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某工程渠道防渗体为布一膜(250g/0.6mm/250g),土工膜进行排查后发现,因渠道边坡衬砌施工、渠底纵梁开挖料清理及排水体开挖施工中对土工膜保护不充分,导致渠底土工膜出现孔洞破损现象,局部渠底段孔洞较多,多集中在渠底纵梁附近。每延米纵梁附近破损率达5%左右。本文对渠道底部布一膜缺陷处理措施进行了主要介绍。

  • 标签: 两布一膜 缺陷处理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阶段招标的法律依据、与国际竞争性招标适用性比较等,分析阶段招标的适用条件、应用优势,准确应用阶段招标,使招标投标制度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 标签: 建设工程 两阶段招标 适用条件
  • 简介:在类比四川盆地盆地相油系泥质岩烃源、台地相油系碳酸盐岩烃源,潮坪—沼泽相煤系泥质岩~煤岩烃源、滨湖—沼泽相煤系泥质岩~煤岩烃源地质地球化学异同的基础上,论证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有自源型、异源型及混源型三种模式。油系烃源层成烃热演化系列,是干气—油—凝析油~湿气—干气—低甲烷气—残炭、氢;煤系烃源层成烃热演化系列,是干气—轻质油~凝析油~湿气—干气—低甲烷气—残炭、氩。以烃源潜量、烃潜量强度分析与大中型气田的关系,强调烃源是第一因素。据此,对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有利区带进行预测,认为古生界以川东南及华蓥山周围有利,中生界以川西及川中之西部有利。

  • 标签: 烃分析 煤系 沉积相 生油模型 气田 四川
  • 简介: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准年振荡(QBO),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臭氧QBO进行比较,指出:青藏高原臭氧QBO的平均周期为29个月,平均振幅为8DU.青藏高原臭氧QBO变化位相与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场QBO相反,即热带平流层纬向西风时,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偏小,东风时臭氧总量偏大.还讨论了与青藏高原臭氧QBO相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理论.

  • 标签: 臭氧 准两年振荡 年际变化 物质输送 大气 青藏高原
  • 简介:本文给出了对双星的月掩星光电观测结果,它们是SAO075627和SAO098245,其掩星光变曲线和计算拟合曲线分别由图(1)和图(2)所示,计算结果列于表2。

  • 标签: 双星 月掩星 光电观测 光变曲线
  • 简介:在刚刚闭幕的“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国土资源,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发表真知灼见,尽管各自关注的话题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都在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 标签: 国土资源 政协委员 人大代表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在我国电网输电线路建设中,10kV配电网是其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对其采取保护措施,十分有必要的。

  • 标签: 10kv线路 两处同时接地故障 分析
  • 简介:本文用统计概念(从无序介质的逾渗理论中借用的一些概念)研究流体中相相对渗透率的理论(其中一相是强润湿的)。该理论的输入是孔隙空间网络模型、孔喉半径分布以及建立孔喉导流率和体积与其半径的关系的函数。发现用包括有孔隙空间网络模型和孔隙大小的几个简单统计分布的理论能够预测在相相对渗透率系统中观测的所有趋势,在这些系统中,一相是强润湿的。而且,能够调整该理论的输入以便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 标签: 相对渗透率 逾渗理论 孔隙空间 网络模型 半径分布 统计分布
  • 简介: 摘要: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可是创新集中于“技术”层面,而“管理”仍属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明显不足,而不足集中表现于组织机制与管理理念方面。在此背景下,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入视野,能够推动企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的提升。对此,本文将对企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要点进行探析,通过提升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成效的方式,强化企业化融合实施过程的管控,促进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提升。

  • 标签: 企业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 实施要点
  • 简介:该项目在分析储层潜力和动用状况的同时,首次采用阶段产量控制法和动态综合法预测了二类油层返层注聚后产量、含水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二类油层注聚产量预测的有效方法;定量测算了二类油层上返中难以界定的关键指标,对即将上返区块所涉及的影响水聚驱产量情况进行了定量的测算,并探讨了驱产量衔接的不同模式、时机以及产量的变化特点,并通过经济效益评价,进一步优化了上返中驱产量的衔接方法和组合。

  • 标签: 阶段产量控制法 衔接方法 注聚 二类油层 定量测算 经济效益评价
  • 简介:运用十年来在成都市和重庆市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的研究成果,根据成渝地城区及农业经济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分析了地的生态环境,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 标签: 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 地球化学背景 成渝两地
  • 简介:海岸阶地的形成是海平面变动、地壳变动或者共同作用之结果.研究海阶不仅可印证推论古气候、往昔海平面变化及地壳变动状况,更可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全盘了解大地构造的意义,同时,小规模的海阶变动,常与地震活动伴生,研究海阶可作为判读地震周期的依据之一,所以,世界各地位于地壳活动带的国家对于海阶的形态与演育过程均作详细的调查及研究.位于台湾海峡北部侧的台湾西北部以及马祖、金门等海岸地区,都有海阶的分布.透过阶地分布、地形特征与阶序对比,同时,利用世界海阶对比基图找出该地区的地壳隆升率与海阶可能形成的年代,并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前述地区的海阶大致上可分成高位与低位2群,高位海阶分布的高度在15~275m之间,上覆红壤层,为晚更新世时期产物;低位海阶分布的范围较小,高度较矮,大部分分布于海滩与高位阶地末端阶崖问,沿着海岸呈带状分布,阶面大多无红壤层覆盖,海拔在10m以下.组成的物质多以砾石及砂为主,属于全新世时期的产物,即近1万年以来全球高海水位时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所形成.利用海阶对比基图与已有的定年数据,辅以地形地貌及堆积物特征比较,获得各段阶地之平均隆升率,台湾西北部之观音山北部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3个地区,分别是2.1mm/a、2.2mm/a、2.15mm/a,数值相近,显示该区之地盘隆升率及海平面变动状况大致相同;仅新竹山子顶沿海地盘隆升率较小,为1.4mm/a.此表示,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马祖与金门地区的隆升率则分别为1.6mm/a、1.3mm/a,由于该区仅受新华夏断裂构造的控制,因此,其活动的幅度相对而言较�

  • 标签: 海阶 海平面变动 地壳变动 地盘隆升率
  • 简介:一台整整睡了年之久,从国外引进的价值6万美元的尖端海流仪,3月29日,经国家海洋局、海军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等有关单位26名技术人员“会诊医治”,日前已重新投入使用。

  • 标签: 回生 仪器 国家海洋局 技术人员 东海舰队
  • 简介:作者通过多年试验与栽培实践,将我国北方一季粳稻种植区归纳、划分成稀栽稳长、密植稳长大生育表现类型,并由此研制出一整套生育模式,用于指导水稻生产(见本刊1990年3期).本文继续描述型栽培水稻生育特点及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以便改进栽培工艺,调整冠层结构,取得高效、低耗和稳产高产.

  • 标签: 生育特点 田间小气候 冠层结构 栽培工艺 颖花数 日温差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