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体系和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东方医学体系,是当今世界上两大医学体系。西方医学自16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以来,对传统中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学界的有识之士从此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对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的研究亦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提高我国肾脏病的学术水平,为创立一种“源于中医,高于中医;源于西医,高于西医”的新医学,展现出辉煌的前景。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肾脏病 研究方法 现状 诊断标准
  • 简介:引起尖锐湿疣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小DNA病毒,约8kb,有几十种基因型,最常见由HPV-6和HPV-11引起,也有肿瘤基因型HPV-16和HPV-18型。由于HPV自身的生活周期,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并与感染细胞共生,HPV仅局限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很少进人血液循环,病毒抗原与免疫细胞接触很少,极少发生抗原释放和抗原递呈,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感染细胞 中西医结合 HPV-11 诊疗 男性
  • 简介: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中西医结合(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TCM-WM)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2011年12年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所收录的核心期刊,具有西药对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LN论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有12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对742例LN患者包括治疗组409例,对照组333例进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LN疗效显著OR=0.22(0.14~0.35,P〈0.0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完全缓解率OR=2.59(1.78~3.59,P〈0.00001),及较高的显著缓解率OR=1.37(1.01~1.8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狼疮性肾炎 荟萃分析
  • 简介:研究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术后2周每周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1次,共5次;对照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19例,术后未行膀胱灌注。中位随访时间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50(4-94)个月、9(3-143)个月。

  • 标签: 肾盂输尿管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术后 膀胱内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肽段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结合的亲和性及其结合位点。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以及结合位点的位置。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肽段与细胞的结合位点位于细胞核内。结论肽段CSNRDARRC和膀胱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且可能结合位点位于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的膀胱肿瘤活体定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 标签: 膀胱癌 多肽 亲和性 结合位点
  • 简介: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治疗对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方法收集关于BCG与HCPT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软件为RevMan5。结果共入选16个临床研究,包括705例接受BCG和905例接受HCPT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BCG组1年内复发率高于HCPT组(P=0.009),但2年内复发率和长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0.99)。BCG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CPT组(P均〈0.00001)。结论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1年内复发率低于BCG,2年内复发率和长期复发率无差异,但治疗毒性明显低于BCG。

  • 标签: 膀胱肿瘤 卡介苗 喜树碱
  •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排石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单纯肾结石行ESWL术患者,结石直径8—22mm,随机分成2组,坦索罗辛组60例,给予氟罗沙星、排石冲剂及坦索罗辛(哈乐),对照组60例,给予氟罗沙星、排石冲剂,治疗时间4周,比较2组之间结石排净率、石街的形成、疼痛评分(VAS)、膀胱刺激症状。结果坦索罗辛组的结石排净率(88.3%)高于对照组(71.7%)(P=0.022),坦索罗辛组石街形成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40),坦索罗辛组疼痛VAS评分[2(0-7)分]低于对照组[4(0-8)分(P〈0.01)],坦索罗辛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1.7%)(P=0.024)。治疗期间2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ESWL术后坦索罗辛能够促进ESWL术后结石排出,预防石街形成,缓解疼痛及膀胱刺激症状,可以作为肾结石ESWL术后排石的辅助用药。

  • 标签: 坦索罗辛 肾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nephrolithotomy,PCNL)是上尿路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PCNL所导致的手术并发症不仅影响到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将对PCNL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感染性休克和结肠损伤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帮助PCNL安全开展.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出血 结肠损伤 感染性休克 预防 处理
  • 简介:随着微创手术概念的推广普及和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临床适应证逐步增加。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诸多优点,但其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的缺陷同样无可辩驳。在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手术并发症不容忽视。扎实的手术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效预防和处理相关手术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D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且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患者38例,分为CVVHDF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监测PCI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10天肾功能的变化,比较造影剂肾病和其他造影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CVVHDF组患者PCI后各时间点肾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PCI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肌酐、尿素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无CIN发生,而对照组CIN发生率4/1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PCI治疗后无急性肺水肿发生,而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2/1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9.5±2.4)dvs(14.7±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进行PCI治疗且合并CKD的患者,在PCI前后给予CVVHDF治疗较水化治疗能更有效预防CIN的发生,且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造影剂肾病 预防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治疗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3例均为女性,1例输尿管癌,其对侧肾萎缩无功能;1例肾盂癌,曾因对侧输尿管癌接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为移植肾肾盂癌。3例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无复发,1例因对侧萎缩肾一侧发生输尿管癌而再次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术后无复发,1例因移植肾肾盂癌伴膀胱癌复发接受肾输尿管及膀胱切除术。结论对于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是一种可选择方法,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 标签: 输尿管镜 激光 尿路上皮癌
  • 简介:目的探讨硬、软性输尿管镜结合在输尿管内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中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14年10月9例利用硬、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内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相关技巧。结果本组9例,所有滞留的输尿管内支架管均被成功取出,继发结石均被成功碎石,其中1例支架管被分5段取出,术后第1天复查KUB或泌尿系CT,所有患者肾盂内残留结石均〈2mm,1月后再复查残留结石全部排出,拔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为100%,手术时间65~115(81.0±4.8)min;术后发热3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硬、软性输尿管镜结合治疗输尿管内支架管周继发多发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拔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手术治疗输尿管内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的首选。

  • 标签: 硬性输尿管镜 软性输尿管镜 支架管管周继发多发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