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探讨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只SPF级5周龄裸鼠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牛磺酸干预组给予添加5%的牛磺酸饮水,对照组给予正常无菌饮水。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mic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和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guanosinetriphosphataseactivatingprotein,p21ra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所有裸鼠均存活,裸鼠乳腺癌模型造模成功。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抑制率为41.6%。相对于对照组,牛磺酸干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R表达量提高了134%(P〈0.05),PR表达量提高了47.5%(P〈0.05),HER-2表达量降低了67%(P〈0.05),p21ras表达量降低了62.2%(P〈0.01)。结论牛磺酸可抑制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PR和下调HER-2、p21ras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牛磺酸 抗肿瘤 裸鼠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影响VEGF阳性表达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80例喉息肉患者(喉息肉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喉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喉癌患者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影响VEGF阳性表达的因素.结果喉癌组患者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5.0%,明显高于喉息肉组(40.0%)(P〈0.001);喉癌患者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和有无血管癌栓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喉癌患者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血管癌栓是影响喉癌患者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的因素.结论VEGF在喉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血管癌栓密切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喉癌 息肉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咖啡因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将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SW-480。HT-29和HCT-116各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咖啡因单药组。低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咖啡因+低剂量阿司匹林组(联合用药组)。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关键因子p53。PTEN。EGFR和TNF-α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Cyt-C和caspase-9/-3剪切形式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阿司匹林和咖啡因撤药实验。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咖啡因单药组和低剂量阿司匹林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加速细胞早期凋亡。联合用药组各细胞株p53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咖啡因单药组。低剂量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用药组目标蛋白p53。Cyt-C。caspase-9/-3剪切形式的表达量均上调,其中联合用药组差异最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加入p53抑制剂后细胞活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细胞活力水平提升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司匹林撤药后,咖啡因维持可使结肠癌细胞活力持续抑制。p53持续相对高表达。结论咖啡因和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可通过上调p53表达和激活caspase-9/-3凋亡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激活细胞凋亡,咖啡因能维持阿司匹林撤药后一定时效的抑癌效果。

  • 标签: 结肠肿瘤 阿司匹林 咖啡因 细胞增殖 协同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20例。按患者意愿,60例行宫腔镜检查及活检,60例行诊刮术,对比分析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宫腔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90.0%(54/60),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78.3%(47/60),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34)。宫腔镜检查的特异度高于诊断性刮宫(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癌 诊断
  • 简介: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和肺癌筛查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到确诊。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在过去十年里,许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替代方法逐渐形成,而且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些替代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经皮冷冻消融(PCT),光动力治疗(PDT)和外照射放疗(EBRT),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本文综述除外科以外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潜在并发症和疗效;根据肿瘤的可切除性、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位置来阐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以及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最后讨论对于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哪一种治疗方式可供患者选择,将会成为手术治疗的挑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频消融 外科 非小细胞肺癌 不可手术 可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行皮下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宿迁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对23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施行了皮下乳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的切口瘢痕、胸壁外形及乳头乳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min;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佳;术后住院3—5d。随访6—15个月,患者手术部位瘢痕小且隐蔽,乳头乳晕处无明显凹陷,外形美观,乳头感觉正常,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较满意。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瘢痕隐蔽不明显,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症 乳腺切除术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超声引导 乳房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49)和对照组(n=49)。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测量手术开始时、手术1h、手术结束时血液IL-1β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7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癌胚抗原(CEA)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1h、手术结束时血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前及术后7d的IGF-1、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癌 免疫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海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鼻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的12例早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需行气管切开,出血3-8ml。术后4-7d出院。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操作简便,安全、微创。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内镜 喉鳞状细胞癌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组);26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组略长,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所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具有传统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早期胃癌 胃癌根治术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胃癌术后 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灌肠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17例资料完整的14岁以下儿童创伤后肘僵硬患者施行了肘关节松解术疗效,探索肘关节松解术对于儿童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适应证、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1例14岁以下儿童创伤后肘僵硬患者施行了肘关节松解术,1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术前伸肘受限平均42.6°(0-80)°;屈肘平均74.1°(30-110)°,屈伸活动度平均31.4°(0-85)°。前臂旋转均没有受限。术前Mayo评分平均59.7(55-75)分。松解手术距伤后或首次术后平均18.4(8-44)个月。手术时采用臂丛阻滞麻醉,并留置臂丛阻滞的导管作术后镇痛使用。手术主要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尽量完整切除前后方关节囊,切除影响活动的异位骨化,尽量保留外侧尺骨副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前束,以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如术中松解完成后,肘部有不稳定或半脱位趋势,则使用铰链式可活动外固定架。术后第1天即开始被动练习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结果平均随访25.1(7-41)个月。最终随访时,患肢肘关节伸直受限平均为16.5°(0-40)°,肘关节屈曲平均为115.3°(60-130)°;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平均为98.8°(20-120)°,较术前平均改善67.4°。前臂旋转活动基本同健侧。MayoElbowPerformanceScore(MEPS)评分平均为87.5(55-95)分,根据≥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可及〈60分为差,本组17例,优10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肘关节松解术能够对儿童肘关节创伤后僵硬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囊松解 肱骨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拟行肠内营养治疗的112例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空肠造瘘管组55例)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组57例),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4±4.38)分钟vs.(4.70±1.30)分钟,t=27.5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中穿刺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导管堵塞、肺部感染、导管移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经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相比,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堵塞、移位及造成误吸,适用于早期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空肠造瘘管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研究全胸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PL)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彻底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NSCLC患者10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VATS组与PL组,每组各53例.VATS组行VATS治疗,PL组行PL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7dTNF-α、CRP、IL-6、CD3+、CD4+、CD8+及CD4+/CD8+等水平,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1~3年生存情况.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总输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d患者血清中的CRP、IL-6、TNF-α与术前的差值均低于PL组各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d患者血清中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本组术前的差值均高于PL组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5.09%)低于PL组(35.85%)(P〈0.05);VATS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PL组(P〈0.05).结论VATS治疗NSCLC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疗效显著,治疗彻底安全,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全胸镜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疗效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Dishevelled-1(Dvl1)、CyclinD1和CD44v6蛋白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vl1、CyclinD1和CD44v6在47例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3者表达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vl1、CyclinD1和CD44v6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6.60%(36/47)、72.34%(34/47)和68.09%(32/47)。Dvl1表达与肿瘤直径(P=0.020)和Ennecking分期(P=0.032)有关;CyclinD1和CD44v6的表达也分别与肿瘤直径(P=0.007,P=0.036)和Ennecking分期(P=0.024,P=0.020)有关。Dvl1表达与CyclinD1(r=0.332,P=0.023)和CD44v6表达(r=0.376,P=0.009)呈正相关。结论Dvl1、CyclinD1和CD44v6在儿童骨肉瘤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能够促进儿童骨肉瘤的恶性进展。

  • 标签: Dishevelled-1 CYCLIN D1 CD44V6 骨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对宫颈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理活检的患者260例,均进行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分析其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联合TCT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联合TCT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最高(78.46%),Kappa值=0.52,一致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中,病理活检诊断复发或残留10例,HPV联合TCT对残留或复发检测的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54.45%,阴性预测值为94.59%。结论HPV联合TCT应用于宫颈早期癌变的诊断,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宫颈病变术后残留及复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早期癌变 高危型HPV TCT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