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观察苎麻叶凝胶长期连续经皮肤给药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实验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利用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凝胶基质对照组、完整皮肤苎麻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0、40、80倍),破损皮肤凝胶基质对照组、破损皮肤苎麻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0、40、80倍),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涂药2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测定给药4周及停药2周后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苎麻叶凝胶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摄食情况、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正常,与凝胶基质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苎麻叶凝胶在临床剂量范围内毒性小,使用安全。

  • 标签: 苎麻叶凝胶 大鼠 长期毒性
  • 简介: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株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良单株的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叶用型 F1代 雄株变异特性 选优标准
  • 简介:本文研究了沙棘花的结构、开花所需的条件、花粉的收集和贮藏方法及不同的贮存条件下,保持沙棘花粉生活力的时间长短,通过降低花粉水分含量和低温冷藏以及玻璃器具密封等保存措施,可以达到长时间储存沙棘花粉的目的.同时对沙棘单交的技术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沙棘 花粉 生活力 研究
  • 简介:用水-丙酮(3:7)分离出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籽提取物,用葡萄糖凝胶LH-20柱型层析分离为9组。其中的三组通过清除分析和色素载体,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用液相色谱耦合电解质谱来进行单体和低聚体原花色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沙棘籽中除了原花色素还有齐聚花色素,还包括三氢和双氢二甲苯黄丙酮单体和纯三氢二甲苯黄丙酮单体的混合物。通过葡萄糖凝胶LH-20柱型层析来进行聚合体的分馏。LC—MASS分析降解产物的片段表明儿茶素、表儿茶素、桔儿茶素和表桔儿茶素都是主要的组成单位。儿茶素占到所有单体的56.1%,而81.9%的延长单体组成了原飞燕草素单体。平均的聚合度(mDp)介于4.5~31.6之间。原飞燕草素的比例在所有的组分之间是最高的,从51.4%~88.5%。

  • 标签: 沙棘 抗氧化活性 色素载体
  • 简介: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种老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开展“沙棘花青素软胶囊”抗氧化功能酶活力测定,并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指标判定其抗氧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原花青素受试样品组与老龄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过氧化脂质(MDA)含量降低及抗氧化功能酶(SOD)活力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沙棘花青素软胶囊”抗氧化功能试验结果为阳性。

  • 标签: 沙棘 原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 简介:考查多种因素对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其最佳处方组成。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甘油用量、碱用量、乙醇用量和吐温用量四因素进行考查。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最佳处方为:卡波姆10g,乙醇20g,甘油50g,吐温2g,羟苯乙酯1g,氢氧化钠3g,苎麻提取物10g,加蒸馏水至1000g。经检查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的pH适宜,颜色、光泽度、均匀度、稠度等在实验条件下稳定,对皮肤无刺激,符合中药制剂规定。

  • 标签: 苎麻叶 凝胶剂 正交实验
  • 简介: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的出汁率及汁的透光率,利于果汁的澄清。用此工艺条件澄清的沙棘果汁透光率达84.7%,出汁率达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果胶酶的使用参数:浓度4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作用时间4h。

  • 标签: 沙棘果汁 果胶酶 澄清
  • 简介:沙棘果实、枝条、树皮、芽、根都可以提炼出有用的化学成分,并且沙棘具有极强的结实和繁殖能力,这些特性使得沙棘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化妆品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

  • 标签: 沙棘果实 西伯利亚 育种 化学成分 繁殖能力 医药工业
  • 简介:本文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沙棘白兰地酒的制备工艺。由于沙棘汁酸度较高,所以本实验对其进行了降酸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白兰地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为3.6,树脂为AT-90B,发酵温度为25℃,酵母菌接种量为300ppm,在此条件下,果酒感官品质良好,适合企业规模生产。

  • 标签: 沙棘果 制备 最佳工艺 感官品质
  • 简介:为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建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经济,笔者于1975~2002年的28年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吴旗、安塞和固原县进行了沙棘和环境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值为1.21~1.53g·m-2·mm-1,是荒山植被的3.1~5.8倍.沙棘耗水较经济,在半干旱的黄土区荒山种植,它能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测定沙棘水势较低,蒸腾强度较稳定,蒸腾耗水较大,吸水量较大,束缚水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较高.观察沙棘叶和根的形态解剖学特性看出沙棘耐干旱、耐水湿和调节蒸腾作用较强.沙棘在半干旱黄土区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明显.沙棘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与荒坡测定对比,第2、3和4龄沙棘林地,径流量分别减少66.2%、65.9%和78.2%,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39%、37.8%和47%.5龄以上的沙棘林,一般无侵蚀沟和滑坡发生.沙棘是适应黄土高原的优良树种,具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沙棘 生态功能 生态效益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 简介:为了研究鲜苎麻叶中总酚酸的提取分离工艺,以惰性气体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提取鲜苎麻叶中的总酚酸,以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惰性气体保护提取分离苎麻叶中总酚酸工艺的适宜条件为,采用闪蒸提取器提取,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Imin,碱液浓度1.0mol·L^-1,料液比1:8,提取液调节pH3.5,取上清液用大孔树脂AB-8柱层析分离,每100ml大孔树脂上样量为2g,洗脱液为80%乙醇溶液。总酚酸粗品得率(占干燥叶片百分比)为4.225%;总酚酸在干燥叶片中的含量为0.3681%。结果显示,该工艺采用碱水提取,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有效降低了提取成本;同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避免了提取过程中酚酸类成分的氧化,简便可行。

