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肝性大鼠脑部分区域及氨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讨论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肝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性大鼠和体外氨中毒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肝性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各期表现。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器减少,黑质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基底核略重。体外培养氨中毒神经元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尼氏体显著减少;可见不同时期的凋亡表现。结论肝性大鼠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肝性脑病 细胞培养 超微结构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脓毒症保护方面的疗效评定及不良事件评估。 方法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6 月我科收治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2012 年脓毒症拯救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 48 小时;每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动脉血乳酸水平。 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 37% 和 5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脓毒症发生率,应用安全简便,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 标签: [ ] 亚低温 脓毒症脑病 脑保护
  • 简介: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动脉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CADASIL)是由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小血管。主要临床表现为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白质T2高信号及微出血。CADASIL的诊断“金标准”是病理检查发现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表面出现嗜锇性颗粒物质和(或)基因检查发现NOTCH3基因致病变异。本文重点介绍CADASI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疾病管理。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NOTCH3基因 脑小血管病
  • 作者: 刘思梦 牛亚梅 佟伟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北京100005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北京100005
  • 简介:摘要艾滋,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主要特征为CD4阳性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不足,继而引发各种条件致病菌感染以及肿瘤等疾病,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其中,艾滋病患者常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即艾滋,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发病机制可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本身及其分泌的蛋白引起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并导致神经元继发性损伤,但艾滋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的广泛白质损害。既往研究表明,WMLs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情绪和排尿功能等相关。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D患者的WMLs易感性较高,而WMLs的存在可能参与了PD患者运动及认知障碍的进展过程。PD患者因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长期接受多巴胺(dopamine,DA)治疗、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血管沉积等原因,WMLs加重的风险较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MLs可显著影响PD患者的运动及认知症状。WMLs主要影响PD患者的轴性运动症状,并与其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并且WMLs的严重程度影响了PD患者相关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WMLs的进展可能有助于改善PD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效果。文中就WMLs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D患者症状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认知症状 治疗
  • 简介:囊虫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统一分型标准,且治疗方案不统一,疗程长短不一,疗效判断标准不一。为了对本的临床特点有更多认识,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3例囊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作如下分析。

  • 标签: 脑囊虫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综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的概念,治疗,及预后,重点介绍了狼疮性的护理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和出院指导。

  • 标签: 狼疮性 脑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肝性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2例肝性病患者经治疗及护理措施干预后,有44例患者肝性病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死亡,其中6例为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肝性。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肝性病患者的病情。

  • 标签: 肝性脑病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确诊肺癌3个月、胸闷半月,于2001年9月7日入院.查体:T37.4℃,R20次·min-1,BP145/100mmHg,神志清晰,精神尚佳,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胸廓饱满,左肩胛下线第5肋以下呈实变征,左上肺、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79g·L-1,WBC5.3×109·L-1,L0.70,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无异常,Na+130mmol·L-1,Cl-90mmol·L-1,ECG正常.既往有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症.诊断:1左下肺癌并胸膜、肺内转移,阻塞性肺炎,小细胞未分化癌.2高血压Ⅱ期.3前列腺增生症.入院后给予舒他西林(舒氨新)3.0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bid,依那普利5mgbidpo.入院第3天午后,患者出现精神恍惚,表情呆滞,回答不切题,自言自语,行为异常.

  • 标签: 依那普利 药物性脑病 药物不良反应 肺癌 合并症 高血压病
  • 简介:Binswanger(BD),即皮质下动脉硬化性。1894年山Binswanger首先报告,随着对该病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CT及MRI等榆查手段的推广应用,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但目前国内仍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存在对该病诊断扩大化问题,在认识与诊断上与白质疏松症(LA)相混淆,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BD及LA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介绍,力求加深对两者的认识。1病因及发病机制

  • 标签: 疏松症 病脑白质 脑白质疏松
  • 简介:摘要小血管的典型影像学表型包括无症状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微出血以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这些影像学表型常同时存在且彼此相互关联。为了更好的评估整体脑损伤,近年来提出了"小血管总体负担"的概念。文章对小血管总体负担的评估及与卒中、卒中后抑郁、认知损害和步态障碍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卒中 认知障碍 抑郁症 步态
  • 简介:摘要肝性(hapaticencephalopathy)又称肝昏迷(hepatic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可间断出现特殊的强迫姿势和具有特殊性脑电图改变。

  • 标签: 肝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肝性病人的饮食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肝昏迷病人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结果显效2例,转好1例。结论,成功有奖惩的饮食护理对于成功的抢救肝性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昏迷 鼻饲饮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reutzfeldt-Jakob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CJD确定诊断标准①进行性痴呆;②典型脑电图表现,即每秒出现1~2次的典型的三相波;③至少有以下两种以上的症状表现肌阵挛、视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或锥体外系、无动性缄默;④特征性神经病理改变;⑤免疫学检测PrP阳性。

  • 标签: Creutzfeldt-Jakob脑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的护理及应对急救措施。方法对本科10例尿毒症病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血液净化的护理、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10例尿毒症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尿毒症病患者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