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参照Pullicinp法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梗死患者32例,中度梗死患者48例,重度梗死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医院治疗的70例无脑梗死病史的的人群做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分析中,脑梗死组血清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患者异常检出率72.5%,对照组异常检出率12.96%,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程度越严重,HH检出率越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发生改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检测血清He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做预防及诊断。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评估病情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时检验指标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2月20日福建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工作期间经管的83例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83例患者,男性54例,女性29例,年龄63(56~70)岁。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危重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WBC(×109/L)分别为7.10±3.88、7.73±3.77、9.07±5.61(F=1.315,P=0.274),IL-6(μg/L)分别为11.76(9.42~15.18)、11.93(10.15~15.63)、11.24(8.06~13.75)(Z=0.591,P=0.744), D-D(mg/L)分别为0.70(0.48~1.12)、1.67(1.07~7.14)、1.96(0.71~8.18)(Z=3.363,P=0.186);入院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LYM(×109/L)分别为1.10±0.33、0.80±0.35、0.66±0.32(F=11.415,P<0.001),SF(μg/L)分别为470.83±283.43、835.66±819.43、1341.15±949.54(F=7.98,P=0.001),ESR(mm/1 h)分别为30.76±15.70、42.55±22.51、51.04±25.09(F=5.181,P=0.008),LDH(U/L)分别为314.71±105.46、325.69±109.85、444.03±181.07(F=7.17,P=0.001),hs-CRP(μg/L)分别为16(7.20~19.90)、31.00(20.00~87.60)、80.50(33.70~113.00)(Z=12.185,P=0.002),PCT值(μg/L)分别为0.025(0.02~0.05)、0.05(0.02~0.13)、0.09(0.05~0.39)(Z=9.694,P=0.008)。普通型组LYM值高于重型和危重型组,危重型和重型组hs-CRP值高于普通型组,而危重型组SF、ESR、LDH和PCT高于重型和普通型组(P均<0.05)。结论入院时WBC、LYM、ESR、LDH等指标有助于判断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IL-6水平虽有增高但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无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病毒性 炎症因子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及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AP数据库中71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506例)、MSAP组(112例)和SAP组(101例),对3组AP患者进行AGI、APACHEⅡ、MCTSI和BIS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上述4种评分系统对AP患者住院天数、病情严重程度、胰腺感染性坏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MAP组无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和患者死亡;MSAP组9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2例死亡;SAP组19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8例死亡。AGI评分与AP患者住院天数有较强的相关性(r=0.619)。AGI、APACHEⅡ、MCTSI、BISAP评分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SAP+SAP)的AUC值分别为0.967(95% CI 0.951~0.982)、0.769(95% CI 0.729~0.899)、0.842(95% CI 0.809~0.875)、0.862(95% CI 0.832~0.893);预测感染性胰腺坏死的AUC值分别为0.803、0.677、0.692、0.724,95% CI分别为0.724~0.882、0.573~0.781、0.582~0.801、0.636~0.812;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915、0.597、0.659、0.812,95% CI分别为0.843~0.986、0.444~0.751、0.498~0.882、0.698~0.926。AGI评分的预测价值均最高,其次为BISAP评分,且这两项评分的相关性最高。AGI联合BISAP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和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988、0.837、0.942,95% CI分别为0.982~0.994、0.770~0.903、0.897~0.987)优于AGI、BISAP单项评分。结论AG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可以更有效地预测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或患者死亡。

  • 标签: 急性胃肠损伤 胰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急性重症创伤患者74例,按照损伤严重评分(ISS)>25分、>16分且≤25分、≤16分划分成极危重组、危重组、不危重组,并结合预后情况划分成死亡组与生存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均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比各组患者凝血功能,回顾分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结果极危重组、危重组、不危重组患者FIB、PT、D-D、PLT、血栓弹力图K值、MA值、R值、α角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FIB、PT、D-D、PLT、血栓弹力图K值、MA值、R值、α角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栓弹力图K值与FIB、PLT呈负相关性,与PT、D-D呈正相关性;MA值与FIB、PLT呈正相关性,与PT、APTT、D-D呈负相关性;R值与PT、APTT、D-D、PLT呈正相关性;α角度与FIB、PLT呈正相关性,与PT呈负相关性。结论急性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关系,通过凝血功能检查、血栓弹力图能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重症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NO水平与急诊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75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其血清皮质醇、NO水平;同时对血清皮质醇、NO水平和急诊创伤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皮质醇、NO水平、APACHEⅡ评分及IS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皮质醇水平、N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均呈正相关,且皮质醇、NO水平、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均为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急诊创伤患者可见明显的皮质醇及NO水平升高现象,且与患者创伤程度、预后有重大关联。

