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放射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放射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出现的护理缺陷、安全隐患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期间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风险隐患来源于患者本身、服务质量、交流沟通、工作人员对放射安全隐患认识等。结论放射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在实际护理中应强化风险意识,重视护理管理,不断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 标签: 放射科护理 风险隐患 应对措施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与近年来国内外参考文献,研究风险评估在放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收集于我院放射科住院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病例截取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将总样本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34人/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的护理方式。一段时间后,对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还是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评估在放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风险评估 放射科 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风险护理策略结合健康教育在行放射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3年1月至12月,选取80例接受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n=40)接受风险护理策略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对疾病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进行详细解释,并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肿瘤缩小率较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P<0.05)。结论:风险护理策略结合健康教育在行放射治疗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风险护理策略 健康教育 放射治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该探究的宗旨是对比分析在进行放射疗法治疗肺癌病人时风险护理方案与健康指导相结合的实施成效,旨在增进治疗成果及提升病患的生活水平。方法:本项研究实施了一种随机化双盲对比实验方案在2023年3月到2024年1月这段时间内,筛选了接受放射疗法的肺癌病患60名,通过随机分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观察组实施了高度不可预知的危机管理方案并辅以健康培训,而对照组则只接受了标准的护理措施。对两批病人的疗效、日常生活享受程度以及伴随疾病出现频率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肿瘤缩小率、临床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素质得分亦明显优于比较组(P值低于0.05),并且其并发症的出现频率相对于比较组有所减少。结论:在治疗肺癌的放射疗法中,融入风险护理方案与健康普及工作能够有效增强疗效并提升病人的生存品质,同时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

  • 标签: 风险护理策略 健康教育 放射治疗 肺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对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放疗前预防护理、放疗中皮肤护理、放疗后的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放疗全过程结束后,患者皮肤的反应Ⅱ级6例,Ⅰ级54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皮肤损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其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将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分为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分别是常规进行(第一阶段)以及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第二阶段)。并于这两个阶段分别随机抽取94例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效果做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第二阶段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p<0.05。结论针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这对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诊断护理人员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一线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放射科专科技能,而且还是医院非常重要的对外窗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层和患者的关注。我们需要通过严格的技能培训、精细的质量管理、不断的流程改进来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放射护理团队。

  • 标签: 放射科 护理 培训 质量
  • 简介:摘要核医学是指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诊断疾病、观察临床疗效、预后情况、脏器功能情况、疾病治疗和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已成为当代医学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核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被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发挥者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核医学科应用的放射源属于非密闭性放射源,既可产生外照射,又可因注射、污染产生内照射,一旦管理不善,防护不当,会对医护人员、患者、环境等多个方面造成较大的伤害,故核医学科的防护、护理管理十分重要。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核医学技术在临床上运用愈发广泛,这也有效提升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但因有着污染与扩散特点,也给该科室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对此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其危害性,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护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其安全性。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临床上对核医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病患诊治效率的提升。然而,核医学科同时存在一些放射源污染问题,对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威胁。所以,为降低该放射性危害对人的影响,保障核医学科诊治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加以重视,并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核医学科需结合国家规定的放射管理要求,以此强化自身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以此提升核诊治的安全性,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核医学是指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诊断疾病, 并对其临床效果、预后以及脏器功能、疾病治疗、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目前,已经在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在当代医学疾病诊治中,已经属于不可或缺的学科。近些年来, 随着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它在诊治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因核医学科应用的是放射源,属于非密闭性放射源,若是管理不妥防护不当,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 标签: 核医学  疾病   影响
  • 简介:摘要我国护理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每个患者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病情较为复杂,同时,护理管理有很强的专科性,医院的管理体制也不完善,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和漏洞。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必须加大对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的研究,以减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即护理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和效果评价。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原因进行细致剖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实施安全、高效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产科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当前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疗设备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文强调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护理风险有效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完善护理流程、加强医疗设备管理、规范药物使用和管理以及改善病区环境等。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护理风险 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3月内10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一组都有51例。其中,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5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15.6%,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7±5.31)分、(87.9±6.7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护理过程中,通过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70名,于研究期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筛取,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对70名患者进行分组,组别命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人数及满意度对比结果:34(97.14%):29(82.86%),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比结果:0: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融入日常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有助于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护理风险管理 降低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