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有过贡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帮助了国共合作的形成,又通过政治上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援助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一阶段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指导中国革

  • 标签: 共产国际 国民党右派 蒋介石 无产阶级领导权 资产阶级 鲍罗廷
  • 简介: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其革命领导机构名称变换频繁,师生都颇感困惑。下面略作解释:1.三级会议。13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法王腓力四世向教会征税,与罗马教皇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为了争取世俗贵族和市民的支持,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了第一次三级会议。其中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世俗贵族,

  • 标签: 法国大革命 机构名称 13世纪 财政危机 贵族 世俗
  • 简介:从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以及在上个世纪之交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诸方面的分析,回答了为什么现代物理学大革命首先发生于德国的原因,得出了科学技术要发生跨越性发展的一般规律

  • 标签: 物理学大革命 德国 爱因斯坦 相对论 普朗克 量子论
  • 简介:<正>毛泽东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效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英明领袖,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结了国内国际革命斗争的经验,在各个方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

  • 标签: 毛主席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人民
  • 简介:摘要: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有两个颇具讨论的悖论:为什么革命的发生地不是在人民遭受苛政最深的地方?为什么追求改革却导致了革命? 这两大悖论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启示: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要树立大局意识,推进稳中求进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 标签: 旧制度与大革命 两大悖论 启示
  • 简介: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革命主体从精英转向了平民,人民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出现人人竞谈“革命”、动辄“反革命”的奇观。武汉国民政府借此出台了《反革命罪条例》,将“反革命”的打击上升到法律层面。但打击范围的无限扩大,不仅买办阶层,甚至参加商会组织的商人上层群体也被列入革命对象,此举引发20年代末期的商会存废之争。直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在中国执政地位的确立,这场争斗才渐告结束。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这一大破大立的革命语境下,动荡的社会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结构,“反革命罪”即是在原有法律破坏的情形下出台并实施的。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由破坏转为建设,这一模糊化的“反革命”罪名才逐渐消失。

  • 标签: 国民革命 反革命罪 大买办 大资产阶级
  • 简介:周恩来积极参加创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统一战线,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造革命舆论。他全力参与创建和发展革命武装,特别是创建新的军队政治工作;为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奠定北伐的基础,作出卓越贡献。他帮助制定北伐的军事计划,创建了北伐先遣队,亲自到北伐军总政治部战时政治工作会议作报告,选派干部到军中做联络工作,还领导上海工人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直接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标签: 北洋军阀 舆论 政治工作 革命根据地、北伐战争 武装起义
  • 简介:摘要:“这就是1789年,无疑它是个无经验的时代,但它却襟怀开阔,热情洋溢,充满雄劲和宏伟,一个永世难忘的时代,当目睹这个时代的那些人和我们自己消失以后,人类一定会长久地以赞美崇敬的目光仰望着这个时代。”直到现在,法国大革命仍是现代政治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无数的解读与学术交锋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解释,但是修正学派与新文化史学派对于马克思的所做的阶级解释提出了质疑,把握这些分歧的实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 标签: 修正学派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派
  • 简介: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荣誉文化经过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展以及不断丰富的历程,并逐步表现为三种特点:荣誉奖励制度成为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回顾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存在的三个中西文化观派别——文明论者,国粹论者,新旧调和论者及其主要观点,以求较为真实地再现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文化状态。并希望通过分析当时这样的文化争论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找到与现代社会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为我们现在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辛亥革命 中西文化观
  • 简介:《工人之路》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日报,该报以报道省港大罢工而享有盛誉,被视为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工人运动的报纸,它主要着眼于省港大罢工运动,对罢工运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出版时间之久的原因与其独特的编辑风格、报道和评论的立场等因素有关,因而研究该报对深入了解1920年代的广东革命运动情况和革命报纸的运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 标签: 省港大罢工 工人运动 《工人之路》 邓中夏
  • 简介:代表制形成于中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曾长期是君主制统治的辅助性机制。它随着殖民运动扩展到美洲,并在美国革命时期率先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现代民主的核心机制。

  • 标签: 革命时期 代表制 美国 殖民运动 现代民主 中后期
  • 简介:摘要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批判和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民权思想,形成了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民权主义革命思想。

  • 标签: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 民权主义革命思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内容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大革命,本文仅就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情况作一粗略叙述。目前,史学界一般把雅各宾专政被推翻之日作为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也主要限于1789—1794年。

  • 标签: 文化教育事业 大革命时期 度量衡单位 国民公会 拉瓦锡 贝托雷
  • 简介:民主革命时期的民盟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是民主革命时期一面旗帜,但内部分化也较明显,动荡较大。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由于盟内的大多数成员是爱国者,而盟外有中共正确灵活的统战政策和策略。

  • 标签: 民主革命时期 民盟 中共 统战政策 旗帜 正确
  • 简介:中秋与三五老友相聚,品茗赏月,谈古论今。谈锋所及,说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的几种不同形制的旗帜。辛亥革命中出现的第一面旗帜是青天白日旗,它是由兴中会会员陈皓东于1894年设计的,据说原准备将该旗作为第二年广州起义的军旗,但不幸事泄。起义失败后,陈皓东也被捕牺牲。陈绘制的青天白日旗作蓝色,以表示青天,旗中图案是射有十二道叉光的白日,叉光代表十二干支,表示十二时辰。1906年,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谈古论今 陈皓 第二年 十八星旗 黄龙旗
  • 简介:摘 要: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在太行革命根据地根据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措施对当地的教育、文艺、风俗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开展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儿童教育,以报刊、剧团、民间文艺等多种形式宣传全民族的抗日斗争,通过这些方面的变革,使得当地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了,文艺生活丰富了,不良风气减少了,同时提高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太行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  文化教育 
  • 简介:摘要虽然霍布斯鲍姆意识到了年轻一代“在一个上一代的规则价值已经不再适用的世界里,”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为自己摸索“新语言方式”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进行反抗。但在他的判断中“年轻一代的口号,不过是个人心声、私人感情欲望的公开流露。”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并且认同青少年的反抗目标并非“政治法律”。实际上这正显示了霍布斯鲍姆对于青年群体进行分析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指出在“家庭”的概念中青年人的革命有效性,以及这种文化在历史延续性层面同“传统”脉络的紧密关联。同时也注意到以此为代表的文化革命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干预下成为这一时期的谋利手段集中体现。也就是说霍布斯鲍姆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可是另一方面他的分析又有意无意间地汇入“个人主义”理论共识中。

  • 标签: 霍布斯鲍姆,文化革命,家庭,青少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