数学学习强调经历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探究与反思.一题多解能够很好地体现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下面以一考题为例,与读者共赏.

  • 标签: 多种解法 考题 赏析 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 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