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前肥胖及超重及不同增重情况对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数据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建档产检的9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的超重及肥胖孕妇45例,对照组为同期的18.5kg/m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正常体重孕妇50例。按照不同孕期进行(早中期、晚期)比较研究肥胖及超重孕妇与正常体重孕妇PT、INR、APTT、TT、FIB和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在肥胖超重组比较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多组PT、INR、APTT、TT、FIB和PLT计数的变化及意义。结果:依据凝血指标数据显示:超重及肥胖组孕妇孕早中期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小板数(PLT)计数均高于正常体重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小板数(PLT)计数均高于正常体重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PT、INR、APTT、TT比较,差别均无统计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组孕妇(观察组)中增重过多组孕晚期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小板数(PLT)计数高于增重适宜组(P<0.05)。结论:孕前肥胖及超重及孕期增重过多情况容易加重孕妇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分娩危险。孕妇应当合理控制体重增重范围,降低分娩对母婴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孕前肥胖 超重 增重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史女性再次妊娠时孕期总增重、不同时期增重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441例有GDM史的单胎经孕妇作为GDM史组,从同时期在本院分娩的无GDM史的单胎经产妇中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筛选出1 637例作为无GDM史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围产结局的差异。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推荐的增重适宜值将2组孕妇分别分为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和增重过多,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妊娠不同时期同一增重情况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1)GDM史组孕妇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前、OGTT后增重及孕期总增重均显著低于无GDM史组[(6.3±3.3)与(7.9±3.7) kg、(4.8±2.6)与(5.6±2.6) kg及(11.8±4.6)与(14.4±4.6) kg,t值分别为8.074、5.183及10.277,P值均<0.001]。GDM史组此次妊娠GDM、妊娠期高血压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无GDM史组[46.5%(205/441)与18.1%(296/1 637)、8.4%(37/441)与5.4%(88/1 637)、12.9%(57/441)与9.7%(158/1 637),χ2值分别为153.181、5.583及4.013,P值均<0.05]。(2)行OGTT前:不同增重类别的GDM史孕妇发生GDM的风险较高[增重不足、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4.02(2.35~6.88)、3.92(2.65~5.79)及3.33(2.11~5.25),P值均<0.001];除增重不足者,GDM史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亦较高[增重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3.62(1.47~9.23)和2.22(1.07~5.57),P值均<0.05]。行OGTT后:不同增重类别的GDM史孕妇发生GDM的风险较高[增重不足、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2.48(1.60~3.84)、4.63(2.92~7.35)及4.22(2.73~6.51),P值均<0.001];增重过多的GDM史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OR=2.46,95%CI:1.10~5.51,P<0.05)。整个孕期:不同增重类别的GDM史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均较高[增重不足、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3.02(2.00~4.59)、4.08(2.76~6.04)及2.66(1.54~4.59),P值均<0.001];GDM史增加增重不足者大于胎龄儿及增重过多者产后出血发生风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94(1.09~4.21)和2.93(1.31~6.55),P值均<0.05]。结论有GDM史女性再次妊娠时不同时期增重及孕期总增重均低于无GDM史者,但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较高。即使在同一增重类别中GDM史也会增加GDM和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孕期体重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情况,探讨两者与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2,n=139)、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2,n=1 342)、超重组(BMI:24.0~27.9 kg/m2,n=404)、肥胖组(BMI≥28.0 kg/m2,n=80);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推荐的GWG标准分为GWG不足(478例)、GWG正常(884例)和GWG过多(603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采用二分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WG对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中位孕前BMI为22.1(20.3~23.9) kg/m2,异常者占31.7%(623/1 965);中位GWG为13.0(10.0~16.0) kg,异常者占55.0%(1 081/1 965)。与孕前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孕前超重及肥胖会增加早产(OR=2.100,95%CI:1.398~ 3.156)、低出生体重儿(OR=3.187,95%CI:1.892~5.367)和巨大儿(OR=1.758,95%CI:1.182~2.614)的风险;孕前体重过低能够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0.476,95%CI:0.238~0.960)。与GWG正常的孕妇相比,GWG不足会增加早产(OR=2.316,95%CI:1.530~3.505)、低出生体重(OR=1.850,95%CI:1.103~3.104)的风险;GWG过多会增加巨大儿(OR=1.828,95%CI:1.225~2.726)和大于胎龄儿(OR=1.955,95%CI:1.448~2.640)的风险,降低低出生体重儿(OR=0.359,95%CI:0.193~0.667)和小于胎龄儿(OR=0.452,95%CI:0.240~0.852)的风险。结论二胎高龄妇女孕前BMI过低、超重及肥胖,GWG不足或过多均会对新生儿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说明第2次妊娠时应秉持全程体重管理的理念,既要在孕前将BMI调整至正常范围内,亦要保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从而减少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

  • 标签: 体重指数 孕期增重 母亲年龄 妊娠次数 妊娠结局 婴儿,新生 出生体重
  • 作者: 赵欣 杨慧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2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妊娠合并糖尿病母胎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03001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妊娠合并糖尿病母胎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
  • 简介:摘要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增重过多不但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风险,也与儿童心脏、呼吸、代谢和认知相关的不良结局有关。女性肥胖是妊娠期间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以孕期饮食和体育活动作为干预手段,能有效控制孕期增重,减轻压力和抑郁,也能防止摄入过多热量,以减少孕期增重。由于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孕期增重更重要,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产前保健,改善子代的长期健康状况。未来的预防策略应侧重于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干预。

