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壮族民间信仰中,凌云泗城壮族巫术非常独特。该仪式的存在年代不仅久远,而且歌调丰富,内容繁杂,曲折展现了古代壮民族社会生活的原始态貌及诸多方面。本文从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解读其"坐坛"仪式,探索巫调的内在规律和丰富内涵。

  • 标签: 壮族 巫术仪式 七十二巫调
  • 简介:壮族教育史略论李彦福,何龙群(广西教科所)(广西区党校)一、壮族教育史的分期壮族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壮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壮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壮族教育史的分期是依据壮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划分的。目前的壮学界对壮族社会发展...

  • 标签: 壮族地区 壮族教育 壮族先民 教育史 先进文化 民族教育政策
  • 简介:武宣壮族翡翠鸟舞,壮语称“扶骆丁陀”(fouxroegdingdiuj),扶骆(fouxroeg),即“舞鸟”:“丁陀”(dingdiuj),指“翡翠鸟”。是人们运用翡翠鸟外形的道具,模仿翡翠鸟的动作进行表演的一种原生态舞蹈,2010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广西壮族 翠鸟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具
  • 简介:<正>明清以来的有关叙述广西壮族的著作已经认识到壮族的姓氏特点,如以韦、黄、覃、莫等为大姓,有许多鲜见的姓氏,如闭、婆、侬、尧、鄱等.对于这些特点的形成前人未能作出恰当的解释.今天壮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壮族姓氏的形成、发展问题作个较好的解答.壮族源出古代越人,越人有名无姓.如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君王有夫差、无余、不寿、孚错枝等,他们都是有名无姓.汉代、三国时期的广西土著已开始使用了姓氏,如黄同、居翁、尹牙、顿奇、衡毅、士燮,他们都是当时广西地区的著名人物.但

  • 标签: 广西壮族 姓氏 部落 壮族地区 古代 广西地区
  • 简介:摘要蛙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壮族先民对于蛙与自身关系的探讨和信仰。本文通过分析壮族蛙崇拜的现象来探讨壮族蛙崇拜所蕴涵的文化本质。

  • 标签: 壮族 蛙崇拜 文化
  • 简介:看过电影《刘三姐》的人,都知道广西是“歌海”。而歌海最形象的展现,是壮族的歌圩。

  • 标签: 壮族 《刘三姐》
  • 简介:壮族有90%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有少部分居住于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省。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也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约占三分之一,与汉族及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水等各少数民族,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音乐 少数民族 大家庭 人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什么叫勒脚歌?勒脚歌,以三首短歌为一组,三首互相勒脚。即第一首开头两句,拿来做第二首的第三第四句;第一首的第三第四句,拿来作第三首的第三第四句。如《夫妻被拆散》:夫妻被拆散,/心似插钢刀,/老天若开眼,/大仇定要报。/父亲冤枉死,/我冤枉坐牢,/夫妻被拆散,/心似插钢刀。/仇苗心中长,/恨火心中烧,/老天若开眼,/大仇定要报。/二、勒脚歌的名称和种类。勒脚歌的名称很多,各个地方的叫法有所不同。有的叫“马

  • 标签: 勒脚歌 壮族文化 壮族人 民歌 苦竹 艺术特征
  • 简介:<正>壮族及其先民聚居地是我国目前发现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迄今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有1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达1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400多处,其中在6处遗址中发现有成批的墓葬,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壮族地区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年代均为距今3至5万年(即旧石器时代晚期),而百色盆地中的右江两岸发现的打制石器的年代约距今75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些发现表明,早在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壮族地区已开始有人类居住,并揭

  • 标签: 壮族地区 打制石器 原始文化 大石铲 石器文化 原始人类
  • 简介:<正>铜鼓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乐器和礼器,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在我国云南西部礼社江流域诞生了,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铜鼓进入我国的历史载籍,从《东观汉记》算起,也有一千七八百年了,但铜鼓入诗,则迟至唐代中叶才开始.唐诗号称五万首,提到"铜鼓"二字的仅有七首,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揆其原因,操之者一般来说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通识汉文的人也甚少,有关铜鼓的知识,只通过口传身授流传下来;汉族诗人进入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的时代较晚,而铜鼓本身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汉族诗人即使到了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也极难有见到铜鼓的机会,而当他

  • 标签: 铜鼓 壮族文人 民族地区 云南西部 汉族 广西
  • 简介:文章对壮族古文字的起源问题,以及壮族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和古壮字在民间流传使用状况作探讨。发现壮族自古就有自己的文字,并随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 标签: 壮族 文字 传承
  • 简介:<正>丧葬礼仪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道礼仪,也是人生的解脱礼仪。壮族丧葬礼仪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壮族的文化特质。一、壮族丧葬观念的演变壮族传统观念认为,人死是灵魂离开形体的结果,人虽死而灵魂依然存在,而且作用于活着的亲属。因而,人们对尸骸的处理是极其慎重的。在趋吉避凶的价值心理作用下形成的壮族丧葬礼仪,是以活着的人的利益为轴心的,功利目的极其明显。因此,对鬼魂的畏惧、讨好、敬而远之,甚至通过巫

  • 标签: 壮族地区 死者 鬼魂 丧葬礼仪 道公 孝女
  • 简介:无论是长篇还是短制,丰富多彩、优美神奇的歌谣传说,汇集起来,就像永不干涸的小溪,汩汩潺潺,一代又一代,向她的子子孙孙,描述着壮族先民早在远古遐荒时代即已繁衍生息、渔猎劳作在郁绿葱茏的祖国南疆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多少世纪的蒙昧,又多少世纪的梦魅,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骆越俚僚的铜鼓、嵴壁绵延的崖画、工巧炫丽的织锦、精妙细润的陶瓷、结构别致的麻栏,以及多姿多彩、灿若繁星的民间诗歌、音乐和舞蹈,如许令人迷醉而又自豪的奇珍异宝,无不辉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洋溢出浓郁

  • 标签: 艺术特质 壮族歌圩 民间诗歌 灿若繁星 壮族先民 麻栏
  • 简介:壮族麽教是以麽为其神职人员、以司麽为其主要经典、以古麽为其主要宗教活动的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当前壮族麽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壮族 麽教 现状
  • 简介:“蛮女偷闲点素粧,顶盘高髻耳联珰。短衣细袖蹁跹舞,百折腰裙拖地长”。这是清代师宗知州夏治源吟咏师宗壮族装束和舞蹈的一首诗。诗句说明,壮族不仅喜爱舞蹈,而且舞技娴熟,颇富魅力。清代壮舞的这种情况,至今其盛未艾。现仍流行的碗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 标签: 碗舞 师宗县 短衣 身法 夏治 自娱性
  • 简介:恩格斯说过:“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由这个意义看,壮族民间文学中的悲剧性作品同样具有这个作用。它除了表达人民的憎爱情感外,必然包含有一定的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祖先崇拜的意识在悲剧性作品中,我们看到壮族先祖(女米)六甲是由花变来的,人是(女米)六甲用土造的,人的性别也是她用杨

  • 标签: 伦理思想 祖先崇拜 故事书 文化思维 达备之歌 一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