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在该论文中,作者通过对电影'危险关系'英文字幕的分析,中英文字幕的比较,总结出该电影中人物、时间与社会指称的翻译的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中指示语翻译的方法与特点。

  • 标签: 电影 指示语 翻译
  • 简介:从理论上讲,立足电影经验及其符号事实的电影符号学早就应该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电影符号学既不是某种符号学理论在电影领域的演绎,也不必受制于专业化的电影学,而是一种分析符号实践、意义生产并进而探究人类如何经由艺术实现对媒介的审美占有的人文学科。本文依据媒介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动态相关性,对电影影像拓展人类符号实践的边界,作用于审视符号的意义机制和电影的艺术本质作出分析。这也是电影符号学发展新的研究范式,提出新的理论命题的起点。

  • 标签: 电影符号学 媒介 艺术 影像
  • 简介:字幕英译是中国古装电影占领全球电影市场的关键,而一些中国文化中熟悉的概念,在其他文化中完全不存在,即所谓的文化空白,使翻译难度增加,外国观众也难以理解电影内容。该文提出一些翻译策略——改编法、压缩法、省略法、释义法、保留法,应对古装电影字幕英译中的文化空白现象。

  • 标签: 古装电影 字幕 文化空白 英译策略
  • 简介:犹太民族的哀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李乐曾纳粹德国大规模集体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是现代史上最惨痛的人类悲剧。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描述的是这一悲剧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奥斯卡·辛德勒(OskarSchindler)1908年出生在一个工厂主家庭里。他...

  • 标签: 犹太民族 犹太人 纳粹德国 德意志民族 南京大屠杀 纳粹党卫军
  • 简介:所谓“新生代”导演是指在第五代后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电影创作的一批新锐导演。他们当中的核心层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于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从事导演专业学习,并于80年代末开始拍片实践,以张元、王小帅、娄烨、张杨、李欣等为代表。实际上“新生代”只是为了方便论述而做出的统称,

  • 标签: “新生代” 电影创作 风格 视听 拼贴 80年代
  • 简介:从1962年的《诺博士》上映到2012年的《大破天幕杀机》,007系列电影已经拍摄了24部,分别有6位长相与个性迥异的演员饰演了影片的主角邦德,众多不同国家的美女出演过邦德女郎,其总票房收入超过60亿美元(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但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007电影的票房总收入已超过100亿美元,稳居影史第一位。可以说,邦德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英国文化符号,体现了英国通过电影在全球塑造英国身份和形象的软实力。

  • 标签: 007系列电影 文化软实力 英国 典型案例 票房收入 通货膨胀
  • 简介:电影技术飞速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依然局限在“视听”二字上,然而导演膨胀的野心与观众目益强大的感觉适应能力迫使电影工业不断寻找新的刺激维度。汤姆·提克威根据小说《香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个成功的范例。提克威巧妙避开了现今技术的瓶颈,运用电影成熟的表现手法来传达原作小说中丰富的气味感受。在电影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皮尔斯式的符号运作机制,通感通过符号的衍义而形成,并且借助非语言文字的符号得到表达。这种独特的通感表现方式或许能给由来已久的通感研究带来新的启发,并暗示着符号修辞学对于修辞学复兴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超感官 通感 气味 《香水》 改编电影
  • 简介:生涯与成就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1906--2002)是生于奥匈帝国的犹太裔美国电影导演。他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例如新闻记者、艺术家(收藏)、电影制片人、电影编剧以及电影导演,跨度达50年之久。其中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以六十多部影片拓展了美国电影在题材与体裁双方面的疆界。怀尔德被视为好莱坞黄金时代最杰出和最多样化的电影导演之一,仅在编剧方面就获得过12次奥斯卡奖提名,这一纪录直到1997年才被伍迪-艾伦(WoodyAllen)打破。

  • 标签: 美国电影 承前启后 革新 电影导演 电影编剧 电影制片人
  • 简介:2012年5月3日下午,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孔子厅格外热闹,这里正在举行孔子学院电影电影放映活动,这次播放的影片是《世界遗产在中国》系列片之中的《长城》。为了让保加利亚的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片的含义,索非亚孔子学院和索非亚大学汉语专业的老师们一起合作,将解说词翻译成了保语并且制作成了字幕,许多中学生和大学生以及中国文化爱好者闻讯而来,他们中有的是曾经或正在学习汉语,有的是想学汉语的人。影片播放之前,索非亚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艾立山老师给前来观看影片的观众做了简单的介绍,欢迎他们前来观看电影,鼓励他们学习汉语,并且欢迎他们来孔子学院图书馆借阅书籍。

  • 标签: 孔子学院 保加利亚 索非亚 大学生 电影 影片播放
  • 简介:《家庭电影》是柳美里描写家庭解体的系列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本论文先通过对作品中的主要出场人物父亲、母亲和素美的分析,试图探明家庭破裂解体的起因、必然性和其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受到病态的家庭的影响而长大的素美在对他关系上的障碍和寻找自我居所的过程。

  • 标签: 家庭解体 病态 人际交往 居所
  • 简介:是枝裕和作为日本家庭题材的新生代导演,以细腻的表达和虚实交织的拍摄手法见长。在他的电影里,家庭男性成员的死亡、葬礼或忌日成为故事开端和情节驱动,女性悼亡者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成为导演关注的焦点。电影《幻之光》《步履不停》《海街日记》分别探讨了妻子对亡夫、母亲对亡子以及女儿对亡父的悼念。女性悼亡者不仅承受失去至亲的悲痛,而且在对亡者的记忆和追思中与旧的家庭共同消亡,或者建构出新的家庭共同体。

  • 标签: 是枝裕和 家庭题材 女性 悼亡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文化的兴起让文化的传递和把握方式发生极大改变,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方式逐渐让位于视觉文化。电影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格局。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利用视觉文化理论分析女性在银幕中的客体位置,即如何沦为男性性欲满足对象和物恋对象等,揭露了电影中的男性中心主义。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即是这一分析的典型载体。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影片中女主人公玛莲娜的形象呈现、小镇男人与女人的群像塑造,反映女性身处弱势,男权主导下的社会现实文化。

  • 标签: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文化传播 性别
  • 简介:莱妮·里芬斯塔尔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以拍摄反映德意志民族精神和强硬意志的影片出名,后深得希特勒赏识而致力于纳粹宣传片的拍摄。二战后,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使其虽具艺术才华,但却有难以洗清的污点,从而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电影人。

  • 标签: 里芬斯塔尔 德国纳粹宣传片 艺术追求
  • 简介:[摘要]对人的本性的探讨是电影《罗生门》的主题。杀人事件的三名亲历者多襄丸、真砂、武弘对事情经过分别作了描述,但他们的说法却大相径庭。而之所以对同一事件的描述有着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各自都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而隐瞒、甚至歪曲了事件真相。由此揭示出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同时指出人的本性中同时共存着兽性与人性,即人是作为一个斯芬克斯因子存在的。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罗生门》 斯芬克斯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