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对不同材料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对不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皮下积液是颅骨修补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之一。结论手术效果与修补材料、操作技术相关,恰当的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间接收的28例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及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64.2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1.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病发脑积水,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及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脑外伤 颅骨缺损 脑积水 方法及其效果
  • 简介:手、手指皮瓣带蒂移植术是目前治疗手外伤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4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手指 腹部带蒂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上颌窦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期修复上颌窦术后缺损17例。结果17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部分坏死,5例出现早期局部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10例术后头颈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2例带瘤生存;5例分别因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利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更易于塑形修复,并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是修复各种头颈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上颌窦癌 术后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在完成游离皮瓣修复术之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均组织瓣生长良好,未出现功能障碍,回访3个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可以选择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此手术方法移植的成功率高、变异少、皮瓣供血好,达到了皮肤的高效再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效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信程度,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游离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的1 064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根据是否有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癫痫组(155例)和无癫痫组(90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1 0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13.0±9.6)个月(3~120个月),术后155例(14.6%)患者出现了癫痫发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骨缺损时间、原因、部位、侧别、面积、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OR=8.523,95% CI:1.081~23.394, P<0.001)、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OR=7.763,95% CI:2.582~22.769, P<0.001)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OR=2.874,95% CI:2.671~12.972,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可增加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概率。

  • 标签: 癫痫 手术后并发症 因素分析,统计学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 作者: 陈彧 朱园润 温良 杨小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8;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杭州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颅骨缺损是颅脑创伤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多由去骨瓣减压术等原因导致。创伤性颅骨缺损除导致脑组织在外界压力下出现变形及移位外,对脑血流、脑部代谢及脑脊液循环均有影响,可产生对侧轴外积血或积液、脑组织灌注减低、代谢紊乱、脑电活动紊等病理改变。颅骨修补能够改善脑的血供与代谢,有助于纠正脑脊液循环。对于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导致的颅骨缺损,尽早行颅骨修补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神经外科医师的选择。因此,笔者就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时机与材料选择作一综述,以梳理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启发与借鉴。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 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1994年-2002年根据Z字成形及几何学原理,应用改进菱形皮瓣转位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皮肤组织圆形缺损创面36例,其中有2个感染创面,创面缺损部位:头部8例、面部28例。皮肤圆形缺损创面直径1.5cm-3cm。造成皮肤创面缺损的原因有皮肤血管瘤、黑毛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等病灶切除术后所致皮肤缺损。结果34例伤口甲级愈合,外形美观,没有形成直线瘢痕;2例创面皮瓣远端中间部分1cm-2mm小范围皮肤干性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皮肤鳞状上皮癌病人在伤口拆线后按常规进行放疗,皮瓣没有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应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皮肤圆形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灵活性强的优点,是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方法。

  • 标签: 菱形皮瓣 肿瘤 修复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法,观察组采用股前外侧修复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修复及重建效果,评价皮瓣成活情况、愈合情况、外形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愈合率、外形满意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修复与重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术后缺损 Ⅰ期修复 重建观察
  • 简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多见。近年来,国外已用气囊漂浮导管测定VSD肺、体循环血量比值和肺血管阻力,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国内已开展在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根治不能自愈的VSD。现就其术后的重症监护(ICU)总结如下。