  • 标签: 苎麻 总酚酸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 简介:作者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13个沙棘品种生长的观察,总结了沙棘开花、授粉和受精的生物学特性,对提高沙棘的繁育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沙棘 开花 授粉 受精
  • 简介:为改良滩涂盐碱地,并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2000年和2001在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进行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和蒙古的不同沙棘品种的引种选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引进的中国沙棘在盐度为0.1%~1.2%、土壤为重壤、中壤及砂壤区、地下水较高的滩涂成活率在80%以上,4年生中国沙棘树高在1.5~3.0m之间,冠幅在84~230cm×94~204cm之间,长势良好,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抗盐碱能力;(2)俄罗斯沙棘-"橙色"能较好地适应盐城滩涂生态环境,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适宜在滩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3)8个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杂交种、中国优、泽良、阿列衣、乌兰格木和红果)对滩涂生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其适应性和可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沙棘 引种选育 盐城滩涂 生态适应性
  • 简介:利用水提醇沉法从沙棘叶和沙棘果皮中提取多糖,再经初步纯化后,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多糖对大肠杆菌、四叠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沙棘 多糖 抑菌
  • 简介:在沙棘果皮、种子、果渣中或果实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中可能含有数量可观的珍贵天然抗氧化剂。人们对寻找可代替合成抗氧化剂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兴趣逐渐上升,大量的研究也因此产生。据记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果实是黄酮醇丰富的来源,黄酮醇由异鼠李素的糖苷,五羟黄酮,4,5,7三羟黄酮醇组成。同时,还发现其它天然抗氧化剂浓度也很高,如原花色素,抗坏血酸,生育酚和类胡萝卜素。果汁从浆果中提取,引流至剩余的滤饼,

  • 标签: 黄酮醇苷 沙棘果渣 天然抗氧化剂 结构 合成抗氧化剂 果实处理
  • 简介:2001年和2012年分别用不同浓度2.4-D+Frankia菌悬液灌注小麦、水稻、玉米、黄秋葵和小决明等植物根系,结果这些植物根系都产生了不同数量的结瘤,其中小决明和黄秋葵结瘤率最高,其值分别为80.0%和42.8%;小决明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游离Frankia菌固氮活力也明显提高,分别相当于沙棘根蘖苗根的71.79%和70.51%,这可能与小决明属于豆科植物以及根瘤内已有内共生的Frankia菌有关。相差12年的两次试验结果表明,Frankia菌是一种耐储、广普型菌,2.4-D是一种有效的诱导Frankia菌和宿主共生结瘤信息化物——结瘤因子。人工培养的Frankia菌可以提高植物自身固氮能力。

  • 标签: 沙棘 FRANKIA菌 储藏 草本植物 2.4-D 结瘤
  • 简介:清妍胶囊是以沙棘果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维生素C、维生素E、OPC和珍珠粉等成分精制而成,本实验30名符合要求的黄褐斑受试者,服用本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连续30d.结果黄褐斑面积平均下降8.37±10.42cm2,颜色明显变浅,色卡平均降低0.43±0.34度,30例中,显效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60%.试食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可以认为,该胶囊具有美容(祛黄褐斑)作用,且对试食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沙棘清妍胶囊 祛黄褐斑 黄褐斑面积 色卡
  • 简介:本项目研究了沙棘果油对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根据沙棘果油软胶囊人体推荐日摄入量O.05g/kg.BW扩大10、20、30倍设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即0.5、1.00、1.5g/kg.BW,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SPF级昆明种小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30d后开始实验。实验结果以P〈0.05判断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小鼠体重、淋巴器官/体重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1)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能力;2)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3)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4)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5)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6)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结果显示:沙棘果油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力,同时不会影响小鼠的免疫器官,无负面影响。

  • 标签: 沙棘果油 免疫活性 小鼠
  • 简介: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和剂量下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幼虫的致病力。实验设置了10℃、15℃、20℃、25℃、30℃5个温度水平,用高浓度(1×10^8个/ml)、中浓度(1×10^7个/ml)、低浓度(1×10^6个/ml)的白僵菌孢子液分别感染低、中、高龄的沙棘木蠹蛾幼虫。结果表明:在25℃,90%RH,1×10^8个/ml的浓度下,白僵菌对沙棘木蠢蛾低龄幼虫的致死效果最高,达到89%。高于或低于25℃时,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侵染效果降低。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沙棘木蠢蛾幼虫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明显不同。相对湿度为90%左右时,沙棘木蠢蛾幼虫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70%时。沙棘木蠢蛾幼虫死亡率显著降低。

  • 标签: 白僵菌 沙棘木蠹蛾 幼虫 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