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从而确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5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途径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同,静脉给药49例(65.33%)口服给药26例(34.6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和性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女性49例(65.33%),男性26例(34.6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的为胃肠反应,30例,占40%,过敏反应29例,占38.67%,神经系统损害12例,占16%,静脉炎4例,占5.33%。结论合理使用阿奇霉素,科学控制药物浓度,及时调整滴注的速度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20例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主要是集中在治疗后的3个月(68.8%);有6例患者是发生的单一不良反应,另外10例皆是2种或者是合并有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且服用他巴唑治疗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2%要明显高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患者的1.1%(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要尤其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与间歇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肾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χ2=6.275,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Ccr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间歇性肾替代疗法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前交叉韧带术后肿痛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n=50)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n=50),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消肿率。结果术前1h疼痛度和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治疗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效果明显,同时形成了“止血不留淤”的中医外治护理理论,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新思路,有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肿胀 疼痛 关节镜术后 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气压治疗配合下肢环形按摩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效性。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间歇气压治疗配合下肢环形按摩,比较疼痛程度和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气压治疗配合下肢环形按摩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效性明显优于单纯的基本预防措施。

  • 标签: 气压治疗 环形按摩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5月-7月献血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常规交谈的850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的850人作为观察组,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850),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34/850),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预防不良反应,保障献血者生命,壮大献血队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选取50例神经内科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3年-2016年),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研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由于老年人机体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胃肠及肝肾功能衰退,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明显发生变化,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和毒性增加,加上联合用药较普遍,因而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结论为了老年人用药安全,护士要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掌握药物的用药指征、疗效、不良反应、使用途径等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的83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ADR的主要剂型;60岁老年人患者发生ADR比重大;在中成药ADR以胃肠道系统反应为主;中成药ADR有逐年下降的特点。结论临床应加强中成药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利培酮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治疗。关键词利培酮;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1例男性患者呼吸困难伴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少,有黄色黏痰,不易咳出,伴少许出汗,伴声音嘶哑,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及咖啡样物,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心悸,无咯血,无端坐呼吸,无双下肢水肿,声音嘶哑等相关症状,探讨金嗓子喉宝引起不良反应

  • 标签: 金嗓子喉宝 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比较。结果91例患者中体重指数<25的发生率为73.63%高于比较体重指数≥25的发生率26.37%,P<0.05;64~80岁的发生率最高(64.84%)高于其它两个年龄段,P<0.05;伴有糖尿病比例最高(53.85%),比较其它肾功能不全、肺阻塞等,P<0.05;不良反应中失眠(70.33%)高于头痛、腹泻便秘、肌肉关节疼痛、肝肾功能受损,P<0.05;使用药物中普伐他汀发生率(42.86%)高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中使用普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瘦小患者发生率较高(体重指数<25),b伴有糖尿病患者较容易出现不良反应,64~80岁的老年患者较易发生。在临床使用中应引起注意,以降低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临床情况,探究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的合理用药以及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建设性意见及方法。方法通过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出发、以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监测为例,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并对现实医疗情况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进行探索。结论医院应当建立一套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同时医院应更加重视左氧氟沙星的临床使用,特别应重视其对特殊人群的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医院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献血心理状态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保证献血者的正常心理状态。方法对720名不同献血心理的献血者,包括无偿型、体检型、储蓄型三类,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三种献血心理状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奉献心理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心理状态。结论恰当调整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态有利于减少献血不适,减少献血者的心理畏惧感。

  • 标签: 献血者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的临床输液反应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40例静脉输液时发生的输液反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其中输液反应较轻者33例,反应较重者7例,轻者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2小时后输液反应症状全部消失。轻重者经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均转危为安。结论对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加强预防,加强巡视,发生不良反应时给予及时的处理。

  • 标签: 静脉输液 输液反应 护理措施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麻黄的配合应用及不良反应。麻黄主要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利水消肿之功。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症表现,临床辨证,符合麻黄的功效适当配伍,发挥麻黄的疗效。麻黄作为解表效果猛烈,作用强烈,配伍不当易出现意外,辨证准确,合理配伍,通过炮制等方法降低其毒性,充分发挥其药效。

  • 标签: 麻黄 配伍应用 不良反应