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由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目前我国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血管抑制类一类新药抗肿瘤基因药物“重组人血管类皮抑制素”,最近Ⅲ期临床试验已全面完成,投产上市指日可待。

  • 标签: 基因药物 生产基地 世界一流 烟台 山东 Ⅲ期临床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西沙比利预防新生儿胃食管返(GER)的临床可行性。方法1200例新生儿(除外消化道畸形、肠梗阻等)随机分2组,治疗组有原发病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无原发病者给予西沙比利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只治疗原发病,无原发病者不用药。观察两组GER发病情况及西沙比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GE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西沙比利预防新生儿GER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西沙比利 新生儿 胃食管返流 临床研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目的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并胃食管病(GRE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为实验组:选取2004.7-2012.2年期间单纯慢性肾病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情况良好,血压及贫血控制基本正常,透析充分的患者154例;对照组:我院职工随机选取360例(经常规体检无基础疾病的)。采用胃食管反诊断问卷(RDQ)及胃镜评估其胃食管反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特点。结果两则相比实验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食管炎发病率高(P〈0.05),症状突出(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胃食管反病,同时症状明显,也是导致此类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胃食管反流 食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胆系疾病与完整胃胆汁返关系。方法对我院近4年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未进行过胃肠手术患者,根据有无胆系疾病分别统计胃胆汁返发生率,并观察胆汁返与胃炎关系。结果完整胃胆系疾病组合并胆汁返的发生率(24.9%)明显高于无胆系疾病组(6.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胆汁返与胃炎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完整胃胆系疾病与胃胆汁返及其相关胃炎关系密切,有胆系疾病史且临床有症状时可促胃肠蠕动和保护胃黏膜治疗。

  • 标签: 胆系痰病 胆汁返流 胆汁返流性胃炎
  • 简介:性食管炎是因为胃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食管炎性病变,属中医学吐酸范畴,多伴发胃脘痛的证候,其病因多是湿热阻滞胃腑,逆而上冲,以及脾胃虚寒水不化逆而上冲,冶宜健脾、清湿热、温中散寒、降冲逆,西药常应用促进食管胃排空的药物及降低胃酸药物。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反性食管炎,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肠内容物 炎性病变 湿热阻滞 脾胃虚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在胃食管反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胃食管反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病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应用价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胃大部切除手术对预防术后肠胃反的作用。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胃大部切除手术病患6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改良胃大部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胃大部切除治疗。对比术后肠胃引流量等指标。结果:针对胃肠引流量,研究组(117.96±30.28)ml,比对照组(431.65±49.27)ml少,P<0.05。针对术后肠胃反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23.33%低,P<0.05。针对胆汁性呕吐发生率与剑突下持续烧灼痛发生率,研究组分别是0.0%、6.67%,比对照组20.0%、30.0%低,P<0.05。结论:运用改良胃大部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肠胃反的发生。

  • 标签: 胃大部切除 预防 效果 肠胃反流
  • 简介:胆汁反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胆汁反可损害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炎症、充血、水肿、糜烂、萎缩、肠化,是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采用铝镁加混悬液辅助治疗胆汁反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观察 辅助治疗 铝镁加混悬液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粘膜屏障
  • 简介:目的探讨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轴型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12例。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12例,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除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轴型皮瓣早期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反流轴型皮瓣 头部损伤 电烧伤
  • 简介: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伴焦虑状态的胃食管反病(G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的6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乌灵胶囊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组32例给予埃索关拉唑镁肠溶片;疗程8周。应用胃食管反病症状分级及sAS的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中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9%和93.1%,对照组分别为32.2%和67.9%,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S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4、8周末治疗组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乌灵胶囊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安全有效治疗伴有焦虑状态的GERD患者。

  • 标签: 乌灵胶囊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 反流病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反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反性食管炎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对比采用不同治疗药物,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药物后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两组患者的反性食管炎症状评分(应用GERL评定法评定)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是(3.72±0.46)分,(3.41±0.89)分,(3.89±0.85)分,(3.85±1.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分别是(1.45±0.64)分,(1.27±0.42)分,(1.76±0.45)分,(1.58±0.95)分)。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在对反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症状。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胆汁返的关系。方法伴有胆汁返PU患者25例和不伴有胆汁返PU患者80例分别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伴有胆汁返PU患者25例,Hp阳性12例,阴性13例,Hp感染率48%:不伴有胆汁返PU患者80例,Hp阳性59例,阴性21例,Hp感染率73.7%。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胆汁返成负相关。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胆汁返流
  • 简介:目的:探讨舒必利用于胃内胆汁反伴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就诊的60例胃内胆汁反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舒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精神状态也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舒必利能减轻在夜间发生胃内胆汁反患者引发消化不良的症状,减少和避免糜烂性食管炎症患者发生胃内胆汁反事件,还能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必利 胃内胆汁反流 消化不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奥关拉唑治疗反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各40例,分别予以雷贝拉唑胶囊(10mg,每日1次,口服)和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食管炎程度变化。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内镜下疗效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x2=5.59或4.53,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反性食管炎,比奥美拉唑疗效更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内镜下愈合率高,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莫沙比利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管状胃组,各3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检测食管癌患者食管腔内24hpH值,记录接受检查的时间以及Demeester评分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查总时间、立位时间及卧位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的DeMeester总评分(22.68±32.25)分、24h酸反次数(17.22±24.14)次、〉5min的反持续时间(2.62±3.72)min、最长反持续时间(24.01±33.8)min、pH〈4.00的总时间(82.11±119.17)min,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3.31±52.45)分、(66.35±87.23)次、(5.76±7.58)min、(35.51±38.02)min、(164.87±201.53)min,高于对照组的(22.68±32.25)分、(17.22±24.14)次、(2.62±3.72)min、(24.01±33.85)min、(82.11±119.17)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能够使食管癌患者在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减轻,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