  • 标签: 血清皮质醇 急诊创伤 NO水平 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诊断中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共计62例,研究项目开展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依据美国心脏医学会界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进行分组,将LVEF指标低于35%患者设为对照组,将LVEF指标介于35(含)-49%患者设为研究组,均予以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诊断。结果:对照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Q波异常、St-t段改变、QT间隙延长等异常指标均高于研究组(P

  • 标签: 心电图 心脏彩超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严重程度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江西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型亚组( 12~15分,n=40)、中型亚组(9~12分,n=40)与重型亚组(3~9分,n=40);再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组患者的血清Hcy及IL-1β水平等相关指标展开检测对比,以观察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cy、IL-1β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相关性。结果:轻型亚组、中型亚组及重型亚组三组患者所得血清 Hcy及IL-1β水平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0例中,共计存活98例,病死22例,病死率为18.33% ,经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合并消化道出血、 Hcy 及 IL-1β 水平升高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等无较大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血清 Hcy 与 IL-1β水平越高表明其病情越严重,也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干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标签: 血清Hcy IL-1β水平 高血压 脑出血 偏瘫 病情严重程度指数 相关性
  • 简介:当病人被医院明确诊断为癌症时,这无疑是一个很坏的消息。怎样向病人传达这个消息已成为许多家属感到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许多家属在是否告知病情的决策中犹豫不决,有些家属选择了病情如实告知,有些家属选择了病情部分告知,少数病人家属由于种种顾虑选择了隐瞒病情,致使病人到临终还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

