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十分重要,其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工业的发展,该技术对提高机械控制水平及改良机械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工程机械设备是广泛应用于工地建设、矿山施工、道路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专用设备,随着各种液压系统的不断发展,其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之维修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也越来越强,随着液压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液压系统的故障判断和排除也越来越复杂化和专业化,故障的查找也越来越困难,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标签: 工程机械 设备 液压系统 卸压装置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粘贴骨导助听器对单外耳道骨性闭锁患儿双耳聆听效应及主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10例单外耳道骨性闭锁患儿,男、女各5例,年龄5~15岁,平均8.3岁。统一于患配戴粘贴骨导助听器,分别于裸耳和助听状态下行自由声场下听力阈值、安静下言语识别率、噪声下言语识别阈和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能力测试,并发放主观问卷。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应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裸耳与助听后效果差异。结果自由声场中,助听后听阈较裸耳改善了(21.9±4.4)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8,P<0.05)。患儿在安静和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总体均有提高(P值均<0.05),当单独分析中枢冗余、双耳抑噪和头影效应时,双耳抑噪效应助听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种效应在助听后均有提高(P值均<0.05)。声源定位能力测试中,有6例患儿助听后有改善,但助听前后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中,患儿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和听力音质及其8项子类别在助听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值均<0.05);国际助听器效果问卷平均得分为4.1分。结论粘贴骨导助听器能显著提升单外耳道骨性闭锁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耳道闭锁 听觉丧失,单侧性 助听器 骨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3 7例、C4 3例、C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凹松解,再行后路松解、凹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凹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凹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凹。2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生产。同时瓦斯空排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并且对环境产生了破坏,瓦斯发电是煤矿瓦斯利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矿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金鑫等研究表明采用井下定向钻进技术施工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定向钻孔的工艺方法能实现煤层底板超前探测和治理,确保矿区下保护煤层安全开采,但该技术未进行瓦斯治理研究。李海涛,张哲等仅研究了下保护层开采中的底板压深度、压效果,并没有针对下保护层压技术的实现工艺进行研究。

  • 标签: 保护层开采 卸压瓦斯 定向钻进技术 成孔工艺
  • 简介:摘要:针对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围岩剧烈破坏变形而产生强烈动压现象,提出水力压裂技术来预裂弱化处理末采面顶板;通过超前分阶段弱化顶板以缓解末采期间工作面采空区的大面积悬顶现象,降低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减小工作面和回撤通道的顶板、围岩变形,确保213综采工作面在回撤时回撤通道完好留巷,现实安全搬家倒面。

  • 标签: 末采 水力压裂 顶板 围岩变形
  • 简介:摘 要:本文针对火电机组管理的煤码头抓斗卸船机,利用作业流程、运行模式等优化策略和方法,相比传统作业模式,该智能系统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人员工作强度明显下降,不仅提高了自动煤的智能水平,也提高了燃料效益和管理效率,并且每年能大幅节约燃料、人工、维护、运行等成本。

  • 标签: 火电机 抓斗 卸船机 智能 自动
  • 简介:摘要:煤矿巷道综采矿井工作面巷道端头切顶深层压技术分析依据"切顶短壁梁"应力理论,改善了煤矿巷道顶部围岩浅层应力转移环境,将煤矿巷道顶部围岩浅层应力集中底部转移至深层底部,达到巷道稳定的目的,实现了无煤柱开采。本文通过介绍煤矿综采工作面端头切顶压技术的背景和其技术应用,来探讨端头切顶压技术的优点。

  • 标签: 综采工作面 端头切顶卸压技术 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区淋巴结转移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心行甲状腺全切+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区淋巴结清扫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17例患者,男性87例,女性230例,年龄(41.4±12.1)岁(范围:16~75岁),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患中央区淋巴结及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116、69、269、181例,跳跃性转移者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及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rs=0.162,P=0.004)、肿瘤最大径>10 mm(rs=0.184,P=0.001)、被膜受侵(rs=0.135,P=0.016)、气管前淋巴结转移(rs=0.394,P<0.01)、喉前淋巴结转移(rs=0.272,P<0.01)及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rs=0.203,P<0.01)是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区淋巴结有转移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存在男性、肿瘤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或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中央区淋巴结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可考虑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肿瘤转移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前建筑业采用的普通悬挑脚手架其悬挑钢梁须穿越外墙,传统板上悬挑方式,剪力墙、角柱的预留洞口将破坏纵向受力钢筋,结构内部空间占用率高,影响二次结构及安全文明施工的开展,且后期封堵不到位会存在渗漏隐患。外墙脚手架施工中,采用花篮拉杆悬挑脚手架代替传统悬挑架,大大的节约了工字钢的用量,也避免了工字钢穿外墙留下的脚手架洞,减少脚手架洞修补工程量,进而减少了外墙的渗漏,提高了外墙成型质量。同时,悬挑层室内墙体砌筑、二次结构施工及楼地面及其它装饰工程的施工不受限制。

