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衬砌裂缝是隧道工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严重时会影响隧道的运营安全,准确评价存在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状况是隧道工程师面对的难题。通过分析隧道裂缝病害力学和几何特征,利用接触理论模拟裂缝面的接触摩擦作用,基于地层-结构方法建立了包含纵向裂缝的隧道计算模型,并综合钢筋混凝土理论和脆性材料断裂判据,建立了存在裂缝的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在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裂缝角度对衬砌结构安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裂缝角度是决定衬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算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简便易行,意义明确,对深入理解和分析裂缝面承载机理具有指导意义,对存在裂缝的隧道病害检测和状态评定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公路隧道 衬砌裂缝 计算模型 安全评价 状态评估
  • 简介:包茂高速公路紫阳至陕川界段共有11座隧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压、穿越高压富水破碎带、上跨大型溶洞等几个突出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这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供相关设计参考。

  • 标签: 隧道 施工 偏压 高压富水破碎带 溶洞
  • 简介:结合一个工程实例阐述了铁路典型病害桥墩从病害检测、原因分析、结构仿真计算和处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特别是针对病害原因分析着重阐述,希望对类似工程的预防和处治有所裨益.

  • 标签: 处治方法 检测评估 桥墩 铁路桥 原因分析 病害检测
  • 简介: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的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长约2×6.7Km,岩溶管道发育,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岩溶、突泥涌水、断层破碎带、瓦斯溢出、硬岩岩爆和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为确保隧道顺利建设,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实行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制定预防各类不良地质的处治预案和安全措施。

  • 标签: 公路隧道 不良地质 超前地质预报 监控量测 处治预案 安全措施
  • 简介:吊杆的运营安全直接影响到拱桥的结构安全,以1990年建成的某中承式拱桥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桥吊杆专项检测理论分析结果,对吊杆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专项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吊杆存在锚头密封不严、锚杯积水PE护套破损开裂等现象,吊杆外观情况较差,短吊杆钢丝锈蚀状况为标度4,处于较差的状态。吊杆疲劳寿命根据桥梁实际车流量和疲劳应力幅值进行预测,计算得出吊杆在无腐蚀状态下的寿命约为44年,且在吊杆发生腐蚀后,其服役年限也不到无腐蚀吊杆的1/5,即吊杆出现腐蚀后服役年限不足10年。确认吊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对大桥的吊杆进行更换。

  • 标签: 中承式拱桥 吊杆 专项检测 腐蚀等级 疲劳寿命 剩余寿命
  • 简介:本文探讨了某隧道仰坡开裂的原因,用有限元法纵向模拟了隧道的仰坡开裂情况;分析比较了竖向和水平向两种仰坡地表加固措施的效果,为仰坡开裂处置制定了方案,提出了“定性分析、定量观测”的处理原则。

  • 标签: 隧道 仰坡 开裂 处置措施
  • 简介:随着对桥梁结构在荷载等级、跨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性能钢的研发可以满足这一工程需求,系统介绍了日本、欧洲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钢桥 高性能钢 疲劳 断裂
  • 简介:为选择一个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较优加固方案,由桥梁病害着手分析加固方案优选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5项底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方案优选三层模型,确定各层级判断矩阵权重矩阵,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确定优选加固方案。以使用年限达18年的单跨钢筋混凝土中承式系杆拱桥——伏龙大桥为例,介绍从桥梁检测、病害总结、层次分析、模糊评判到仿真计算的五步加固方案优选办法,并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加固前、后结构静力性能计算分析,验证优选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结构加固效果明显,该加固方案优选办法具有切实可行性与实用性。

  • 标签: 拱桥 吊杆 桥梁加固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有限元法
  • 简介:若户大桥(WakatoBridge)是日本第一座大跨径钢桁架悬索桥(见图1),桥长629m,跨径分布为42m+89m+367m+89m+42m,1962年建成,每日交通量约为45000台。该桥主缆直径508mm,由55根φ61mm6根φ36mm共计61根螺旋钢绞线组成。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若户大桥主缆的健全度进行检查维修,主要内容为:①拆掉主缆的缠丝进行内部现状检查;②更换劣化吊索对卸掉的吊索进行各种室内试验;③更换全部的索夹螺栓对卸掉的螺栓进行各种室内试验。

  • 标签: 健全度 主缆 检查 大桥 维修 日本
  • 简介:贵州镇胜高速公路新寨河至普安段共有隧道6座,施工中出现洞口山体滑坡、偏压地段进洞、洞身大型溶洞等几方面突出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这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供相关设计参考。

