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腔镜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手术室内的腔镜器械12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件,对照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观察组采用等离子灭菌机,比较2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1);观察组灭菌合格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等离子灭菌机相比于2%戊二醛浸泡对手术室内的腔镜进行消毒可以获得更好的消毒灭菌效果,有利于手术室内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开展。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 消毒灭菌
  • 简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或医嘱,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全静脉营养液、静脉用危害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机构或部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 用药错误 药学技术人员 标准操作规程 全静脉营养液 GMP标准
  • 简介:天津以“科学布局、有效推进,编牢织密胸痛患者医疗救治网络”为宗旨,全力加强胸痛中心建设。今年10月,远郊区县宁河区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正式挂牌,标志着天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下属所有市区和远郊区县胸痛中心全覆盖的目标。

  • 标签: 胸痛中心 区县 天津 医疗救治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以下简称"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发现的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药品说明书等参考文献为依据,对我院2016年28万条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医嘱进行审核,分析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8万条静脉用药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3279条,不合理用药率为1.17%,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溶剂选择不当(1746条)、药物配制浓度不当(625条)、用量超过最高剂量(124条)、给药途径错误(109条)、存在配伍禁忌(338条)等方面。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了干预。结论:药师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医嘱进行集中审核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静脉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建立多国或一国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的问题。方法比较分析美、英及中国台湾地区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的法律法规、运作情况及审查模式。结果我国MRCT伦理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美国、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主要通过中心伦理委员会和区域伦理委员会的独立审查和联合审查机制避免伦理审查重复的问题。结论多中心临床试验联合伦理审查机制是国际大趋势,我国大陆建立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须循序渐进。

  • 标签: 临床试验 联合审查机制 受试者
  • 简介:目的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9月—2016年8月收到的抗菌药致ADR报告录入MicrosoftExcel2000软件,对抗菌药的类别、药品名称、临床表现、DDDs及ADR构成比(B)与DDDs排序比(A)的比值(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151例ADR,涉及10类抗菌药,前3位的分别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用药频度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抗真菌药的B/A值大于1。ADR构成比前4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美唑和头孢替安,用药频度前4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钠、阿奇霉素和头孢美唑,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的B/A值大于1。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发生严重ADR的几率较高,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替安发生新的ADR几率较高。结论抗菌药致ADR发生率与DDDs基本相符,应警惕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如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

  • 标签: 抗菌药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多中心常规方法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试验方法,收集各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组354例,对照组180例;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患者工作恢复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程度,评估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ADL评分、痊愈率、自理率、工作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 标签: 银杏内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经济性 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感染病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145例骨感染病人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是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经哑变量处理后,患糖尿病与免疫抑制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年龄大于65岁、患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d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骨感染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2017年工作会议于4月1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与血液处高新强处长,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组长王育琴教授,副组长夏培元教授,专家组成员李玉珍教授、马金昌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牵头单位代表和各成员单位药学部门主任、联络员共百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国际网络 合理用药 会议 药组 全用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DME50例(50眼),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观察2组治疗1、2、3个月的BCVA、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和眼内压(IOP)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CMT较治疗前降低,CNV和IOP少于或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对DME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黄斑水肿 糖尿病并发症 康柏西普 玻璃体内注射 眼底激光治疗
  • 简介: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6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药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际前沿研讨会—化学生物学驱动的药物创新,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以"化学生物学驱动的药物创新"为主题,旨在加快我国突破性基础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创新药物研发的步伐,进一步扩大我国在该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 标签: 化学生物学 天然药物 药物创新 国际前沿 国际会展中心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