  • 标签: 病情告知 病人家属 隐瞒病情 消息
  • 简介:局长因病住院,医生很快确诊他患了肝癌。局长家人隐瞒病情,安慰他说:“你的病情不很严重,很快就能出院了……”局长却叹道:“你们别骗我了,我知道自己已惠了绝症。”家人面面相觑,不知因何泄密。局长又苦笑着说:“过去我打个喷嚏都有人来给我送礼,这次住院却没一个人来看望我,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 标签: 病情 局长 住院 家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抑郁程度的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变化与糖脂代谢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150例,依据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hs-CRP、IL-6与Homa-IR、FIns、FBG、LDL-C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组患者hs-CRP、IL-6、FBG、FIns、Homa-IR、LDL-L水平逐渐升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6与Homa-IR、HAMD之间呈直线相关。结论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与临床抑郁症状评分、糖脂代谢障碍存在相关性,抑郁病情越重,血糖、血脂水平越高,血清炎性反应程度越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并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0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及基本临床资料,入ICU首日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血小板计数(PLT)等常规凝血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病情评分,并记录ICU住院期间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临床事件发生情况,观察28 d预后。分别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及28 d预后分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常规凝血指标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常规凝血指标对脓毒性休克及28 d死亡的预测效能,并进一步根据PT最佳截断值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下主要临床及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危险分层下28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T延长是否为脓毒性休克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120例发生脓毒性休克,182例未发生;28 d死亡75例,存活227例。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症组相比以及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均表现为PT、APTT、TT更长,D-二聚体、FDP更高,FIB、AT、PLT更低;相关分析显示,常规凝血指标中PT、PLT与SOFA评分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503、-0.524,均P<0.01),P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较好(r=0.40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T对脓毒性休克及28 d死亡均有最佳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31(0.783~0.879)、0.739(0.674~0.8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8 s、16.3 s,敏感度分别为64.2%、72.0%,特异度分别为89.0%、70.9%;基于PT水平危险分层显示,与PT≤16.5 s组(n=199)相比,PT>16.5 s组(n=103)28 d病死率、脓毒性休克和DIC发生率、SOFA及APACHEⅡ评分均更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16.5 s组28 d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PT≤16.5 s组(52.43%比86.93%;Log-Rank检验:χ2=49.4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16.5 s为脓毒性休克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一(纳入SOFA评分):优势比(OR)及95%CI分别为6.003(3.040~11.855)、4.842(2.114~11.089);模型二(纳入APACHEⅡ评分):OR及95%CI分别为7.675(4.007~14.702)、5.160(2.258~11.793)〕。结论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相比,P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潜在的最佳预测价值,入ICU首日PT>16.5 s的脓毒症患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及短期死亡的风险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重症监护病房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25)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66例,其中脓毒症55例,脓毒症休克111例;存活150例,死亡16例。比较不同类别及预后脓毒症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乳酸(Lac)、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量表(APACHEⅡ)评分低于脓毒症休克者(P<0.05),脓毒症者血清microRNA-25水平高于脓毒症休克者(P<0.05)。存活者PCT、D-D、Lac、Cyst-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者(P<0.05),存活者血清microRNA-25水平高于死亡者(t=10.09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c、Cyst-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86、9.152、0.135、4.359,P=0.034、0.044、0.040、0.004)。结论血清microRNA-25水平下降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用于临床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及AT-Ⅲ对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本院体检B超检查为轻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A组,中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B组,重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C组,以及同期体检无脂肪肝健康者100例为D组。比较四组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和AT-Ⅲ。结果正常无脂肪肝的人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和AT-Ⅲ结果在正常值内,脂肪肝患者两项指标均异常,并且随着脂肪肝程度不断增加,D-二聚体含量也越高,且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AT-Ⅲ检测对评估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有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凝血的状况来反映肝脏合成相关酶的能力是否受损,对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脂肪肝 D-二聚体 AT-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的血清TSH浓度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浓度将之分为观察组(n=30,血清TSH水平异常)和对照组(n=30,血清TSH水平正常)。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两组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修订致残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中,急性期的TSH水平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下降,而随之呈现下降趋势。两组患者TSH水平、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恢复与TSH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可为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预后 促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脓毒症各类型的患者血液中提取降钙素原,对比其浓度与量化关系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方法:选择一项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 100例患者,然后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两组。最后将这两组患者的资料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数评分。结果:经过两组的分组然后进行分析显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中医证型的关联性分析。结论:中西医结合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 PCT量化关系之间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降钙素原 关联性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酯酶、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ICU的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86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4例);再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胆碱酯酶、乳酸、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28 d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碱酯酶、乳酸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897.30(2 970.70,4 760.15)U/L vs. 2 718.05(2 080.25,3 182.05)U/L]显著高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09(1.15,2.99)mmol/L vs. 3.00(2.10,7.00)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5.00)分vs. 15.50(9.00,19.75)分]及SOFA评分[4.00(2.00,7.50)分vs. 9.50(6.25,13.75)分]均显著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均< 0.05)。存活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933 ± 1 484)U/L vs.(2 678 ± 756)U/L]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14(1.24,2.98)mmol/L vs. 4.55(1.72,12.13)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4.50)分vs. 17.50(15.00,19.75)分]及SOFA评分[5.00(2.50,8.50)分vs. 10.50(7.50,13.75)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均< 0.05)。将胆碱酯酶、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碱酯酶是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保护因素,而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则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碱酯酶、乳酸、胆碱酯酶联合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对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5)。结论胆碱酯酶和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 标签: 胆碱酯酶 乳酸 脓毒症 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术前熵指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71例,在术前测定所有患者的反应熵(response entropy, RE)和状态熵(state entropy, SE)。术前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病情较轻组(M组,47例,NIHSS≤15分)和病情较重组(S组,24例,15分<NIHSS≤4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熵指数,RE、SE与NIHSS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71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M组患者术前RE和SE大于S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SE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RE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58,当最佳截断值为67.5时,约登指数最大(0.666);SE判断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AUC为0.843,最佳截断值为59时,约登指数最大(0.666)。结论术前熵指数与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急性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病情评估的较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熵指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与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观察组观察对象,根据ACI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另外记录水肿的大小和是否存在出血转化,可以作为分组分析的依据;另将非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酸(URIC)和血糖(GLU)、外周血S100β蛋白浓度水平,分析观察组内CHOL、TG、URIC、GLU、外周血S100β蛋白浓度水平改变。结果:观察组外周血S100β蛋白浓度、CHOL、TG、URIC、GLU均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重度组更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中度组间相关水平比较同样具有显著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与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关联。

  • 标签: S100B蛋白 脑卒中 严重程度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