  • 标签: 隧道施工 山体滑坡 偏压地段 大型溶洞
  • 简介:进行了某大桥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试验,分析了徐变、徐变度徐变系数随龄期的变化关系,并采用指数衰减统计模型、非等间距GM(1,1)模型和DGM(2,1)模型对后期徐变变形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可作为徐变控制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高性能混凝土 徐变试验 预测
  • 简介:为提高江海交汇环境下大型桥梁承台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测试崇启大桥承台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相应胶凝材料的水化热等。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配合比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掺40%~60%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28d干燥收缩率为(1.4~2.5)×10^-4,到120d趋于稳定;氯离子扩散系数随龄期的增长和掺合料的增加而降低,双掺组为单掺组的20%~30%;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胶凝材料的7d水化热相对未掺组降低了30%。通过优选,确定粉煤灰掺量40%、矿粉掺量20%配合比为该桥承台混凝土配合比。

  • 标签: 桥梁 承台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变形性能 氯离子扩散系数
  • 简介:针对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的实际,提出监控量测方案的定量化设计动态修正方法,即依据规范确定初步监测断面总体分布范围、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优化监测断面位置、根据中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动态修正关键监测断面的方法,通过实际工程实践说明本文方法的实施过程技术合理性。

  • 标签: 隧道施工 监控量测 定量化设计 动态修正
  • 简介:1概述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首次采用锚杆加固边坡。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最先用锚杆支护井下巷道。不久以后,这种方法在美国的矿山巷道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前苏联、法国、西德、荷兰、印度等国家也得到了发展,并逐步从矿山巷道工程扩展到其他地下工程。我国在矿山巷道工程中使用锚杆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才在其它地下工程开始应用。

  • 标签: 锚杆轴力 机理研究 分布型式 力学 隧道 巷道工程
  • 简介: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107国道槐河大桥桥台盖梁裂缝的分布情况,深入分析了裂缝形成原因,并阐述了该桥的加固方案和施工方法。

  • 标签: 桥台 裂缝 原因分析 桥梁加固
  • 简介:为研究采用不同组合抗震措施时,在防止连续梁桥梁体碰撞和落梁方面的抗震效果,以2联5×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分别采用伸缩装置(无阻尼)、伸缩装置(有阻尼)、伸缩装置(有阻尼)+限位装置、伸缩装置(有阻尼)+限位装置+连梁装置作为抗震措施,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比较分析超越概率水平为63.2%、10%、2%的地震波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对桥梁结构逐步增设有阻尼伸缩装置、限位装置连梁装置,可有效减小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过大位移,防止相邻梁桥碰撞,同时能够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合理分配地震荷载。

  • 标签: 连续梁桥 抗震措施 伸缩装置 限位装置 连梁装置 位移
  • 简介:公路隧道工程地应力测试的目的在于查勘隧道整体的地应力状态。相关规程对于地应力勘测工作量和布置均未作规定。相对于整个隧道长度,每个测孔所得应力结果仅相当于一个点。因此,为了最大限度获得地应力信息,测试方法选择、测孔和测点布置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应力测试布置应力场评估论述和应用实例,对隧道工程中地应力勘察工作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公路隧道工程 地质勘察 地应力测试 钻孔布置 测点布置
  • 简介:矮寨大桥为(242+1176+116)m的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主梁全长1000.5m。主梁两侧与桥塔间无吊索区长度分别为95m和109.5m,在较长无吊索区加1根辅助竖拉杆,可使无吊索区主桁受力明显改善。主缆矢跨比为1/9.6,单根主缆由169根通长索股组成,单根索股由1275.25mm镀锌平行钢丝组成。采用骑跨式钢丝绳吊索,索夹采用铸钢铸造,左右对合型,两半索夹用螺杆连接夹紧,接缝处嵌填橡胶防水条。主索鞍采用铸焊结合型结构,由鞍头和鞍身组成,鞍头具有与索股形状相吻合的槽路,鞍身由2道纵肋和多道横肋组成。散索鞍为摆轴式,鞍体采用铸焊结合的结构,为适应主缆散索的需要,鞍槽在竖向以及水平向均为曲线。

  • 标签: 悬索桥 加劲梁 主缆 吊索 主索鞍 散索鞍
  • 简介:本文以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渝中连接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公路隧道 连拱隧道 监控量测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