  • 标签: 花篮式 住宅工程 意义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支循环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42例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2名神经内科、2名影像科高资历医师组成血管狭窄评估小组,采用盲法阅片对狭窄动脉及支循环进行评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 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取改良 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依据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部位,将血流代偿模式分为4型。观察入组患者的狭窄/闭塞支循环代偿模式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48~82(61±8)岁。启动支循环途径:前交通动脉支、后交通动脉支、眼动脉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支、脉络膜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支循环、颈外动脉-颈内动脉C4段支循环、胼周动脉吻合支、硬脑膜-软脑膜支、新生血管。Ⅰ型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闭塞20例(47.6%);Ⅱ型双颈内动脉C2段至C6段眼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闭塞5例(11.9%);Ⅲ型双颈内动脉C6段眼动脉发出后重度狭窄/闭塞2例(4.8%);Ⅳ型混合型15例(35.7%)。结论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支循环途径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探讨其支循环代偿模式分型,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分析病变特点及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

  • 标签: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永存坐骨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 要:为解决淮北矿区综采面拆除前施工出架通道效率低、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制约工作面安全高效收作难题,本文重点介绍一种超前施工综采面出架通道技术方案,并对超前施工出架通道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超前施工出架通道受到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工作面顶板扰动两方面影响,通过采用水力压裂切顶压护巷技术,改变顶板活动规律,降低工作面顶板断裂回转变形等活动对出架通道的影响,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工作面贯通出架通道后,出架通道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综采拆除需要,大大提高了综采面拆除效率。

  • 标签: 预掘出架通道 水力压裂 切顶卸压 快速拆除
  • 简介:摘要:油计量是集输系统每天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质增效背景下的原油集输对油计量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采油厂集输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强化管理,油计量准确率已提高到97%以上,盘库准确率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而随着单车油计量系统的运行,我们对其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个别单天误差较大,这表明油计量系统其准确率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为此,针对油计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使得运行数据更加精准。

  • 标签: 卸油计量 准确率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甲瓣联合对趾腓皮瓣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甲瓣联合对趾腓皮瓣,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甲瓣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皮瓣修复,取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对再造指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甲瓣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趾整体外形恢复良好,趾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对趾的损害,对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探究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于2020.01-2020.12期间,纳入104例因双额叶脑挫裂伤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52例病人。治疗A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B组采用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为40/52(76.92%)与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51/52(98.08%)对照,构成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 简介:摘要:由于煤层透气性差、瓦斯含量高等不利因素,导致煤层瓦斯抽采时间长、效率低、抽采效果较差,瓦斯治理难度大、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威胁安全生产、制约了矿井安全高效的建设。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矿方积极探索开展水力割缝压增透技术,使得煤层透气性增强,煤层地应力及瓦斯压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瓦斯抽采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标签: 水力割缝 卸压 增透技术
  • 简介:摘要:在火力发电厂燃料供应系统中,煤系统作为燃料区域煤场库存的重要供给系统,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高效性,对火力发电厂煤场的库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火力发电厂煤系统的实际生产情况,做出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保证煤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可靠的运行。

  • 标签: 卸煤系统 卸船机 清仓作业 卸煤效率 推耙机 煤船到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第2足趾近趾(指)骨间关节(PIPJ)移植重建手指PIPJ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3例手指PIPJ缺损的患者,均为创伤性损伤一期修复术后发生的PIPJ缺损,受伤机制为:绞轧伤5例,电锯伤4例,冲压伤2例,挤压伤2例,其中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3例。手术时间为一期手术后3~7个月,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进行移植重建,取伤指同第2足趾10例,取对第2足趾3例。移植关节均携带观察皮岛,面积为1.0 cm×1.5 cm~1.0 cm×2.0 cm。足趾供区继发骨缺损均取髂骨条植骨重建,切取髂骨条长度为4.0~6.0 cm,供区创面均采用趾腓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积1.1 cm×1.6 cm~1.1 cm×2.1 cm。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传送照片的方式进行随访,内容包括重建手指和供足的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结果13例移植的关节和趾腓岛状皮瓣均全部成活,移植关节和供趾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其中3例关节和肌腱粘连严重,二期行松解术。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18个月,重建的指PIPJ未发生退行性变,主动活动度为:屈曲45°~90°,伸直0°~10°,活动度平均66.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2例。供趾外形良好,远期随访行走功能正常。髂腹股沟供区只留1条线形瘢痕,无明显不适。结论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移植重建缺损的手指PIPJ,能够恢复手指骨间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足趾供区同时行髂骨条植骨重建加趾腓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能够保留足趾的外形和大部分功能,达到供、受区平衡。

  • 标签: 近侧指骨间关节缺损 趾骨间关节 重建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桡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前臂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桡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