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反思历史唯物主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从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反思历史唯物主义

王晨阳

华中师范大学  430079

摘要:“这就是1789年,无疑它是个无经验的时代,但它却襟怀开阔,热情洋溢,充满雄劲和宏伟,一个永世难忘的时代,当目睹这个时代的那些人和我们自己消失以后,人类一定会长久地以赞美崇敬的目光仰望着这个时代。”直到现在,法国大革命仍是现代政治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无数的解读与学术交锋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解释,但是修正学派与新文化史学派对于马克思的所做的阶级解释提出了质疑,把握这些分歧的实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关键词: 修正学派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派

一 问题的提出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起因,马克思以阶级解释的视角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是法国在经济发展后政治上的必然结果,革命的起因是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成为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桎梏,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场革命。但是我们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否真如马克思所说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对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是这样描述的:“直到本世纪中叶,法国的丝织业与英国的织袜业和花边业的工厂主,大部分仍然只是名义上的工厂主,实际上只是商人。”1由马克思对法国经济状况的描述可以看出,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那么落后的生产关系又怎么会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桎梏呢?这使得马克思的阶级解释成为了修正学派的批判对象。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经典的阶级解释遭受了遭遇了西方修正学派的批判。泰勒在《社会解释》中认为:革命前法国的资本主义形式与后来的工业资本主义并不相同,它的基本特征为特权阶级广泛参与。这说明,旧制度末期的法国财富绝大多数都是非资本主义性质的,在革命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并未在法国占主导地位。在笔者看来这个分析与马克思对于法国的分析是呼应的,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来看,从波旁王朝开始,由于连年征战,法国为了充实国库不得不实行卖官鬻爵制和包税制,大量的资本从制造业与工商业中投入到国库中,资本家们通过买官或者与国家一起开办公司进入官僚系统,国王与贵族也兴办贸易公司,以国家为保障进行高利盘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其实马克思早已暗含了对于贵族形象看法的改变,修正学派攻击马克思学派的点在于:既然资产阶级与贵族日益相近,资产阶级为什么有动力超越旧制度?

对于上述这个问题,泰勒对此做出了十分激进的解释,他在分析了1789年的陈情书后指出,陈情书反映出革命前法国社会的保守性,资产阶级与底层人民没有显示出激进改革的要求,这再次印证了法国大革命是由政治危机所引发的偶然的革命。总而言之,修正学派认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必然的,只是由于在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政治危机下未能正确处理当时的情况。笔者认为,马派与修正学派的分歧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不同,而把握这些分歧的实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笔者将从修正学派对于马克思学派的批判:在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发达的法国,为何资产阶级试图打破旧制度的桎梏?这个角度来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18世纪法国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之中。从经济结构来看,在旧制度时期的法国,因为连年的财政危机,波旁王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开始卖官鬻爵,由此形成了佩剑贵族与穿袍贵族两大贵族集团。穿袍贵族通过输出资本获得豁免权及贵族地位,佩剑贵族及国王用资本投资贸易公司,通过国家的殖民能力赚取钱财。

从政治体制来看,按照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佩里·安德森所说的绝对主义国家,其基本特征是将政治、法律强制能力由封建社会的分散状态转移到集权化和军事化的国家手中。法国是一个绝对君主制的国家,但是中旧制度的晚期,资产阶级可以通过资本成为贵族的一部分,亦或是担任国家贸易公司的重要职位。由此可以看出旧制度时期的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然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成熟,但是法国独特的经济结构以及政治体制打造出了一个自愿加入封建贵族阶级的、通过资本获得豁免权以及包税权或者通过海外殖民获利的非典型的非实业资产阶级。这与马克思所说的以土地和工厂为代表的实业资产阶级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与贵族相互渗透,在思想与经济上十分相似。由此我们可以把修正派的批评马派的问题更加精确:为何与贵族如此相似的资产阶级要进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根源是旧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吗?

对于这个根本问题,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作出解答。首先,虽然法国的资产阶级和法国贵族以及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两者存在根本的利益、原则冲突。在旧制度下,法国由于绝对君主制的建立剥夺了法国贵族的政治权力,却也相对的剥夺了他们的政治义务,但是却没有剥夺他们的政治地位,他们直接享受着身份等级上的一种差别,而资产阶级却要通过买官来成为穿袍贵族,佩剑贵族与穿袍贵族看似无限接近,但其实中间有着有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其次在旧制度的后期,法国的官僚体系出现了固化的现象,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他们的参政欲望越来越强烈,想要通过政治上的改革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冲突便越来越多。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种潜在的经济、社会冲突无法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内调和,所以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三 结语

笔者认为,马派与修正学派的分歧正是对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不同理解所导致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上形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与运转变革,这一观点是从实际情况得出的,不可作为抽象的普遍原理广泛地对任何历史事件进行生搬硬套。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应该被理解为它从根本上制约着不同角色的行为与行动能力。从法国大革命来看,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人物或者民众的获取资源的方式与行动能力,使得他们的行为并非任意的,但是他们的行为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因素决定的。所以唯物史观给予经济与政治的互动以足够的空间,并非像修正学派理解的那样是孤立的经济决定论。从法国大革命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73页

[2]孙乐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3]林进平.《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研究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4]让.饶勒斯《社会主义史的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5

[5]乔治.勒费弗尔《八九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译林出版社,2017

[7]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8]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达尼埃尔.莫尔顿《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上海三联书店,2011

[10]罗杰.夏蒂埃《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译林出版社,2019

[11]付勒《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2]兰洋《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的解释范式——重思三个焦点问题》.《哲学动态》2020年第10期

[13]林钊 谢倩《法国大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1期

[14]R.斯蒂芬妮《马克思主义与18世纪法国的思想遗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4期

[15]G.Ellis.《The Marx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EHR xciii,1978,353-376页

[16]A.Cobban.《A History of Modern France》第1卷,140-153页

[17]Franklin Ford.《Robe and Sword》.Cambridge,mass.,1953

[18]Robert Forster.《The Nobility of Toulous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Baltimore,Md.,1969

[作者简介] 姓名:王晨阳(1997.06),男,汉,湖北省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