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远足旅行从来都是文人的最爱,丰子恺也不例外,他一生中除了长时间的伏案写作、绘画、翻译外,还游历过很多地方,仅江西就踏足过三次,第一次是1937年12月避难时在萍乡暂居,严格意义上这并不算游历,但赣西的风土人情,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是1956年7月与家人的庐山之旅。第三次是1961年9月跟随上海政协赴

  • 标签: 丰子恺 赣西 军官教导团旧址 陈师曾 大林寺 八境台
  • 简介:育人,是要有目标和标准的,但标准绝不是扼杀个性和活力的“模子”。“泥人模子”必须废除,培养有个性、能创新的一代新人之教育必须成为现实。

  • 标签: 丰子恺漫画 教育 标准 个性 育人
  • 简介:丰子恺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关学家。他的漫画作品所体现出的儿童美育观体现着培育同情心、体味童心、理解艺术心的基本内涵,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丰子恺漫画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 标签: 丰子恺漫画 美育观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 简介:《音乐十课》,丰子恺著,1947年9月10日(上海)万叶书店初版,主要面向中学生读者,分10课讲述“音乐的初步”。此书重版较多且间隔较短:1950年1月1日二版,1950年10月20日四版,1951年4月20日五版,1951年9月1日六版。1951年9月19日修订后出版1951年10月20日七版,1952年1月20日八版(修订本);1952年4月10日第二次修订后出版1952年8月10日九版(修订重排本),1952年10月10日十版(修订重排本),1953年5月10日十一版(修订重排本)。

  • 标签: 丰子恺 音乐 1951年 1950年 史料 美育
  • 简介:  漫画,通常人们把它理解为一种对社会世事人情讽刺戏谑的绘画形式.因为它关注时政、讽刺生活的态度并多以'丑'像的形式见诸报端,似乎于追求美善统一的审美意境大相径庭.然而,当我初次看到丰子恺的漫画时,就深深地被其吸引了:一道卷起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

  • 标签: 丰子恺 绘画形式 护生画集 美善 笔墨技巧 大象无形
  • 简介:丰子恺以画家、散文家、书法家与翻译家著称于世。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郁达夫就认为,丰子恺首先是位散文家,他说:“人家只晓得他(指丰子恺——引者)的漫画入神,珠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郑逸梅等也持有与此相同的看法,他说:“有人评丰子恺谓书胜于画,散文更

  • 标签: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 早期作品 肉腿 车厢社会
  • 简介:丰子恺的漫画在我国现代漫画史上是独具一格的。他的漫画艺术以其儒家与佛学修养为德性底蕴,以简笔写意的方法表现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怀,营造出一片清丽脱俗、明净朗然之审美意境。

  • 标签: 丰子恺 漫画 德性 光辉
  • 简介:"铁骨冰心霜雪中,孤芳不与众芳同。春风一夜开桃李,香雪飘零树树空。"这首诗是1918年丰子恺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所吟的咏梅诗《晨起见园梅飘尽口占一绝》。那时候丰子恺刚刚二十岁,在读师范,血气方刚、壮志凌云,还不知道日后自己会成为中国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若能先知先觉,洞察天机,我想先生可能要笑吟吟地把诗改一改了:"铁骨冰心霜雪中,孤芳不与众芳同。春风一夜开桃李,香雪笑看缘舍翁。"

  • 标签: 丰子恺 智慧 师范学校 浙江省 文学家 教育家
  • 简介:《音乐入门》,丰子恺著,1926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此书原为立达学园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讲义,初版由丰子恺自行装帧设计,是丰子恺所有著作中发行最广’印行版次数最多的一部,在图书版本史上亦具研究价值。

  • 标签: 丰子恺 音乐 初中一年级学生 序言 史料 美育
  • 简介: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与美育理论家。他从其“人生-同情论”人生观出发,力倡“绝缘论”审美观、“人的教育”美育观、“爱心论”创作观,并以“梦与真”对中西艺术加以比较。特别是其《护生画集》与“护生即护心”之说成为中国艺术史与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 标签: 同情心 绝缘论 人的教育 爱心论 护生画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丰子恺高扬儿童崇拜的大旗。他的童心观的内涵有二:去伪存真、"真"为核心;善为基础、真善统一。前者又包括两层涵义:自然之性与真率之趣。自然之性是"真"的本质特征和理念形态,真率之趣是"真"的外在表现和践履形态,二者互相诠释,统一于主体的"人"。后者则显示出丰子恺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坚持真善统一,在动机上欲以启蒙价值观立五四"新人"。

  • 标签: 童心观 丰子恺 李贽 去伪存真 真善统一 儒道佛
  • 简介:丰子恺儿童观的核心理念与佛教精神相背离,儿童心灵纯净的观念与唯识学的八识说相冲突,而儿童能看到事物实相的观念则违背了唯识学的三性说;丰子恺的儿童观与《大乘起信论》所主张的众生无明妄心缠身的观念相违;丰子恺追求的是污浊与纯净相混杂的婴儿境界而非佛教所推崇的婴儿行境界。

  • 标签: 丰子恺 儿童观 佛理
  • 简介:漫画家丰子恺抱着“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的思想,历时四十六年创作出《护生画集》。他广泛地从各种诗书笔记中选取素材进行创作,其中有22幅反映了山西历史上的人与事,突出了护爱心、戒杀生、除残忍、长慈悲的创作主题。

  • 标签: 丰子恺 《护生画集》 山西的人与事 白居易 元好问 护爱心长慈悲
  • 简介:梵高(VincentVanGoatl)生于1853年,去世于1890年,最早为中国人所知应在清未民初。《鲁迅日记》记载,1912年8月16日,“得二弟所寄V.vanGogh:《Breife》一册”。可见民初已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阅读梵高,只是当时其尚且以绘画欣赏或外文阅读的形式被国人了解,

  • 标签: 中国人 梵高 丰子恺 生活 《鲁迅日记》 清末民初
  • 简介:像孩子一样画孩子丰子恺是一位典型的慈父,他对孩子疼爱有加,他总是以一颗纯真的童心去细腻地体味儿童的心灵。他在画那些儿童题材的漫画时,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和许多年轻的父亲一样,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那种疼爱真的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常常抱孩

  • 标签: 丰子恺 孩子 儿童题材 父亲
  • 简介:丰子恺先生去世已经35年了,可是打开近日海豚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他的漫画却仍然让人觉得很新鲜。我一页一页地读着、笑着、思索着,总感觉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美好的韵味,吸引着我走向一程又一程的陶醉之旅。丰先生的画作,仅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需要用心来品读,需要用灵魂来回味。

  • 标签: 丰子恺 漫画 儿童 品读 小诗 出版社
  • 简介:……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于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都是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

  • 标签: 丰子恺 散文 平中见奇 古木 泥土 枝叶
  • 简介:丰子恺先生曾经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大都市——人文荟萃的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有人说丰先生是人人皆知的著名漫画家。这说法还不够全面,从丰先生的生平事略看,他首先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是由于后来被漫画家的大名所掩盖。从有关资料中看出,他对中国画的研究之全面与深刻,不少见解创前人所未有,见地新颖,说理精当。对中国画的历史有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的地位、影响以及他们的代表作都有自己的见地。

  • 标签: 文化大都市 丰子恺 暗喻 画作 美术教育家 文艺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