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糖尿病患者能否产生有效牙种植体骨结合仍然存在争议。包括糖尿病类型、始发年龄、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在内起指导意义客观标准尚未确定。另外,很少有文献评价糖尿病患者种植体生存率。在这篇回顾分析文章中,共统计了2个临床中心40位患者215颗种植体。病例分析和随访记录提供了临床血糖控制和种植体方面的资料。在这项研究中,共有31颗失败,总体成功率为85.6%。失败者中24颗发生于功能负重后第一年。功能负重平均时间为4.05±2.6年。如按种植体位置来分析,上、下颌成功率分别为85.5%和85.7%。按前后牙区域分析,成功率分别为83.5%和85.6%。生存分析显示功能负重6.5年生累积成功率为85.7%。基于这些数据,尽管已被控制糖尿病患者种植体成功率低于普通人群,但其成功率仍然是令人满意。失败率大幅度上升发生于义齿负重后第一年内。

  • 标签: 糖尿病 牙种植 修复
  • 简介:目的借鉴现有的放射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舌炎(RTG)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cm×1cm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cGy/min,每次照射6只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3~4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d,肉眼可见受照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d,出现肉眼可辨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一致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d,溃疡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d,受照射1cm×1cm范围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技术平台。

  • 标签: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舌炎 动物模型
  • 简介:口颌系统在言语功能中尤其在语音产生过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地位,口颌系统形态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语音功能异常。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骨AngleⅢ类错患者术前语音功能分析,来研究哪些结构畸形对语音功能有影响。研究中以20名成人骨AngleⅢ类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矫治前语音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牙颌面软硬组织结构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将各测量值与患者语音状况做相关分析。研究表明患者语音功能好坏与舌体位置以及前牙覆、覆盖有密切关系。反覆盖越明显,反覆越小,语音功能异常越明显

  • 标签: 语音 头影测量 相关分析
  • 简介:前牙直接修复,尤其是中切牙,对称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临床医师可以利用根据蜡型制作硅橡胶导板来修复腭侧壁和切缘:但是,椅旁徒手再现对称,比如邻接面外展隙、宏观和微观表面结构、色彩学特征,结果常常不可预知。本文分步描述Ⅳ类洞修复,既简化修复过程,又检查和纠正邻接面外形对称和色彩学特征。

  • 标签: 树脂修复 对称性 中切牙 前牙 直接修复 蜡型制作
  • 简介:目的:了解近10年牙列缺失患者牙列缺失特点及修复状况。方法:对北京口腔医院近10年来诊治5142例牙列缺失患者全部病历,进行回顾研究。结果:牙列缺失就诊率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上牙列牙列缺失病例数目明显多于下牙列牙列缺失病例数目(P〈0.05);2001年至2005年来诊牙列缺失患者比1996至2000年来诊牙列缺失患者人数多、平均年龄高、牙槽嵴条件好、回医院复诊平均次数多、满意度低(P〈0.05);患者对外观满意度比较高。结论;现存患者与以前患者相比较,就诊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义齿期望值增强,这就需要口腔修复科医师小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以满足患者高品位需求。

  • 标签: 牙列缺失 义齿修复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逆行种植体周围炎(RPI)作为种植修复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可南邻牙根尖周病变、种植区残留细菌、骨质量差以及临床技术等因素引起.本文就RPI定义、发病率、分型、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根尖周病变 种植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慢性牙周炎对种植牙存留率和骨吸收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有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相关文章,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6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合计306例患者共476枚种植体,其中牙周炎组252枚,牙周健康组224枚。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存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42,95%CI(0.21,0.81),P=0.01]。骨吸收有统计学差异[MD=2.26,95%CI(0.54,3.98),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对种植体存留率和骨吸收有明显影响,增加了远期失败风险。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太少且病例不多,时间太短,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本Meta分析论证强度及全面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炎 牙种植 存留率 骨吸收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3种完全斜折裂牙修复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128例龈上冠折、齐龈冠折、龈下冠根折患牙,视牙体缺损分别行全冠、铸造桩核冠、预成桩核冠修复,观察3种折裂类型修复效果。结果:龈上冠折修复成功率为96.7%,齐龈冠折成功率为90.5%,龈下冠根折为69.6%。对于龈下冠根折,用预成桩树脂核成功率为84.6%,铸造桩核成功率为57.1%。结论:龈上冠折和齐龈冠折修复效果优于龈下冠根折,对龈下冠根折用预成桩树脂核比铸造桩核成功率要高。全冠修复完全斜折裂牙是保存牙齿有效方法。

