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一种改进的总棉测定方法侯菊倩徐超王晓红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110031)美国早在1965年就报导了由WHO/FAO/UNICEF提出的用于人类食用棉籽粉中游离棉(FG)不得超过0.06%,总棉(TG)不得超过1.2%的限量。〔1〕...

  • 标签: 总棉酚 棉酚含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棉籽仁 测定方法 吸收值
  • 简介:采用四氯化锡为催化剂合成尼金丁酯,考察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价廉易得,后处理方便,不需加带水剂,收率高等优势。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为99.6%。

  • 标签: 尼泊金丁酯 四氯化锡 催化 合成
  • 简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棉籽饼为原料发酵生产的酱油中的游离棉。样品经乙醚-丙酮溶液萃取净化后,浓缩近干,再加入丙酮进行溶解,采用MNC18柱分离,以乙腈和0.2%(v/v)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出峰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游离棉检出限为0.05mg/kg,线性范围为1-50μg/mL,相关系数R=0.99923,回收率为92.4%-98.5%,相关标准偏差(RSD)〈3%。该方法准确方便,灵敏度高,可实现酱油中的游离棉的测定。

  • 标签: 游离棉酚 酱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8-姜是生姜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但其水溶性较低,化学稳定性较差,这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环糊精可作为生物活性成分微胶囊的壁材改善其水溶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溶剂法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8-姜/麦芽糖基-β-环糊精(Mal-β-CD)的包合物,并借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分析、分子对接模拟等技术研究包合物结构特征。结果表明,Mal-β-CD对8-姜具有良好的包合能力,8姜与Mal-β-CD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8-姜的苯环结构进入到Mal-β-CD的疏水性空腔中,二者之间形成了氢键,结合能为-4.4Kcal/mol,氢键键长为2.9A。8-姜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包合物中,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 标签: 8姜酚 麦芽糖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理化性质 分子对接
  • 简介:利用溶胶-凝胶法,将磷钨酸(Keggin型)负载于SiO2上,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PW(12)/SiO2,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TG-DTA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催化合成尼金丁酯,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且负载后PW(12)的Keggin型结构不变。当醇酸摩尔比为3∶1,PW(12)负载量为30%,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酯收率可达85.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性能稳定。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磷钨酸 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尼泊金丁酯
  • 简介:以骏枣叶片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枣吊叶片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枣叶片中总黄酮、总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含量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新疆骏枣叶片的适宜采样部位和采收时期。结果表明:枣叶中富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类物质,总黄酮含量、总含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不同部位的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枣叶 总黄酮 总酚
  • 简介:以莲藕为试材,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莲藕在低温贮藏期间多氧化酶(PPO)、褐变及感官品质影响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藕的褐变与PPO有密切关系,PPO是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50mg/L、100mg/L浓度的ClO2处理鲜切藕片5、10、15min后,在贮藏期间能抑制PPO的活性,减轻褐变,保持好的感官品质。而10mg/L浓度对PPO的活性不起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PPO的活性。100mg/LClO2处理鲜切藕片10min抑制PPO的活性效果最好,能使藕片在4℃下一周的时间保持最佳的感官品质和最轻的褐变度。而鲜切产品维持一周的货架寿命基本上可满足消费与生产的需求。

  • 标签: CLO2 鲜切莲藕 PPO 褐变 抑制 感官品质.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不同加香食品中以1,4-二溴苯和乙酸苯乙酯为内标测定天然有害物侧柏酮、龙蒿脑、黄樟素和甲基丁香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前处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以二氯甲烷作为提取剂将待测物从各食品基质中分离。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四种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与浓度比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4-0.9997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侧柏酮0.16μg/mL、龙蒿脑0.2μg/mL、黄樟素0.2μg/mL和甲基丁香0.4μg/m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2.47%-98.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9%-4.05%,获得了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考察了不同基质对待测物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对市场上5种食品的检测,表明该法可实现对样品进行灵敏、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本方法可靠,能满足实际样品的检测及监控的要求。

  • 标签: 侧柏酮 龙蒿脑 黄樟素 甲基丁香酚 气相色谱法 同时蒸馏萃取
  • 简介:目的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和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建立动物源食品中氨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三氯乙酸-乙腈溶液(3∶7,V/V)提取,提取液经HLB小柱净化。以SeQuantZICHILIC(150mm×2.1mm,5μm)色谱柱分离,含0.1%甲酸的5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40∶60(V/V)等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氨啉在0~50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限为10μg/kg。在鸡肉、鸡肝、鸡肾、鸡蛋、牛肉、牛肝、牛肾、牛奶和牛脂肪9种基质中加标回收率在73.2%~101.0%,相对偏差在2.09%~11.93%之内。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氨啉的定性定量分析。

  • 标签: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源食品 氨丙啉 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物 兽药残留
  • 简介: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经过回流脱水酯化法直接合成对羟基苯甲酸酯。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用量为0.1mol的前提下,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2.5h、丙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摩尔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此时反应的酯化率为97.5%。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多次,而且具有价格低廉、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强酸性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合成
  • 简介:按照《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工作规定》有关规定,《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中对乙酰氨基等59种化合物的测定》《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中二氟尼柳等18种化合物的测定》《豆制品中碱性橙2的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矿物质元素的测定》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发布。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保健食品 检验方法 豆制品 化合物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