  • 标签: 超重 肥胖症 孕期增重 妊娠结局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管理对超重孕妇妊娠结局和产科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产检及分娩的109例超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产检及孕期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59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体质量管理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1h、服糖后2h血糖水平,妊娠结局、胎儿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体质量增长正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增重速率及孕期总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体质量管理 饮食运动 孕期增重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全血铁水平与红细胞平均体积相关关系,利于对儿童铁缺乏早期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普析通用MB5血液五元素分析仪测定全血铁的浓度,贝克曼库尔特ACT5diffAL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对1726例儿童全血铁与红细胞平均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血铁低于参考值的占11.8%,全血铁与红细胞平均体积正相关,r=0.8476。通过体检血常规检测,其红细胞平均体积可有效提示儿童铁缺乏的可能。结论通过全血铁与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相关性,对常规体检中发现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的儿童,必要时进行铁或其他相关检测,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发生可能,早预防,早治疗,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全血铁 红细胞平均体积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医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的因素,为领导决策提供论据。方法对射洪县人民医院最近3年的平均住院日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计算,并用数学替代法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结果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日历数。结论缩短平均住院日应建立在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提高病床使用率二者兼顾的基础上。

  • 标签: 影响 住院日 因素 关系
  • 简介:摘要抽取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无并发症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在2009年8月l日~2010年6月31日期间入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在2009年1月l日~2009年7月31日期间入住同一医院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为对照组。要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以实施临床路径手术治疗与未实施临床路径治疗作对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比分析结果。

  • 标签: 临床路径 平均住院日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1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6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86%vs.73.21%;就平均住院日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8.77±3.56)dvs.(14.25±5.5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管理 患者 平均住院日 影响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对药学部门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进行相关规定。而我国大部分医院门诊药房都面临着机械且繁重的老式药品的调剂方法,均希望能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药学临床服务中。但由于我国医院院内包括大量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对住院药房药品的调剂可以采用单剂量调剂法,而门诊药房不可采用此种方法。因此,门诊药房迫切需要一个规范而高效率的调剂方法。本文现对药房药品调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日平均数调剂法在药方药品调剂中的作用。

  • 标签: 日平均数调剂法 药学 药品调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MCV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的平均值为65.6fl,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92.4fl,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尿MCV值1,可以准确、灵敏地对“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进行鉴别,能作为血尿定位检验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尿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因此,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要根据综合目标管理方案的总体要求,及时使各项措施落地实施,不断的降低平均住院日,使之成为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的新亮点。

  • 标签: 剖宫产 高龄产妇 平均住院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科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并找到对应解决措施。方法选择于我院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出院的共计1539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结果社会因素、临床因素、管理因素中的患者手术次数、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术前住院日等等都是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术前住院日。结论必须从外科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出发,针对性提出对应解决措施,进而有效减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

  • 标签: 外科择期手术患者 平均住院日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与噪声作业女工高血压的关系,了解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作为噪声作业女工发生高血压风险内效应指标的应用意义。方法于2018年1至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州市的20 882名在岗噪声作业女工纳入研究,收集其纯音测听值、血压、年龄及工龄等信息。运用趋势χ2检验评估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对血压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相关的高血压风险。结果噪声作业女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听力检出率为80.73%(16 858/20 882),高频轻度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21%(3 384/20 882),高频重度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06%(640/20 882)。正常听力组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04%(1 018/16 858),高频轻度听力损失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0.28%(348/3 384),高频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25%(72/640)。随着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呈升高趋势(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比较,7~9年和≥9年组女工发生高血压风险均下降(OR=0.79、0.75,P<0.05);与正常听力组比较,高频轻度听力损失组发生高血压风险增加(OR=1.31,P<0.05)。结论噪声作业女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加可能导致血压水平和高血压风险增加,应重点关注高频轻度听力损失女工。

  • 标签: 听阈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高血压 工龄 比值比 趋势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经常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多次随访,其产生的多个观测值之间相互关联,常导致时依性混杂,这种情况下的数据一般不满足传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的应用条件。序列条件平均模型(SCMM)是一种可以处理时依性混杂的新方法。本文主要对SCMM的基本原理、步骤及特点进行概括。

  • 标签: 序列条件平均模型 时依性协变量 倾向评分 广义估计方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 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 MCV测定结果。结果 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 MCV的平均值为 65.6fl,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 MCV值为 92.4fl,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测定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尿 MCV值 [1],可以准确、灵敏地对“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进行鉴别,能作为血尿定位检验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尿定位;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in the localization of hematuria,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nal glomerular" and "non renal glomerular" hematuria. Methods the urine MCV of glomerular hematuria patients and non glomerular hematuria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results of MCV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urinary MCV was 65.6fl in patients with glomerular hematuria and 92.4fl in patients without glomerular hematuria. Conclusion by measuring the mean volume of urine MCV of patients, we can accurately and sensitively distinguish "renal glomerular" and "non renal glomerular" hematuria,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localization test of hematuria,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 in clinic.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