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那天我在镜子里看见我脸上的伤痕和浑身的泥湿,我忍不住叹一口气,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心里百分懊悔,觉得对不住我的慈母——我那在家乡时时刻刻悬念着我,期望着我的慈母.我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我已经过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转机。——胡适《四十自述》己酉年(1909)十月,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上海中国公学风潮,带着'应有天涯感,无忘城下盟'的理想主义折戟,

  • 标签: 少年胡洪 求学转机 洪骍
  • 简介:大窑遗址第11号、25号洞遗址点位于大窑村南山的南坡,汪宇平先生等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清理发掘,两处洞穴发掘虽然间隔较长,但发掘资料保存基本完好①,基于2011年开始的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的新一轮发掘研究,有必要对以往的发掘资料进行整理,本文对以上工作简要总结并报道.

  • 标签: 发掘简报 遗址 呼和浩特 清理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 简介:金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的安徽和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当时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均住在这里,全国各地很多社会抗日团体和流亡学生也纷纷向这里云集,一向沉寂幽静的山区小镇,顿时成了机关林立、人口剧增的城市.由于日军不断派飞机轰炸和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制造磨擦,很多抗日志士在这里捐躯.

  • 标签: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反动派 安徽省政府 广西 抗日战争时期 党委领导
  • 简介:田汉进入日本留学的1916到1922年的大正时代,正是以'德谟克拉西'为时代流行语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相当尖锐,要求改革、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高校师生纷纷走出象牙塔,坚持'思想—组织—运动'的三位一体,关注社会、组织团体、积极投身变革运动。而在同一时期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专业的田汉也受到了环境氛围的感染。

  • 标签: 牺牲者 帝国大学 湖南劳工会 吉野作造 日本外务省 社会主义者
  • 简介: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社团,先是由王光祁提议的。王光祁是四川温江县人,1914年到北京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1918年6月初毕业后担任成都《群报》和《川报》驻北京记者。他联络同乡曾琦、周太玄等人,以“少年意大利党”、“少年德意志党”为榜样,筹备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当时他们都没有名气,故请求李大钊参与发起。

  • 标签: 少年中国学会 德意志 李大钊 曾琦 成立 “五四”时期
  • 简介:李家炽同志中学时代离开上海参加革命,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奔赴抗日前线。解放后,长期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职务,负责宋庆龄同志在上海的后勤保障工作。离休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物管理局副局长。他本身的经历,就是一段传奇的革命故事。本次访谈于2005年6月8日下午在上海李家炽家中进行。

  • 标签: 革命故事 抗日救国 少年 后勤保障工作 政府机关 上海市
  • 简介:本报作为全国惟一一份以指导学生学习和传授百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辅导类精品文摘报纸,从全国四千多种教辅类报刊和辅导资料中汲取精华,经过编辑精心锤炼,可谓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不仅重难点突出,同步性强,而且释疑解惑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 标签: 文摘报 少年 订阅 学习辅导 百科知识 学生学习
  • 简介:承蒙贵州省博物馆领导批准,有机会阅读到张之洞少年时代的著作——《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一书,十分感激。该书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贵阳孔天成斋刻字铺印刷.直排16开线装本,61页六万来字。是原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许庄叔先生于1978年生前赠送的。

  • 标签: 少年时代 张之洞 贵州师范大学 师范学院 馆领导 贵州省
  • 简介:<正>民俗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外现形态,它与民族的存在关系至密.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族依俗存,风俗造就了民族.民族风俗涉猎民族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几乎民族的每一种习惯性行为,都可以认定为一种民族风俗.一个民族的风俗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凝结,是思维模式的淀积,智慧的传承,精神情操的展露,审美观念的再现.因此,我们把民族风俗看成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最深刻、最广泛和最通俗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能深层地透视一个民族的心态.一、习惯与创造民族风俗常表现为民族独具的习惯意识

