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纳米粒,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溶剂蒸发法制备荷载冬凌草甲素的聚乳糖-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通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测定、外观形态的透射电镜观察、包封率及载药量分析等,对纳米粒进行体外理化性质测定。以大鼠为模型动物,尾静脉注射冬凌草甲素PLGA纳米粒,采用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利用DAS软件分析其药动学特征。结果:所制备的冬凌草甲素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nm,包封率为(87.7±7.7)%,载药量为(7.5±0.8)%,其外观形态为圆球形。单剂量静脉注射冬凌草甲素PLGA纳米粒后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为2.115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315h,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为42.463mg·h·L^-1,清除率(CL)为0.094L·h^-1·kg^-1,表观分布容积(V)为0.4L/k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冬凌草甲素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包封率较高,制备成PLGA纳米粒后可以改善冬凌草甲素的生物利用度。

  • 标签: 冬凌草甲素 聚乳糖-羟基乙酸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制备表梧儿茶素桔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的组成;用HPLC法测定EGCG的含量,选用LichrospherC18柱(4.6mm×250mm),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流速1.0mL·min^-1。结果:最佳处方为大豆卵磷脂0.2094g,胆固醇0.5578g,表梧儿茶素掊酸酯0.0767g,纯净水30mL;所制得表梧儿茶素梧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在60-200nm之间,平均粒径120nm,包封率达79.8%,载药量为7.0%。结论:本方工艺可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

  • 标签: 表掊儿茶素梧酸酯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为改善布地奈德的溶解度和吸收,制备并评价了布地奈德固体脂质纳米粒(BUD-SLNs)。通过计算部分溶解度参数选择了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脂材。经处方优化采用乳化-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的BUD-SLNs,包封率为(97.77±2.60)%;平均粒径是147.3nm,粒径分布均匀(PDI=0.228)。透射电镜下可见圆整颗粒。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表明BUD以分子形式分散在SLNs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UD-SLNs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属于均相骨架结构。研究结果为BUD-SLNs在肺部给药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布地奈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肺部给药 制备 评价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peptidemodifiedcarboxylate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HR)基因载体,考察其对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羧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精氨酸(arginine,R)和组氨酸(histidine,H)组成的短肽(HR)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反应,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MHR。采用1H-NMR、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取纯化后的MHR,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电泳法测定载体MHR对pEGFP质粒的包裹能力。用MHR/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MHR和MWCNTs-COOH对DU145和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MHR合成成功。在氮磷比(N/P)=20时,HEK293细胞对MHR/pEGFP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N/P值时,其中N/P=20时,RAW264.7细胞对MHR/pGL3复合物的摄取率约为单体pGL3的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HR作用于DU145和RAW264.7细胞24和48h后,当MHR浓度达64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仍然〉80%;而MWCNTs-COOH浓度达32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当浓度达640μg/ml时,细胞活性低于20%。结论:MHR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 标签: 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基因载体 转染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制备基于叶酸靶向多西紫杉醇纳米粒的肺吸入粉雾剂,用于肺癌的治疗。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叶酸靶向纳米粒,考察纳米粒理化性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实验法研究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和肿瘤细胞叶酸靶向性,使用喷雾干燥技术进一步制备基于纳米粒的肺吸入粉雾剂,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本实验制备的叶酸靶向纳米粒粒径为(100.1±1.0)nm,普通纳米粒组IC50为(2.09±0.82)μmol/L,叶酸靶向纳米粒组IC50为(0.80±0.32)μmol/L。肺吸入粉雾剂体外沉积率和休止角分别为(21.10±0.18)%和(36.75±0.52)°。结论:成功制备了基于叶酸靶向纳米粒的肺吸入粉雾剂,肺部吸入抗癌药物直达病灶部位,主动靶向肺癌细胞,提高靶器官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满足临床肺癌治疗所需。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纳米粒 肺吸入粉雾剂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的表面修饰作用会对载体的穿透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叶酸配体和细胞穿膜肽分别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在堆积法建立的肿瘤球模型上实时分析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作用对于纳米脂质载体的肿瘤穿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穿透肽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不论是从穿透深度还是强度上,在穿透早期都具备更好的穿透肿瘤球能力。

