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指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ErbB1/HER1,ErbB2/HER2、ErbB3/HER3和ErbB4/HER4。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包括PI3K/AKT、RAS/RK和JAK/STAT通路,从而抑制细胞死亡。EGFR的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加剧了肝癌的侵袭性,靶向抑制EGFR可降低癌细胞的侵袭性,治疗肝癌。作者阐述了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靶向治疗相关的研究与进展。

  • 标签: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肝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信号转导 发病机制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男,12岁。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肿物一年入院。患儿一年前右耳垂下出现肿块,不痛,逐渐增大。检查:右腮腺区可扪及约3.5cm×2.5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门诊以“右腮腺肿瘤”收治。病理检查:癌组织呈腺泡状,实性巢状结构,少数区呈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圆形,胞质透明或呈嗜碱性,核圆,居中(图1-封4)。病理诊断:右侧腮腺腺泡细胞癌。

  • 标签: 腺泡细胞癌 腮腺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8岁脊柱肿瘤患者共35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岁,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6例。发生部位:颈椎6例,胸椎14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发生症状至明确诊断时间:良性肿瘤14.3个月,恶性肿瘤2.3个月,平均12.3个月。主要症状:疼痛31例,神经功能障碍20例。良性肿瘤中手术治疗27例,单纯放疗2例。恶性肿瘤中手术治疗且联合放疗和(或)化疗5例,单纯行放化疗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年。良性肿瘤治疗后疼痛症状大多减轻或消失,神经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恶性肿瘤3例死亡,1例肺部转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发病率低,良性及原发性肿瘤较多,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对于尽快明确肿瘤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则是其关键步骤且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脊柱 骨肿瘤 疼痛 外科手术
  • 简介:6年来在384例癌及贲门癌手术中共发生早期吻合口瘘21例,占5.5%,治愈18例,死亡3例,占14%,对所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术中安置三条橡皮管引流的必要性,并注意拨管时间,以防止发生瘿时图引流不畅而造成腹腔感染,其至治疗失败。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广泛性腹膜炎和腹腔积脓。并提出了早期吻合口瘘的治疗原则。由于重视监测和治疗方法得当。18例早期吻合口瘘获得自愈,治愈率高达84%。

  • 标签: 胃癌 贲门癌 早期瘘 三管引流 术后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20例。按患者意愿,60例行宫腔镜检查及活检,60例行诊刮术,对比分析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宫腔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90.0%(54/60),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78.3%(47/60),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34)。宫腔镜检查的特异度高于诊断性刮宫(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癌 诊断
  • 简介: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和肺癌筛查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到确诊。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在过去十年里,许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替代方法逐渐形成,而且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些替代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经皮冷冻消融(PCT),光动力治疗(PDT)和外照射放疗(EBRT),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本文综述除外科以外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潜在并发症和疗效;根据肿瘤的可切除性、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位置来阐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以及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最后讨论对于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哪一种治疗方式可供患者选择,将会成为手术治疗的挑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频消融 外科 非小细胞肺癌 不可手术 可手术
  • 简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蛋白系统主要成员之一,在人类大部分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其在肿瘤形成机制上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联。本文就IGF-1R在肿瘤中的表达、发生、发展及以IGF-1R作为靶点诊断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过度表达 肿瘤
  • 简介:目的探索bcl-2-9GM-CSF的长链dsRNA(LongerdoublestrandRNA,LdsRNA)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体外转录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bcl一2和GM—CSF基因的LdsRNA,转染THP1、HL-60和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分别以MTT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LdsRNA转染水平,细胞增殖,特异性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LdsRNA能显著抑制THP1细胞增殖(P<0.05)和蛋白质合成,对HL-60和K562细胞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LdsRNA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为以后利用LdsRNA用于肿瘤的治疗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肿瘤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GM-CSF bcl-2蛋白表达 紫外分光光度计 K562细胞系
  • 简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如EGFR、IGF1-R)转导作用增强,以及曲妥珠单抗与Her-2的亲和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对曲妥珠单抗的抗Her-2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并与化疗药物联合或更换靶向药物或采用双靶向治疗,仍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 标签: HER-2 晚期乳腺癌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抑制高危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0例高危胃肠肿瘤患者术后随机分成生长抑素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接受相同的抑酸、静脉补渍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d加用生长抑素(思他宁)6mg,维持24h,连续5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开始该治疗前和术后第6d空腹抽血桩白介索6(IL-6)、白介素8(IL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异.在开始本治疗前,治疗组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27.90±14.23)、(33.45±11.53)、(30.17±6.72)pg/ml,对照组为(29.89±14.15)、(32.69±11.78)、(29.35±6.85)pg/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成本治疗后,治疗组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18.40±3.21)、(26.87±4.37)、(20.18±5.68)pg/ml,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为(27.45±13.38)、(31.33±5.02)、(28.03±6.26)pg/ml,与治疗前比较,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大(P(0.05).APACHEⅡ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和25%,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胃肠肿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生长抑素 胃肠肿瘤 细胞固子 APACHEⅡ评分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5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3例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9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 标签: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蝶窦发育不良 垂体腺瘤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行皮下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宿迁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对23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施行了皮下乳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的切口瘢痕、胸壁外形及乳头乳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min;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佳;术后住院3—5d。随访6—15个月,患者手术部位瘢痕小且隐蔽,乳头乳晕处无明显凹陷,外形美观,乳头感觉正常,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较满意。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瘢痕隐蔽不明显,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症 乳腺切除术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超声引导 乳房整形
  • 简介:乳腺癌的前瞻性辅助治疗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证实综合治疗,特别是术后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规范化治疗的误区进行分析,期望有助于提高国内医生对术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认识.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手术后 辅助化疗 现状与展望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十二指肠营养管 早期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胃癌特异染色剂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20例预试验筛选而最终确定的自配核染色剂进行活体模拟染色试验。标本采自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95例胃癌患者。结果胃癌组织均在15%~20%浓度染色剂中短时间(≤30s)内着色,而癌周胃黏膜组织60s及以后才开始着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在不同浓度染色剂下显色时间有所不同。结论自配核染色剂在特定浓度、短时间内可使胃癌组织特异染色,使肉眼可区别癌周黏膜组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胃癌特异染色剂,用于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 标签: 特异染色剂 色素内镜 早期胃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人脑胶质瘤几乎都伴有瘤周水肿,本研究检测水通道蛋白(aquapofins,AQP1、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t、ularenclothelialgrowthfotor,VEGF)在人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人脑胶质瘤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VEGF、AQPI和AQP4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测定并计算水肿指数。结果:VEGF、AQPI和AQP4的蛋白质和mRNA程度不同地表达于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结论:在人脑胶质瘤肿瘤及其瘤周水肿组织巾.VEGF、AQP1、AQP4表达增强。VEGF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及血管性水肿相关;AQP4广泛分布和高表达.是基础性水通道;AQP1较窄分布和低表达,在某些位置和细胞毒性水肿中起重要作用。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AQP1、AQP4、VEGF等多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脑胶质瘤瘤周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水肿。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血管内皮牛长因子 胶质瘤 瘤周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肺腺癌患者资料97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年龄、肿瘤分期对EGFR基因突变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异常组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50μg/L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EA、CYFRA21-1水平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609。结论肺腺癌患者女性、非吸烟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水平对预测EGFR基因突变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