  • 标签: 术后重症监护 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气囊漂浮导管 肺血管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从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抽取70例需要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胸大肌肌皮瓣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游离前臂皮瓣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皮瓣成活情况和患者的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感染的情况也要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血情况少于实验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皮瓣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在并发症与重建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游离前臂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 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巨大乳腺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15例巨大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乳腺癌术前行化疗,肿块未缩小,再行乳腺癌根治术,均有严重软组织缺损,即时行自体组织皮瓣移植,术后有1例脂肪液化坏死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组织皮瓣移植不仅能修补软组织缺损。还能在形态上起到一定乳房再造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自体组织皮瓣 重建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头颈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应用自体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对照组37例,未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对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修复成功率96.2%。有2例患者由于不明原因出现部分坏死现象,而后经过前臂皮瓣再次修复,效果较未使用自体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好,而且功能较对照组相比较为成功,对照组成功率仅70.3%。p<0.05。结论自体游离组织瓣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有重要意义,术后结果良好指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游离组织瓣 术后缺损 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手部软组织缺损6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术后护理上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采用在采用常规身体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护理,运用手指总活动度评价法(TAM)与徒手肌力检测(MMT)对患者患肢活动功能和肌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MMT评价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差异开始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缺损 术后护理
  • 作者: 戴新菊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22
  • 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5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舌癌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舌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及时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与配合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 标签: 舌癌 组织缺损 个性化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供血的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设计和应用技术。方法临床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9例。结果9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效果良好。结论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蒂恒定,皮瓣薄且质地佳,手术操作方便,供区隐蔽,适合修复头颈肿瘤尤其口腔术后缺损

  • 标签: 头颈肿瘤 外科皮瓣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计制备新型"V"形前臂皮瓣后供区直接关闭的可能性及其在颊癌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对10例颊癌患者行"V"形前臂皮瓣切取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该新型皮瓣在既往传统Kiss皮瓣基础上进行改良,在皮瓣制备过程中"V"形皮瓣两侧亚单位连接处不断开,从而保证连接处尖端的血运,同时还可使得对位缝合后的皮瓣尖端更圆滑,使得血运更佳。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5~63岁,平均48.3岁,皮瓣大小为3.0 cm×5.0 cm~4.0 cm×6.0 cm。术后3个月通过门诊随访对供区切口愈合及前臂外观等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并分别测量患者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角度,同时对患者腕关节功能依照Gartland-Werley表进行评分。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与术前数据对比,评估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0例患者前臂皮瓣切取后产生的供区创面均顺利关闭而无需植皮。其中3例患者术后因切缘张力过大发生创口缺血性改变,表皮剥脱后色素丧失,但切口愈合未受影响。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前臂切口均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外观满意。术前患者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角度分别为(57.8±1.3)°、(58.4±0.7)°、(18.2±0.5)°、(28.5±1.1)°,术后分别为(53.2±2.1)°、(55.3±1.8)°、(16.4±0.4)°、(25.4±1.4)°,各数据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估1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发现术前与术后优良率均为100%。结论使用新型"V"形游离前臂皮瓣可以直接关闭中小型前臂皮瓣切取后供区缺损,避免传统游离植皮的创伤及相关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且不会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是修复颊癌软组织缺损一种比较满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颊癌 前臂皮瓣 软组织缺损 供区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依据软组织修复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B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回顾性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创面恢复效果、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围术期指标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修复时间比较,t=0.161、0.221、0.328,P>0.05。术后6个月,两组语言功能功能、吞咽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A组相应值高于B组(t=2.476、2.304,P=0.015、0.024)。术后6个月,A组创面修复效果评分高于B组(t=2.648,P=0.010)。术后72 h,两组皮瓣存活率比较,χ2=0.180,P=0.671。术后1个月,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χ2=4.501,P=0.034)。结论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与胸大肌肌皮瓣均可用于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修复后美观度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口腔 锁骨上动脉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 术后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46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6例,年龄23~64岁。总结皮瓣大小、血管蒂的长度、血管直径、穿支数量、皮瓣存活率、供区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皮瓣大小5.0 cm×3.5 cm~15.0 cm×7.0 cm,血管蒂长度(8.15±1.42)cm,动脉直径(1.20±0.41)mm,静脉直径(2.15±0.52)mm,穿支数量1~4支(平均2.6支),供区切口均一期拉拢缝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动脉吻合口血栓,予以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抢救成功。3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3.5%(43/46)。46例患者均未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4 d。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术侧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正常,上肢肌力无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制备简单、切口隐蔽、皮瓣成活率较高,是修复口腔癌术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口腔癌 外科皮瓣 上臂外侧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