  • 标签: 民族群体 民族风俗 各民族 民族习惯 民族文化 民族习俗
  • 简介:胡适、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关于实验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方法和社会改造道路的争论,也可说是“少年中目学会”内原有的社会主义与由会外输入的实验主义之间的争论。胡适的实验主义宣传,对学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学会中原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从事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的会员形成了所谓“问题与主义”派。而围绕着《少年中国》月刊文字方针而展开的“学理与主义”之争,并非人们所说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范式转换,而是学会自由研究与预备主义的表现与结果。在导致学会分化的共同主义之争中,胡适及学会内的“问题与主义”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问题与主义 胡适 李大钊 少年中国学会
  • 简介:带血的狗铃──贺龙与残疾少年的故事[湖南]老红军战士吴绪清述周保林整理1931年古历冬月。鹤峰走马坪遍地皆白,一片冰雪世界,山上的树木冷得瑟瑟发抖,从不畏寒的乌鸦也在寒战,"哇哇"直叫。我们随贺龙老总一行40来人,刚在地一个傍山依水的寨子住下来,夜幕...

  • 标签: 贺龙 少年 敌人 红军 上气不接下气 沾满鲜血
  • 简介: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让他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挣钱是不务正业吗?本期我们选取两篇不同观点的文

  • 标签: 正面功能 文化知识 别人家 方仲永 士一 王女
  • 简介:1加强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有关资料证明:“在一个跑步动作周期里,髋关节所完成的全部机械能达455焦耳。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支撑阶段的完成机械能为31及192焦耳。”

  • 标签: 少年田径运动员 髋关节 踝关节 训练方法
  • 简介:1937年,在北京芦沟桥爆发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千百万同胞惨遭日寇的血腥屠杀与蹂躏。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纷纷拿起刀枪奋起抗日。宁夏当局的马鸿逵接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抗战命令后。首先成立“抗敌后援会”。积极备战的同时又命令马鸿宾率新整编的国民党第8l军准备开赴绥西,参加抗战。

  • 标签: 抗战时期 宁夏 服务 少年 “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常熟有人如此评论戴逸:'七七事变'对戴秉衡(戴逸在1948年底投身革命前的名字)来说,就是一条鸿沟。兹事之前,他顽皮任性,文史拔萃,算术扫地,小学差一点没能毕业;事变肇始,他宛若两人,所有功课风生水起,鹤立鸡群,见丑恶必义愤填膺,视苦难即伸手相援,窥光明便趋之若鹜,以至从北京大学起航,奔向解放区,走上革命路……能作如此毋容置疑结论的.

  • 标签: 徐兆玮
  • 简介:鲜花盛开的园地———纪念《少年文艺》创刊45周年□沈碧娟《少年文艺》创刊号封面和宋庆龄题写的刊名(邵文提供)1953年7月,在我国的文艺百花园中,出现了第一本少年文学的刊物———《少年文艺》,它一诞生,就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重视。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宋...

  • 标签: 少年 文艺 宋庆龄 鲜花 发刊词 园地
  • 简介: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的早期抚养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全球儿童早期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大约5%的中低收入国家出台了多部门的幼儿发展政策。儿童早期抚养方式影响大脑功能父母或看护者的早期养护和良好互动,可以快速启动大脑发育,赋予其终身学习的“金钥匙”。孩子在一周岁之前得到的养育或关爱会对大脑功能产生终生的影响,甚至会影

  • 标签: 儿童早期 心理抚养 心理学研究
  • 简介:青少年体校不仅是肩负着向社会、专业队输送德、智、体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关系到青少年体校能否具有较大的生命力、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如何对少年运动员实施科学管理,是我们每位教练员必须掌握和值得探索的。

  • 标签: 少年运动员 青少年体校 教练员 管理方法 训练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从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到历史人物的分析研究中,心理学与历史学至此结下不解之缘。十九世纪末开始的心理史学发展至今所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从被人肯定到被人怀疑是否有科学性,对它的肯定以及否定始终围绕着资料可信度、人物心理意识重建、精神分析理论等问题而展开。心理史学在危机与转机之间寻找通向对历史事实近似的探寻,对历史意义有价值的发掘的道路。

  • 标签: 心理史学 弗洛伊德 历史资料 心理传记 精神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