  • 标签: 纳米脂质载体 肿瘤球 堆积法 叶酸 细胞穿膜肽
  • 简介:采用离子感胶化法制备亲水性壳聚糖纳米粒。该法制备条件温和,是在室温下将两种水相混合而形成纳米粒。混合的两相中,其中一相含有壳聚糖和聚氧乙烯,另一相含有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该纳米粒的粒度大小及ζ电位可以通过控制制剂处方组成及工艺进行调节。采用该法制备的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的包封率可高达90%,且制剂处方及工艺各因素对该纳米粒的包封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亲水性纳米粒可作为蛋白质或其它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的大分子类药物给药系统的载体。

  • 标签: 胰岛素 亲水性壳聚糖 纳米粒 包封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比较了不同碳纳米管(CNTs)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吸附、解吸附性能。通过N2吸附试验、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CNTs的孔径结构、比表面积、表面形态及载带官能团进行表征,经过动态吸附和等温平衡吸附、解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对两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r-MWCNTs),尤其对异甘草素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并且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CNTs等温平衡吸附、解吸附试验结果显示,o-MWCNTs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吸附能力大于r—MWCNTs,并且解吸附效率较好,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解吸附率分别为48.57%和32.86%,而r-MWCNTs只有24.56%和17.46%。

  • 标签: 碳纳米管 异甘草素 甘草素 吸附和解吸附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吸附5-氟尿嘧啶(5-Fu)在大肠癌淋巴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58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术前经肠镜在癌灶周围注射纳米碳5-Fu混合液,术中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标记指导大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对照组不经处理;两组均行大肠癌根治及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可见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黑染,两组平均每例清除的淋巴结数量及清除转移淋巴结的坏死数量,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注射纳米碳5-Fu混悬液具有提高淋巴结清扫的数量和提高淋巴化疗功效的双重作用.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化疗 转移 纳米碳
  • 简介:目的探索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为后续进行体内相关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将知母皂苷B-Ⅱ与聚乳酸(PLLA)按照不同比例制成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LC-MS/MS检测方法对纤维膜理化性质表征、生物相容性、缓释性能等进行测试;采用CCK-8法检测载药纳米膜缓释药物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2%的知母皂苷B-Ⅱ浓度为最佳载药浓度;在制备载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的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能保持两种组分各自的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知母皂苷B-Ⅱ对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两者相容性较好;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可有效释放知母皂苷B-Ⅱ,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8h、72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通过缓释药物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纳米纤维膜 药物缓释 抗肿瘤 知母皂苷B-Ⅱ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以壳聚糖(CS)为修饰剂氧化单壁碳纳米角(oxSWCNHs)介导的载阿霉素(DOX)的新型药物转运系统(DOX@oxSWCNHs/CS),并考察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制备DOX@oxSWCNHs/CS载药体系,考察体系在水、PBS、细胞培养基中的分散性,使用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评价其体外释放效果。结果DOX通过π-π堆积作用装载于oxSWCNHs上,载药量达60%;用CS修饰oxSWCNHs的疏水表面,可增加oxSWCNHs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特别是在盐溶液中分散性。载药体系的体外释放具有pH依赖性和缓释效果。结论oxSWCNHs能够作为一种潜在的阿霉素载体达到药物的缓释效果。

  • 标签: 单壁碳纳米角 阿霉素 壳聚糖 分散性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微小甲状腺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过程中,探究纳米碳示踪技术实施效果。方法:于2019.1-2021.1期间因微小甲状腺癌而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中实施纳米碳示踪技术共纳入30例病人,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改良小切口手术但未进行纳米碳示踪技术的30例进行对照。总结纳米碳示踪技术实施效果。结果:经对照研究组病人血钙水平较高、PTH水平较高、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多、阳性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多,两组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结论:在微小甲状腺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过程中配合纳米碳示踪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此技术实施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微小甲状腺癌 纳米碳示踪 改良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米碳导航技术用于基层医院甲状腺癌手术的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甲状腺癌手术病人25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术中采取纳米碳导航技术,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对比甲状旁腺误切率等指标。结果:关于甲状旁腺误切率,试验组数据1.6%,和对照组11.2%相比更低(P<0.05)。关于淋巴结清扫数量:试验组数据(18.74±3.14)个,和对照组(12.85±2.64)个相比更多(P<0.05)。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4.0%,和对照组16.8%相比更低(P<0.05)。结论:基层医院甲状腺癌手术用纳米碳导航技术,甲状旁腺误切率更低,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低。

