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容整形患者术前美容心理状态和自我接纳水平以及其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周正猷编写的“美容心理自评量表”和国内学者丛中、高文风等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为工具,调查分析患者术前美容心理状态和自我接纳、自我评价情况;术后2个月电话随访患者的术后满意度。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美容整形就诊者术前美容心理状态的调查中,发现有67.6%的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自我接纳平均分为43.14±5.47,高于大学生群体。术后满意度与婚姻状况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p=0.049);与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中的第3个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6,p=0.042)和第18个因子第1项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8,p=0.035);与自我接纳问卷第11个条目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8,p=0.035)。结论整形美容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就诊者的术前心理状态与术后满意度相关。

  • 标签: 外科 整形 心理学 术后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120例在ICU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8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通过确定需要循证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实用性,进一步分析与评价,最终结合护理理论、实践知识、经验总结,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机械通气3天后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常规护理组VAP发生率为21.67%,明显高于循证护理组的11.67%,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无针连接式正压留置针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正压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护理问题。方法将12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结果观察组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留置后患者担心焦虑心理、延长管内有回血、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延长留置时间,有效避免回血、堵塞、患者担心焦虑等护理问题,护士针刺伤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提高了留置针使用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24G 正压留置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常规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焦虑量表(HAMD、HDMA)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后HAMD、HD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常规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黛力新 心理干预 忧郁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有效的预防性控制在防范护理差错中发挥最大作用,那么就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预防性控制 护理差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05年8月~2007年7月我院嗅鞘细胞移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资料115例,其中女31例,男84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9.2岁),病程0.5年~12年(平均3.3年)。按照El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者98例,很可能者11例,有实验室数据支持很可能者6例。术前及术后6~32天(平均17.9天)对患者行肺功能检测,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肺活量、最大呼气压与最大吸气压术后较术前增加有显著意义。(2)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全部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术后较术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嗅鞘细胞脑移植后近期可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呼吸功能。

  • 标签: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呼吸功能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超滤量状态下对血压及心功能影响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108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按其超滤量小于2.5Kg或大于2.5Kg,设为A、B两组,透析时按“干体重”定超滤量,观察不同超滤量状态下对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分别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前后血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有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对容量负荷耐受性差,超滤量大,容易有血压波动、心功能损害;针对性的护理可防范不良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老年 血液透析 超滤 血压 心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CMP)疗效。方法选择129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有严重合并症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3例,采用呼吸机间断给予纯氧(100%)加常规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鼻导管高浓度吸氧(100%)加常规治疗,观察血气结果,昏迷时间,CO-Hb变化。结果治疗组PH、PaCO2、PaO2、HR、R均有明显改善,昏迷时间明显缩短,治疗一周后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81.6%,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能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体内血氧浓度,促进CO-Hb解离,有利于氧的运输和利用,迅速纠正患者缺氧,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呼吸机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氧和指数 CO-Hb 护理
  • 简介:摘要对10例重症脊肌萎缩症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针对其病程长,病情重的特点,我们提出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方案,对患者及时有效地实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呼吸机的管理,结果10例患者中无一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病情控制稳定,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出合理、细致、全面的呼吸道管理是延缓病情和延长生命期的关键。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重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耐药菌(即药敏试验显示全部耐药或仅为丁胺卡那敏感的泛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探索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第一季度在院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规律。结论高龄,年龄大于等于60岁,入院大于等于7天均增加感染风险,并随入院天数的增加,风险进一步增加。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及大于一周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均增加患病的风险。包括非呼吸科在内的全体医护对感染高危因素控制的参与是降低因难治的全耐药菌的危重感染导致的死亡的关键。

  • 标签: 耐药菌 防控管理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破伤风患者使用人工鼻对继发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使用人工鼻效果分析。结果人工鼻管理组优于传统管理组。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气道管理科学使用多功能人工鼻;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各个环节;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杜绝特异性交叉感染,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 标签: 破伤风 人工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漂浮导管留置对于肺动脉高压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漂浮导管监测为有创性操作,在留置后的护理和监测中,护士要严格掌握各部位压力正常值,准确分辨压力波形,做好导管护理,才能提高监测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漂浮导管 肺动脉高压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好转进入临床稳定期后分别测定PCT、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将各种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CT、CRP在VAP患者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和CRP可作为VAP炎症状况及其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并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6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206例患儿随访3个月,打鼾、呼吸暂停现象消失,白天精力充沛,复查PSG各项指标,189例患儿各项指标均正常,17例患儿各项指标明显好转,鼓膜置管患儿拔管后听力恢复,无并发症。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OSAHS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一例煤气中毒患者在高压氧舱内呼吸停止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住院12天后康复出院。

  • 标签: 一氧化碳 高压氧 呼吸停止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分为4组,分别用四种药物降温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结论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降温方法,对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 降温法 儿童 发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