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转基因技术可使作物产生大量的DHAR酶,从而显著提高玉米等谷物中所含维生素C的水平。这一成果为改善某些日常作物的营养保健价值提供了新的手段。在作物中,维生素C的再循环主要受到名为DHAR的酶控制,这种酶可使作物中维生素C得到重复利用,缺少这种酶会使作物中的维生素C很快流失。科研人员由此推测,

  • 标签: 美国 基因技术 谷物 维生素C
  • 简介:本文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的产生与基本氨基酸代谢的关系.在发酵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结果酵母对这三种氨基酸的同化作用增强,相应高级醇的产量也增加了,表明啤酒的高级醇含量与相应氨基酸的同化作用有关.于是,我们尝试从啤酒酵母基本氨基酸透性酶的BAP2基因表达着手,研究了它在发酵过程中对基本氨基酸同化的影响和对高级醇产生的影响.BAP2基因的表达能促进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同化率,从而导致啤酒中异戊醇(由亮氨酸合成)含量增加,但由缬氨酸合成的异丁醇和由异亮氨酸合成的戊醇并没有增加.而且结果还显示每种高级醇的合成机理是相互联系的.

  • 标签: 基本氨基酸 基因技术 透性酶
  • 简介: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发表消息称,开发了通过基因分析判定胶囊的主要成分明胶原料来源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查找明胶原料中的固有基因的特征部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该分析方法跟以往的只能辨别牛皮和猪皮的方法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提高,能辨别鱼类和植物性原料。

  • 标签: 原料来源 分析判定 明胶 基因 开发 韩国
  • 简介:通过姜黄/活性黄复合染色的研究,确定了复合染色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耐晒牢度和抗菌性进行了测试。测试发现通过复合染色能够提高织物的耐晒牢度,并且姜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标签: 植物染料 姜黄 复合染色 抗菌
  • 简介:目的观察转人乳铁蛋白(hLF)基因大米是否具有慢性毒性作用。方法初断乳的180只SD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3组:转基因hLF基因大米组、亲本大米对照组和AIN-93对照组,分别饲喂相应饲料12个月。观察大鼠的体重、进食量、血常规、血生化情况,实验末期处死动物,称量脏器重量并对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转hLF基因大米组血常规(LYM%、GRN%)、血生化(ALT、AST、GLU)在个别时间点上与亲本对照组或AIN-93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两个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hLF基因大米对大鼠有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转基因大米 人乳铁蛋白 慢性毒性 毒理学试验 食品安全
  • 简介:为探究荧光素酶编码基因表达产物发光特性,以青海弧菌基因组为模版扩增得到luxCDABE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HSG396-luxCDABE。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Top10,成功获得表达菌株Top10/pHSG396-luxCDABE(T-pluxCDABE),测定重组菌株的表达活性,与实验室构建的菌株Top10/pHSG396-luxAB(T-pluxAB)发光情况进行比较。

  • 标签: 青海弧菌 LUXCDABE 克隆 表达
  • 简介:为了解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面粉类胡萝卜素含量、LOX活性、白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总淀粉含量的影响,选用15个小麦品种连续2年在安徽省4个试点进行试验,分析了15个小麦品种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其他5个品质性状的异同.

  • 标签: 小麦品质性状 基因型 安徽省 环境 类胡萝卜素含量 小麦品种
  • 简介:近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郭龙彪和浙江大学教授樊龙江等团队开展合作研究,通过野生菰和茭白基因组测序以及转录组分析,共预测到43000多个菰基因,其中包含大量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类抗性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宿主茭白基因组抗性免疫受体因子相关基因大量缺失和抑制是有益菌--寄主长期共生的关键。

  • 标签: 基因组测序 抗性基因 核苷酸结合位点 中国水稻研究所 浙江大学教授 免疫受体
  • 简介: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仪器科学研究所王璋、许时婴、王瑛瑶、钱志娟等多位专家,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成功研制出简单可行的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和花生油的工艺路线,且得率达88%~92%,居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水酶法是一种新兴的提油方法。它以机械和酶解为手段降解植物细胞壁,使油脂得以释放,可以满足食用油生产“安全、高效、绿色”的要求。其最大的优势是在提取油的同能有效回收植物原料中的蛋白质(或其水解产物)及碳水化合物。与传统高温浸出法相比,减少了浸出及去杂精炼设备,简化了四分之三的设备与工序,投

  • 标签: 水酶法 浸出法 玉米胚芽油 酶解 植物油脂 得率
  • 简介: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T1和LpT2对大鼠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进行灌胃。A、B、C和D组分别灌胃菌株LpT1、菌株LpT2、洛伐他汀和蒸馏水。灌胃28d后,断尾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饲喂高脂饲料7d后,成功构建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植物乳杆菌菌株LpT1和阳性对照洛伐他汀降胆固醇效果极其显著(P〈0.01),菌株LpT2次之(P〈0.05),而阴性对照水几乎无降胆固醇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植物乳杆菌体内降胆固醇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乳酸菌 降胆固醇 大鼠 高脂血症
  • 简介: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五种植物鞣料进行了分析比较,依据色谱保留值推断其可能组份并由此对植物鞣料的类别,鞣性作出判断.

  • 标签: 植物单宁 液相色谱 鞣料 单宁
  • 简介:由长江大学承担的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一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开发研究”历时5年攻关,研制出了我国首剂禽类传染病基因工程疫苗,近日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研究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等特点,能在鸡群中迅速传播。

  • 标签: 长江大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 基因工程疫苗
  • 简介:以罗伊氏乳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果聚糖蔗糖酶基因lev。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776bp,编码一个含59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多肽的预测分子质量为65.47ku,等电点为4.74,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克隆所得的lev基因与GenBank注册的罗伊氏乳杆菌lev基因(注册号:EF534264.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97%。本研究所得lev基因经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酶具有果聚糖蔗糖酶的活性。

  • 标签: 果聚糖蔗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9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核酸(DNA和RNA)快速扩增技术,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速度大大加快,可在3分钟内将基因组片段扩增10亿倍,迅速识别出病原菌。疾病快速诊断有望很快成为现实。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分析师》杂志上。

  • 标签: 基因组片段 聚合酶链式反应 时间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物理学家
  • 简介:壳聚糖酶是制备低聚壳聚糖的关键酶。本研究对已报道可培养微生物的壳聚糖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筛选出海洋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中的新假定壳聚糖酶。应用结构模建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假定壳聚糖酶的催化机制。结果表明:1)已报道的214个已知壳聚糖酶主要分布在GH46(201),GH8(7),GH75(3),GH5(2)和GH3(1)家族。氨基酸长度、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集中于200-400aa,20-40ku和4.0-7.0;2)从海洋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中共获得237个假定壳聚糖酶,分布在GH8(13),GH46(27),GH5(85),GH3(100),GH18(3),GH25(2),GH10(1),GH30(1),GH35(2),GH42(1),GH77(1),GH16(1)家族。这些新酶序列与已知壳聚糖酶相似度低,其一级结构关键区域保守,结构域、氨基酸长度、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与已知壳聚糖酶相似;3)应用I-TASSER对来源于4个不同家族的蛋白序列进行结构模建,发现与已知壳聚糖酶的结构相似,用autodock与壳寡糖进行分子对接,从理论上验证了海洋宏基因组新壳聚糖酶的功能。

  • 标签: 宏基因组 壳聚糖酶 海洋 结构域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