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在党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周振华同志著、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概说》一书,是作者着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精选了许多基本资料,采用比较研究、定量分析等具体方式,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而写成的。作者围绕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问题,针对新的实际,即我国新的政治、经

  • 标签: 现代化道路 比较研究 具体方式 实现现代化 商品经济 出版社
  • 简介: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贡献莫过于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毛泽东,始于邓小平、成于邓小平。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规律作为根本依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基本规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道路所鲜明体现的认识路线、思想方法和根本立场,对于我们今天深刻把握中国道路的精髓和真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开拓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道路 认识路线 思想方法 根本立场 现实启示
  • 简介:为了纪念毛泽东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匕提出的“中国诗的出路”50周年,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成都市社科联、成都市文联、成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联合组织,于2008年12月24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纪念毛泽东关于诗歌发展道路50周年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毛泽东诗词爱好者150多人。大会共收到文章75篇,创作诗集或刊物8部。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学术研讨会 诗歌发展 研讨会综述 纪念 道路
  • 简介:马金鹏先生(1915-2001)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专家、翻译家,是民国年问成达师范学校的首批毕业生和该校派往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的留学生之一,是该校“三长教育”成果的典型,是“成达精神”的传人,一生中在教学、翻译与研究、学术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标签: 马金鹏 伊斯兰 爱国爱教 学者 纪念 道路
  • 简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过程: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逐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将中国革命视为世界受压迫民族革命的一部分,选择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来解决中国革命的普遍性问题;而随着实践中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步加深,毛泽东将农民问题视为中国革命的特殊性问题。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道路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探索,对于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民问题
  • 简介:朱智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朱老先生对中国心理学研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分析了其学术思想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其次,介绍了以林崇德教授作为带头人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们以朱老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目标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朱老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我国当代心理学研究梯队建设的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值朱老诞辰10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 标签: 林崇德 朱智贤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中国化
  • 简介: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不仅包括创造性地把革命重点放在农村,而且能够适时地夺取全国政权并创造夺取全国政权的民主形式。而民主建政是'夺取全国政权'的基本要求,协商民主则是毛泽东和我们党独创的民主建政形式。

  • 标签: 毛泽东 夺取全国政权 民主建政 协商民主
  • 简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源头,从源流关系视角辨析关于中国道路和前途的四种“主义”,就会发现,“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和“国家资本主义”论无源无流,社会民主主义流非源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源无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自源出、源远流长。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源流关系
  • 简介: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宏观视角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道路,就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章从历史、理论、理念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位进行深入探讨,以利于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道路的未来走向。

  • 标签: 三个定位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出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这个实践和道路制定了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历史方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兴国之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立国之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强国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奋斗目标。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2012年3月,谢文郁教授出版了《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的思想史密码》①(下文称为"谢著")一书。该书深入地剖析了"真理"问题在希腊思想中的困境,并指出是《约翰福音》带领人们彻底走出了"真理"困境。

  • 标签: 《约翰福音》 真理 道路 柏拉图 宗教 哲学
  • 简介: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权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 简介:皮尔士认为信念的对象是命题.信念表现了当事人进行特定行动的倾向。人们为了消除怀疑,意图通过探究来确定信念。一个信念是应当持有的,当且仅当它能够免除怀疑。通过与固执方法、权威方法和先天方法的比较,皮尔士认为科学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进而持有信念规范主张:一个信念是应当持有的.当且仅当它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到的。当代信念伦理学的证据主义、实用主义和兼容主义都面临着理论困境,而皮尔士的外在主义走出了“第四条道路”。出于科学方法的实在性、普遍性与可操作性,皮尔士的主张能够解答普遍性问题。

  • 标签: 皮尔士 实用主义 信念规范 信念伦理学
  • 简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协同互进。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多党合作制度有着独特优势与特殊价值:凭借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大的包容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了政治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强大的政治整合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多党合作制度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外延和现实形态,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规定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并引领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程。

  • 标签: 多党合作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辩证关系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道路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道路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目标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形成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一直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相随同行,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已完成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在进行的使命是指导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为民富国强的现代化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的进程,体现着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的统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特色 自觉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及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条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本文仅就这两条道路在选择和形成过程中的相似性问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社会生产力 理论创新
  • 简介:“中国模式”提出比较早,但以往不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笔者是不主张“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而主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提法。原因有三:第一,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些模式,没有一个是成功的;第二,国外学者提“中国模式”实质是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对这种认识和评价我们可以关注和参考,但不必追风;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根本道路,这个道路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远没有成熟为一种模式,所以,不必冠以“中国模式”。

  • 标签: 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的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这些文献包括三大类别:手稿,经毛泽东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经毛泽东审定用毛泽东的名义所发的文稿。它们少量曾公开发表,较多的在党内不同范围内印发过,亦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尽管还有不少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未曾收编入,但这部卷帙浩繁的文稿像是一本流年簿,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活动史迹,他的亲力亲为、所思所虑,他的大量国务活动及党务活动,他的个人交往及应酬。从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清晰脉络。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 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的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本篇是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至十册进行导读。从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八至十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