  • 标签: 甲状腺癌手术 不良事件 纳米碳 保护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自体修复技术与再生医学美学中应用再生美纳米复配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再生美纳米复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溃疡复发情况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自体修复技术与再生医学美学中再生美纳米复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及溃疡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自体修复技术 再生医学美学 湿润烧伤膏 再生美纳米复配液 瘢痕增生
  • 简介:<正>含碘制剂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碘酊、碘甘油和复方碘溶液。以上三种碘制剂的作用强弱与碘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笔者调查了以上三种碘制剂医疗单位的包装材料各有不同,大致有棕色玻璃磨口瓶、青霉素瓶、塑料瓶、塑料眼药瓶及玻璃眼药瓶等几种。为了探讨不同容器对各碘制中碘含量的影响,笔者作了碘制剂的稳定性试验,报告如下。1实验方法与结果

  • 标签: 碘制剂 包装材料 复方碘溶液 玻璃眼 稳定性试验 碘含量
  • 简介:目的制备载有姜黄素的单油酸甘油酯(GMO)/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壳聚糖(CS)脂质纳米粒,考察该脂质纳米粒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方面的潜能。方法采用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载有姜黄素的GMO/TPGS/CS脂质纳米粒,对该纳米粒进行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物理稳定性、UV-Vis光谱学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等表征。并以姜黄素水溶液为对照,测定该脂质纳米粒在高温、光照、强碱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该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93.8±2.80)nm,多分散系数为(0.156±0.063),zeta电位为+(16.76±1.52)mV;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UV-Vis光谱显示,姜黄素可能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在纳米粒上,这使得药物产生缓释效果,符合Weibull方程。相比姜黄素水溶液,在高温、光照及强碱等强条件下,包封在纳米粒中的姜黄素降解程度显著减小。结论本试验证明了结合使用GMO/TPGS/CS制备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

  • 标签: 姜黄素 单油酸甘油酯 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 壳聚糖 纳米粒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在治疗Ⅲ度、Ⅳ度内痔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HCPT)术后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第7天给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早晚纳肛,1支/次,用药前均用温水清洗患处,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如改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周清洁、温热坐浴等,不使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48h及第7d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瘙痒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48h疼痛、水肿、分泌物3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5±0.74)分、(0.90±0.71)分、(0.9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80±0.41)分、(2.50±0.68)分、(2.25±O.72)分,;治疗组7d水肿、瘙痒2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0±0.77)分、(0.6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1.70±0.98)分、(1.80±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d显效15例(38.5%)与对照组[6例(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可缓解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常见不适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
  • 简介:摘要: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铈掺杂氧化铜复合多壁碳纳米管双金属材料Ce-CuO/MWCNT,利用X 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将Ce-CuO/MWCNT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儿茶素电化学传感器,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较多的催化活性位点,使儿茶素的催化氧化反应进行的更充分。由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表征结果表明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650 μmol·L-1,检测限为0.33 μmol·L-1。此外,该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枸杞芽茶中儿茶素的快速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9 %~109 %。

  • 标签: 电化学传感器 儿茶素 枸杞芽茶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料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对我科门诊的150例楔状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玻璃离子材料、光固化树脂材料和光固化复合体材料进行修复,并分别于1年后和2年后进行复查,比较三者的疗效差异。结果1年后光固化树脂纽和玻璃离子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固化复合体纽的成功率与前两纽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后结果显示,光固化树脂纽的成功率高于玻璃离子纽(P〈0.05);光固化复合体组的成功率高于前二者(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体的修复成功率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材料和光固化树脂,是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 光固化树脂 光固化复合体
  • 简介: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中药制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为适应中药制剂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基本理论,熟悉常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中药制剂新技术中的应用。

  • 标签: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中药制剂学 丙烯酸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