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在运动模糊图像恢复处理中,以Photoshop生成的运动模糊仿真图像存在着缺陷,导致恢复时有失败。对此,本文根据运动模糊成像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解释了恢复失败时的周期性波纹现象;提出了根据运动位移量对场景边际区域作置零预处理后再作Photoshop处理的对策。试验结果表明,这样生成的运动模糊图像完全符合仿真要求。

  • 标签: 运动模糊 Photoshop仿真 置零预处理 图像恢复
  • 简介:分析了中心/环绕Retinex算法在阴影消除上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边缘模糊Retinex,用于城市彩色航空影像中的阴影消除。首先利用阴影检测算法,把图像分割为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然后对阴影边缘进行模糊化。并利用中心/环绕Retinex算法,分别处理模糊化后的图像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最后将结果合并,并去模糊。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彩色航空影像 阴影检测 边缘模糊Retinex
  • 简介:针对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半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通过对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良性扩展,在保持收敛速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改善了聚类的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 标签: 模糊聚类 抑制式 半抑制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图像分割是许多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由于人的视觉特性和数字图像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使得图像分割问题是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由Zadeh提出的模糊集合论具有描述不良问题的能力,模糊集合论应用于图像分割是针对图像模糊性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模糊集理论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有许多成功的方法.本文就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归纳了模糊阈值分割、模糊聚类分割以及模糊神经网络分割等方法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 标签: 模糊集理论 模糊逻辑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意识模糊患者的身心特点与其人文关怀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89例意识模糊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其具体护理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精神症状、自控能力丧失、心理障碍、缺乏沟通能力、拒绝饮食、自伤或他伤、不配合治疗及护理。主要诱发因素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瘤及其他。结论意识模式患者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不良事件;且护理人员护理难度大、护理工作量大,护理时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应依据意识模糊患者心理特点,运用创新护理模式吗,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进一步保障护理质量。

  • 标签: 意识模糊 身心特点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DSS)的设计出发,结合中医舌像诊断的特点,介绍了将模糊模式识别应用于舌色自动分类的优越性。系统首先根据样本学习集获取各类舌色中心,继而以舌面上单个像素点为单位,利用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获取该像素对应颜色模式关于各种舌色中心的隶属度,以这些隶属度为基础,基于舌色不突变的规律,采用连通图遍历综合分析整个舌面,得到舌色分类结果,辅助中医师做出舌诊结论,该方法对于类似色块自动分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医学图像处理 舌色 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连通图遍历
  • 简介:对于二维灰度图像,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信息熵分析法,由于没有考虑到图像的空间信息,存在着对图像信息描述不准确的问题。在进行图像分割时,若图像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从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出发,将图像的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作为特征向量,对比较复杂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的塔型模糊C-均值聚类(PFCM)图像分割方法与传统的非塔型聚类算法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由于对初始聚类中心的合理初始化,消除了聚类分析中常见的死点问题。

  • 标签: 空间信息 灰度信息 模糊塔型聚类 图像分割
  • 简介:图像分割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医学图像的分割.我们针对医学图像的模糊特点和实际应用的要求,结合模糊连接度阈值分割和模糊C均值聚类两种分割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交互式医学图像分割方法.首先计算整幅图像的模糊连接度,通过闽值分割提取出感兴趣的对象,并将模糊连接度作为图像的冗余特征;然后在由冗余特征和原图像特征构成的二维聚类空间中,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优化上一步骤的分割结果,提高分割准确度.我们以CT和MR图像为实验对象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医学图像分割 FCM 模糊连接度 聚类分析
  • 简介:运动模糊是特效电影、动画、游戏中常用的一个真实感图形技术。其计算特别是在实时应用中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硬件资源。此文通过心理物理实验来评估观众是否能清晰地感知真实感角色动画中运动模糊的存在,以及不同的运动模糊生成方法对观众的感知是否有区别。实验结果发现观众可以轻易感知到运动模糊,但是他们几乎无法区分三维和二维后期处理方法所生成的运动模糊

  • 标签: 运动模糊 动作捕捉 感知 真实感角色动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意识模糊评估法用于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实行全身麻醉术后留置胃管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常规观察意识情况,试验组进行意识模糊评估法观察,分析比较2组的意识变化情况、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远远低于对照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实行全身麻醉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应用意识模糊评估法可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意识变化,大大降低了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意识模糊评估法 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
  • 简介:摘要医用高等数是医学院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阐述了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做法。

  • 标签: 医用高等数学 医学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
  • 简介:【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美观性与耐磨性良好,所以全瓷修复技术为牙列缺损、牙体缺损、前牙美容的修复治疗方法,备受临床患者、医生的重视。但是因为早期机械强度不够,所以限制了临床使用,只是应用到前牙贴面、固定桥与单冠中。目前,高强度氧化锆陶瓷使此问题得到解决,国外学者对此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国内报道比较少。以此,本文就对氧化锆冠桥的制作进行分析。

  • 标签: 氧化锆冠桥 数学化 义齿制作
  • 简介:目的分析邯郸地区临床红细胞类制品使用规律,建立最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以指导血液机构的相关业务工作。方法对邯郸市2002年1月~2013年12月每月向本地区临床供应红细胞类制品量,经Epidata3.0双录入数据,导入IBMSPSS21,对临床用血量采用曲线回归和专家建模器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选出最优模型,再利用该模型对临床用血量进行预测,并验证模型效果。结果曲线回归方程中R。最高的曲线为三次多项式函数,R2=0.947,P〈0.05,拟合方程为Y=2413.906+83.189X.0.602X2+0.004X2。专家建模器给出ARIMA(0,1,1)(0,1,1)模型,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结果显示P〉O.05,为白噪声序列,模型均提取了原序列中所有数据信息,模型诊断得以通过。用两种模型分别预测2014年1~6月临床用血量,ARIMA(0,1,1)(0,1,1)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偏差较大,最高达14.68%。ARIMA模型优于三次方程模型。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补充后续数据,血液机构能够科学地预测用血趋势,有效指导采供血工作。

  • 标签: 临床用血 红细胞类 数学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理分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方法:捕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各种要素:院外病人数、院内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传播率、续发病人数等进行数理分析研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结果: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 :W0=( X1+X2) /( R1+R2)。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医院外病人数、医院内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传播率、续发病人数等,该研究应用数理分析技术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续发率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流行。

  • 标签: 数学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爆发流行 控制
  • 简介:第十三届国际体视学大会将于2011年10月19—2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会前将举办国际数学形态学培训班。所有参加第十三届国际体视学大会的人员均可免费参加该培训班。通过课程培训者将获得证书。数学形态学(MathematicalMorphology),诞生于1964年,是由法国巴黎矿业学院博士生赛拉(J.Serra)和导师马瑟荣提出的,现已经构成一种新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理论,成为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且已经应用在多门学科的数字图像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这门学科在计算机文字识别,计算机显微

  • 标签: 数学形态学 培训班 体视学 国际 图像处理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
  • 简介: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d、温度t和起始浓度s的连续函数,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线性回归理论对模型加以拟合,得到了ATP浓度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一般数学物理方程,根据方程推算在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和32℃温度下,以CPDA-1保存的全血分别可以有效保存35、35、29、22、18、18、13、8、7、6、6、5、4、4和3天.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保存温度变化时血液质量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为准确判断变温血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血液保存 ATP 线性回归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