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取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有关其父亲不同的入美方式,结合当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运用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文本与历史互相交错、互相依存的关系,分析作者在处理父亲入美的虚构与现实之间所做的努力以及此叙事策略的动机、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 标签: 汤亭亭 虚构 现实 文本 历史
  • 简介: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凯萨琳·安恩·波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娴熟的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深受读者、评论家和作家的赞扬和推崇。其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采用了象征性的描写手法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来反映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分析波特的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来研究反映于作品中的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

  • 标签: 《被背弃的老祖母》 象征性写作手法 意识流 社会现实
  • 简介:本文基于ADRIM模型,采用ERPs技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为被试,探讨了隐喻识解过程中可能性特征提取的心理现实性。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被试内设计,实验材料以随机方式呈现。每组实验材料包括语境句、关键句(隐喻句或直义句或无关句)、探测词和陈述句;被试对探测词的真假做出判断,并判断陈述句的内容是否与前面语境句和关键句相符;实验记录被试判断探测词的反应时和脑电。实验结果显示:(1)对三类句子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的反应时进行比较,隐喻句条件时间最短,直义句条件居中,无关句条件最长;(2)对三类句子条件下探测词诱发的N400波幅进行比较,隐喻句条件诱发了显著的N400,其波幅显著大于直义句,而且隐喻句和直义句条件均小于无关句条件。研究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1)汉语母语学习者在隐喻话语理解中的可能性特征提取具有心理现实性;(2)关于语义修辞话语识解机制的思辨性探讨获得了初步的电生理学证据支持。

  • 标签: 隐喻 识解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可能性特征提取 心理现实性
  • 简介: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高投入,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制度,它不仅指产、官、学、研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反馈,还包括影响研究、探索以及学习过程的经济结构和制度组织的所有部门和方面。德国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运作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借鉴。

  • 标签: 国家创新体系 德国 制造业
  • 简介:摘要“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生产的一线提供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实行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将从现行阶段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现代学徒制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 简介:本文以符号学中的符号自我理论为工具,以薛忆沩的三个中篇小说《广州暴乱》、《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和《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个人在历史中的身份与自我。考察发现在历史中个人的身份和自我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身份脱离了历史的语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各种身份累加而成的自我就与身份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张力,并对历史构成了一种反讽。

  • 标签: 历史 身份 自我
  • 简介:<正>自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以来,语言学主要重视研究语言本身。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其强化的科学性获得了显著的学术地位,影响了一个世纪的语言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大大帮助了人们认识语言的内部规律。但是,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种“纯”语言学研究逐渐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应用,脱离了使用语言的人群,成为一种“armchairlinguistic”的哲理化高论。于是语言学界普遍有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者纷纷从语言内部规律的纯语言研究转向对语言的外部联系的研究。在中国近年来受到西方人类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影响,有人也试图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建立“文化语言学”,从而打破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沉寂局面,繁荣语言学的研究。但是这种“文化语言学”只能作为语言学研究的补充,

  • 标签: 西方人类语言学 同语 伍铁平 比较研究 味觉 客观现实
  • 简介: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文学虚构诞生于"虚构的"、"想象的"和"现实的"这三类因素间的互动游戏中。前两类因素并非专属于文学作品,也并非现实的对立面,而是暗示着人渴望不断地将其可塑性付诸具形的特质。历史上多样化的文学虚构作品像镜子一样,能使人理解人何以能超越和重塑历史语境中既存的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在新时期早期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小说《梦月》(1609/1634)中,一贯被视为对立面的现实和虚构既是一个重要主题,同时这两者的对立也遭到了质疑。本论文试图运用伊瑟尔的上述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以考察该文学虚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究该虚构文学作品何以能重塑新时期早期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虚构的 想象的 现实的 人和世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