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降尿酸治疗对血管皮功能及血压影响。方法搜集同一中心共138例患者入选该研究。高尿酸血症并急性脑梗死者入选92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同时入选同期血尿酸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实验组口服别嘌醇3个月治疗高尿酸血症。对这些人群进行抽血化验,记录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脂及hs-CRP,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并采用超声无创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进行血管皮功能评估,治疗前后各组之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别嘌醇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血尿酸[(479.7±49.0) μmol/L vs. (381.2±76.7)μmol/L]、hs-CRP[(8.1±6.7) mg/L vs. (5.1±4.6) mg/L]、收缩压[(124.7±26.3) mmHg vs. (97.4±13.5) mmHg]明显降低(P<0.05),FMD[(7.6±3.5%) vs. (11.2±3.9%)]明显升高(P<0.05),FMD升高程度血尿酸降低程度呈正相关(r=0.463, 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FMD独立影响因子(β=-0.229, P=0.035)。结论高尿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降尿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皮功能,改善炎症状态,降低患者血压,进一步印证了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 标签: 别嘌醇 血尿酸 血流介导血管舒张 急性脑梗死 血压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临床研究。方法: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病人共计108例,将其中54例常规体检人员设为参照组,54例脑梗死病人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内所有人员诊断结果,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参照组病人动脉狭窄检出率、中膜厚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完全闭塞、重度、中度、轻度狭窄程度人数均低于研究组,无狭窄程度人数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中,对脑梗死病人检测出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脑梗死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患有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纳入本次研究研究组,另外又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50例体检者纳入本次研究参照组,针对两组研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内膜增厚情况观察统计,并做组间对比。结果 研究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统计数值较高,因此其厚度较厚,同时研究组包括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内膜增厚在内检出率要高,两组各项研究数据对比差异较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对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更具准确性,能够更准确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为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具确切依据。

  • 标签: 临床诊断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重点对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脑梗死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50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体检者50例(参照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两组均通过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并对比两组诊断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内膜增厚情况。结果:诊断结果: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研究组(1.42±0.15)mm、参照组(0.47±0.05)mm,研究组VS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内膜增厚检出率,研究组46(92.00%)、44(88.00%)、45(90.00%),参照组1(2.00%)、1(2.00%)、4(8.00%),研究组VS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各项数据均以研究组具有优势性。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临床应用于动脉硬化脑梗死更具准确性,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对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因此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诊断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当前较为常见一种疾病,对中老年人来讲具有较大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并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极大危害。并且由相关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特点,年轻人也正在成为心脑血管发病人群。因此研究脑血管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医学意义。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同时梗死这一现象临床治疗问题。

  • 标签: 心脑血管梗死诊断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栓成分患者脑卒中病因、机械取栓过程、血管开通程度及临床预后等关系。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支架取栓和(或)导管吸栓并成功取出血栓及行病理检查13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按照血栓标本主要成分分成红细胞为主组纤维蛋白为主组。比较2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开通程度及临床预后等资料差异,以及分析血栓标本中红细胞浸润程度(红细胞占比)、纤维蛋白浸润程度(纤维蛋白占比)手术时间相关性。结果血栓标本成分主要为红细胞、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59例患者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79例患者以纤维蛋白为主。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比例、糖尿比例及血管成功开通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细胞为主组比较,纤维蛋白为主组患者中心源性栓塞型比例明显更高(54.2% vs. 77.2%),取栓次数明显更多[2(1,2)次vs. 3(2,4)次],手术时间明显更长[45(30,60) min vs. 80(60,90) min],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者比例明显更低(62.7% vs. 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长短红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562,P=0.005),纤维蛋白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67,P=0.010)。结论不同血栓成分提示脑卒中病因可能不同,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患者取栓相对容易,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血栓成分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行脑血管造影术诊疗脑梗死患者,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干预后HAMA及NIHSS评分B组均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B组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应用有助于稳定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脑血管造影术诊疗质量显著改善神经系统缺失情况,有助于疾病预后水平提升。

  • 标签: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从我院选取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20.1-2021.1),均接受血管造影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脑梗死专科护理)各3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对比组26.66%,护理满意度86.66%明显高于对比组56.66%,P<0.05。结论 在脑梗死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间,实施专科护理,可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较高护理评价,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无创伤检测血管形态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颅外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行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经验。方法200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94例。行单纯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者84例(93次),其中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64例(73次)。对于完全闭塞13例患者硬化内膜剥脱和取栓术。结果13例完全闭塞动脉2例部分再通,1例未再通,10例获完全再通;但1例获完全再通后5小时发现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脑缺氧时间过长最后呈植物状态。除1例术后早期并发一侧上肢麻木外,其他颈动脉狭窄者无论转流或非转流下行内膜剥脱者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随访发现1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20%左右。结论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安全预防脑梗死方法,颈动脉转流能提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 脑梗死 动脉内膜剥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检测分析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CT血管造影联合进行检测所发挥检测价值。方法:本文分析选择检测对象是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患者1528例,现对其年龄分布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脑梗死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43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时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做为对照,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采取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彩超结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16.28%斑块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斑块规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规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有效检出动脉硬化脑梗死,且操作简单,临床应用性较高。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颅外段闭塞脑梗死患者动脉弹性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收缩期内径(diameterof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of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elasticmodulus,印)、硬度指数(stiffness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l)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wavevelocity,PWVβ),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J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简便实用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弹性
  • 简介:  皮层下动脉硬化(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Binswangerdisease,BD),一种较为常见血管性痴呆.国外文献报道SAE(本文以下称BD)占老年人口1%~5%[1],有资料显示BD约占我国老年人口2%[2](402例老年人尸检中有9例确诊为BD).……

  • 标签: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脑血管平滑肌 白质病变
  • 简介:随着国内老龄化人口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类重大疾病,其致死率排在所有致死性疾病第2位。近几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脑梗死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关系密切,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检验,分析血清尿酸水平浓度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接收急性脑梗死患者(n=60)。通过对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后,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血尿酸尿酸)和研究组(高尿酸),每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尿酸浓度(326.33±76.45)μmol/L,研究组血尿酸浓度(479.52±94.53)μmol/L。两组患者在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入院时相比,有明显提升,结果比较(P<0.05);且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在入院,出院时研究组相比,数据优势更为显著,结果比较(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预后不良一项危险因素,能够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数据参考,血尿酸浓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采用有效措施降低血尿酸浓度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清尿酸水平 急性脑梗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