  • 标签: 折裂牙 全冠 修复 桩核
  • 简介:口腔黏膜下纤维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具有癌变倾向炎性疾病。患者进食刺激食物时口内疼痛,口腔黏膜苍白僵硬,触摸有条索感,舌运动、张口受限,以致咀嚼、吞咽困难,有的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复杂发病机制导致该病至今尚无满意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主张根据病变发展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开窗减压前后表达水平变化。方法: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KCOT患者开窗减压前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及CD44v6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窗减压前,OPN及CD44v6在KCOT中均呈高表达。减压后,16例患者OPN均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CD44v6在开窗减压后标本中,10例(63%)表达下降,5例(31%)表达未发生变化,1例(6%)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OPN及CD44v6在KCOT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二者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开窗减压术治疗KCOT部分机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骨桥蛋白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 简介:目的评估两种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重叠方法准确和可靠,为临床选择适宜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半表面配准法和定点十区域组合重叠法对10名研究对象即刻与3分钟后和即刻与3天后(T0-T1/T0-T2期)扫描图像进行重叠,比较其配准误差.两种重叠方法均由两名操作者重复进行两次.结果利用上述两种配准方法分别对不同时间点图像重叠,所得配准误差分别为(0.448±0.074)mm、(0.516±0.094)mm,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操作者重复进行两次,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可靠,但半表面配准法更准确.

  • 标签: 重叠方法 半表面配准法 定点+区域组合重叠法 准确性 可靠性
  • 简介:目的探讨骨Ⅲ类患者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骨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相关.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8名2015-2016年度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大视野CBCTⅢ类面部不对称患者,使用Dolphin3D软件进行面部不对称程度及下颌骨形态学代偿相关测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骨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相关.结果升支长度差与升支冠状角之差及髁突水平角之差均呈负相关.矢状角之差与颏部偏斜距离正相关.面部不对称程度与ANB角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随着升支长度差增加,升支冠状角之差代偿程度减弱,髁突水平角之差代偿程度增强.升支矢状角之差可以作为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指标.根据本研究初步结果表明Ⅲ类畸形严重程度与面部不对称程度无相关.

  • 标签: 锥形束CT | 面部不对称
  • 简介:目的建立能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涎腺放射损伤细胞学模型。方法对离体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分别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S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率。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3Gy以下剂量,细胞增殖率未见明显改变,5Gy以上剂量,细胞仍有部分增殖,但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7Gy以上剂量照射则表现为细胞大范围死亡。结论一次大剂量照射对离体培养下大鼠颌下腺细胞形态和增殖率均造成一定影响,5Gy剂量照射下鼠颌下腺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放射损伤细胞学模型。

  • 标签: 颌下腺 放射性损伤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包头市3~5岁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现状分析,探讨患龋情况、龋蚀程度与龋病活跃关系。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选取包头市5所幼儿园中379名儿童(男196名、女183名)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计算患龋率、龋补牙数(dft)、龋蚀严重指数(CSI),并应用龋活跃试验检测龋活跃度(CAT)。结果包头市3—5岁儿童患龋率、乳牙龋补牙数(dfI)和龋蚀严重指数(CSI)分别为56.20%、3.82和10.11;男女之间患龋率、dft、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患龋率、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AT在0-1度、2-3度间dft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各度与dft、CSI呈正相关关系(r=0.394和0.363,均P〈0.05)。结论龋活跃试验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龋蚀程度,对筛选高危惠龋风险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应制定合理预防诊疗措施,因地制宜为儿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龋病 学龄前儿童 龋活跃性
  • 简介:最近对口腔鳞癌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及辅助治疗(手术、术后放疗)。该文旨在对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长期生存率影响进行了比较。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74例,行新辅助治疗,另一组54例行辅助治疗。99例为Ⅲ-Ⅳ期患者,

  • 标签: 新辅助治疗 长期生存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 非随机性 术后放疗 口腔鳞癌
  • 简介:牙瘤是牙组织发育畸形,它可干扰相关牙齿萌出。牙瘤生长潜力有限,其在乳牙列发生少见。本文描述1例发生于一个52岁男孩妨碍下颌左侧侧切牙萌出巨大混合牙瘤。该牙瘤被手术摘除.进行了1年以上常规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下颌前部 混合牙瘤 混合瘤 牙源性肿瘤 高密度病损 乳牙
  • 简介:电动牙刷模仿手动牙刷横向和旋转运动方式,近年来旋转振动运动牙刷有新发展趋势,并引入了钟摆式旋转牙刷。本文对其安全和功效近期研究进行了回顾。

  • 标签: 牙刷 电动牙刷 钟摆式旋转牙刷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形成、发展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Gy和28Gy一次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骨放射骨坏死部位死骨,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供临床使用电脑色度计(ShadeEyeNcc)测色准确。方法:以临床上最常使用VitaClassical比色板为标准,使用ShadeEyeNcc对色片色度值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和该色片色度值相符,则认为测量正确,反之,则认为是错误。共测量5个比色板80个色片,计算测量准确率。选择15名无视觉缺陷受试者进行Vita-Vita实验来测试视觉比色准确率。使用卡方检验对获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ShadeEyeNcc色度计比色准确率为45%,高于视觉比色准确(39.16%),但差异尚不具有显著。结论:视觉比色准确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ShadeEyeNcc比色显示出了高度重复性;但就本次试验而言,其测量准确与视觉比色相比,差异尚不具有显著

  • 标签: 色度计 VITA比色板 烤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